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9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化脓隐秘杆菌溶血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脓隐秘杆菌(Arcanobacterium pyogenes)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可在家畜间广泛传播,常导致多种动物如牛、羊、猪和人多种器官的化脓性感染,如肺炎、关节为、心内膜炎、乳房炎、脓肿、骨髓炎及子宫炎等[1].  相似文献   
32.
高温烹饪淀粉类食物时可产生丙烯酰胺,本试验研究丙烯酰胺对大鼠骨髓含微核嗜多染红细胞(MNPCEs)的影响。将丙烯酰胺溶于蒸馏水中,以不同浓度(0、125、150、175mg/kg)灌胃8周龄雄性SD大鼠,48h后采集骨髓样本,检验MNPCEs。用嗜多染红细胞与正染红细胞的比值(PCE/NCE)指示丙烯酰胺的细胞毒性作用。结果表明,3个剂量的丙烯酰胺提高MNPCEs,最高剂量组为对照组的3.75倍,与对照组相比丙烯酰胺可降低PCE/NCE比,证明丙烯酰胺对骨髓具有细胞毒性。研究表明,丙烯酰胺可增加大鼠骨髓PCEs的生成,而出现这种结果可能由于高剂量组采用腹腔注射代替灌胃所致。  相似文献   
33.
阿维菌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维菌素(avermectin),又称阿佛曼菌素,是一类具有杀虫、杀螨、杀线虫活性的十六元环结构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体内、外寄生虫具有极强的杀伤活性,无抗真菌和细菌活性。可用作家畜驱虫剂,广泛用于治疗多种家畜体内、外寄生虫病。阿维菌素具有结构新颖、  相似文献   
34.
最近25年,奶牛养殖业的重点已经从治病转变为防病。有研究表明,多种奶牛重要疾病因子已经被识别,流行病学已成为关键的影响因子并作为一种工具来描述和定量疾病产生的互联的危险因子。其次,健康的管理和药物是预防疾病和加强生产性能的途径。另一个主要的进展是更广泛的定义了疾病,包括亚临床条件(如亚临床乳房炎、酮病、瘤胃酸中毒和子宫内膜炎)。这种扩充的结果是,即使在健康管理模式下,任何能够造成动物或群体  相似文献   
35.
沈阳某鸡场大肠埃希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沈阳市某肉鸡养殖场的85例病死鸡进行大肠埃希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分离到大肠埃希菌62株,分离率为72.9%,分离菌株对头孢氨苄全部耐药,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0~88.7%之间,多重耐药情况普遍。  相似文献   
36.
牛磺酸是一种含β-氨基的氨基酸,在心脏及骨骼肌中均具有较高的含量。牛磺酸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例如离子转运,钙调节以及在心肌及骨骼肌中起细胞保护的作用。同时,在猫和狐狸中发现,牛磺酸缺乏会导致各种病理现象的出现,包括心肌肥大。然而,牛磺酸缺失引起病理过程中所起的基本作用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为了阐明牛磺酸在哺乳动物组织中所起的生理作用,最近建立牛磺酸转运体毃除的动物模型。毃除牛  相似文献   
37.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许多放线菌属细菌的次级代谢产物,主要结构特征是以14~16元大环内酯为母核,以糖苷键与1~3分子的糖相连[1]。该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和某些阴性菌、支原体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且毒副作用比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多肽类等抗生素低,特别是少有青霉素类抗生素的严重过敏反应,因此在临床上,大环内酯类药物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包括抗菌药(如红霉素)、抗癌药(如苔藓抑素)、抗寄生  相似文献   
38.
强毒力岛(HPI)基因最先在耶尔森菌体内检出,是一种负责编码合成、调节和运输铁转运系统相关受体蛋白的基因,可显著提高细菌的毒力。HPI通过水平转移进入大肠埃希菌中,提高大肠埃希菌致病性及生存增殖能力,对食品安全、人类健康造成危害。fyuA基因位于HPI的核心功能区irp2-fyuA基因簇,常作为HPI毒力岛基因检测的标志性基因之一。关于fyuA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研究将为大肠埃希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与预防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9.
化脓隐秘杆菌(Trueperella pyogenes,T.pyogenes)是一种能够引起动物和人化脓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该菌已对临床常用的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等药物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本试验拟探讨外排泵抑制剂利血平对T.pyogenes大环内酯类外排基因mefA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将为细菌外排泵抑制剂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以携带mefA基因的T.pyogenes分离株(17,20号)为试验菌株,采用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利血平作用前后各菌株mefA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量。结果表明,1/2 MIC利血平作用2株耐药菌株36 h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罗红霉素、泰乐菌素、阿奇霉素和替米考星对携带mefA基因的T.pyogenes的MIC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17和20号分离株外排基因mefA mRNA表达水平较药物作用前均极显著降低(利血平作用前是作用后的5.18,17.54倍),外排蛋白MefA表达量较药物作用前也显著降低(利血平作用前是作用后的1.08,1.70倍),且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的变化与其耐药表型的变化趋势一致;提示利血平可能是通过抑制外排基因mefA的转录和翻译而消减T.pyogenes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40.
防突变浓度指防止细菌的耐药突变株被选择性富集所需的最低药物浓度,作为一种细菌敏感性测定的新方法,防突变浓度可用于预测及评估抗菌药物的防突变能力,从而使临床用药更为合理。文章就防突变浓度的测定方法、意义及其与最小抑菌浓度(MIC)、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的关系进行了综述,为掌握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的新方法及合理使用抗菌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