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本文概述了金鱼疱疹病毒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的流行现状,临床症状和病理特征,阐述了该病病原为鲤科疱疹病毒-2(CyHV-2)的形态和基因特征以及在分离培养、流行病学和检测方法方面取得的进展,旨在为深入研究该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2.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将纯化的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VP28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分离免疫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经间接ELISA筛选,得到了2株(2G9,3E5)可以稳定分泌抗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特异性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用纯化的VP28蛋白免疫家兔,按常规方法制备多抗。选用单抗(3E5)包被ELISA板,用兔多抗作为捕获抗体,建立了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检测提供了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63.
64.
本研究针对鲤科疱疹病毒2型(CyHV-2)的主要衣壳蛋白基因,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了实时荧光PCR方法。其检测下限为83拷贝,标准曲线R2>0.998,且经比对,灵敏度与现行方法相当。选取了健康异育银鲫、金鱼、鲤鱼以及常见4种水生DNA病毒以及7种水生环境细菌进行特异性实验,结果均无交叉反应。重复性实验显示,2份独立的15次重复结果变异系数均小于2%,说明本方法重复性好。本方法能作为目前CyHV-2疫病检测方法的有效补充,对该病的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5.
免疫胶体金技术在检测生物病原方面的作用已受到众多研究者的重视,利用免疫胶体金技术进行水生动物疫病检疫的方法也越来越成熟.本文从胶体金技术的基本原理、制备方法、标记技术和实际应用等几个方面对胶体金技术作较系统的介绍,并分析了免疫胶体金技术在水生动物疫病诊断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6.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糖蛋白的高效表达和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从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emia of carp virus,SVCV)SVCV-741毒株克隆鲤春病毒血症病毒糖蛋白基因(sue—g),将svc-g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转化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后,用IPTG诱导培养,获得菌体总蛋白。用SVCV毒株免疫山羊所得到的抗血清作为一抗进行免疫印迹实验,结果在硝酸纤维素滤膜上检测到50~71 kDa之间的特异性免疫条带,与SVCV糖蛋白预测分子量一致,研究证明了工程茵表达获得的重组蛋白具有与SVCV毒株相同的免疫原性,也证明了该蛋白的糖基化对其免疫表位是非必需的。本研究进一步通过发酵基因工程菌和蛋白质纯化过程,获得大量的鲤春病毒血症病毒糖蛋白,为后期免疫动物获得抗血清储备了原料,也为SVCV的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7.
68.
非离子态氨及亚硝酸盐对鳜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侃  刘荭 《淡水渔业》1996,26(3):7-10
通过毒性试验得出:24小时、48小时、96小时非离子态氨对鳜鱼苗(9-12mm)的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分别为0.92mg/l、0.49mg/l、0.32mg/l、0.032mg/l;亚硝酸盐对鳜鱼苗(12-19mm)的半致死浓度及安全浓度分别为724.44mg/l、190.55mg/l、71.61mg/l、7.16mg/l。结果表明,水体中非离子态氨对鳜鱼苗的毒性作用较明显,而鳜鱼苗对亚硝酸盐有较强的耐受力。  相似文献   
69.
为建立检测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的液相芯片快速检测技术,用DNAStar软件对GenBank中SVCV的G基因进行序列分析,设计SVCV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并标记生物素,偶联荧光编码微球后与SVCV病毒RT—PCR产物杂交反应,用液相芯片仪器检测荧光信号。结果表明液相芯片检测体系能够正确的检测出SVCV。病毒核酸的最低检出量为10pg,检测特异性高,初步建立了检测SVCV的液相芯片技术,为进一步构建其他水生动物病原体全新快速高通量检测平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0.
进口锦鲤暴发病病原的nested-PCR鉴定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为了查明锦鲤暴发性疾病的病因,将患病锦鲤的脑,肝,脾和肾等组织悬液接种到CO,CK和EPS等鱼类细胞系中培养,均未发现细胞病变,从病灶中取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培养,证明锦鲤有副溶血弧菌和嗜水气单胞菌的感染,制备锦鲤疱疹病毒(KHV)的2对引物KHV9/5F和KHV9/5R,KHV1和KHV2,用嵌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PCR)在脑和脾脏组织的抽提物中扩增出长度为412bp的特异性的DNA片段,将该片段的nested-PCR拉增产物纯化后,克隆,测序,用NCBI-Blast软件将测序结果,在Genebank中进行搜寻,比较,结果发现与注册号为AF411803的KHV基因序列的一部分片段有99%的同源性,因此初步判断这次锦鲤暴发性疾病是由KHV引起的,副溶血弧菌和嗜水气单胞菌起着继发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