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2篇
  4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51篇
园艺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谢楠  赵海明  李源  刘贵波 《草原与草坪》2010,30(4):39-44,50
以饲用黑麦、饲用六倍体小黑麦、饲用八倍体小黑麦、冬小麦的12个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去雄和授粉的方法,通过2年的试验,研究了4种麦类作物远缘杂交的结实率和籽粒饱满度。结果表明:不同组合和同一组合正交和反交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饲用小黑麦之间杂交结实率(53.86%)和籽粒饱满度(39.50%)相对较高,亲和性好;饲用黑麦和冬小麦杂交组合结实率(10.21%)低,亲和性差,但籽粒饱满度(41.20%)相对较高,远缘杂交结实率与籽粒饱满度之间相关关系不明显。试验所用12个品种按类别进行比较,同类不同品种之间的远缘杂交亲和性存在明显差异,并选择出4个亲和性相对较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42.
干旱胁迫下胶质苜蓿内源激素及解剖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苜蓿的抗旱性,采用室内盆栽法,人工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对俄罗斯引进的3份胶质苜蓿的内源激素和解剖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供试种质叶片ABA、IA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GA3和ZR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且不同种质间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干旱胁迫下4种内源激素的协调总趋势是向着气孔关闭、促进根系发展的方向进行;同时对3份胶质苜蓿种质叶片解剖结构研究表明,供试种质在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厚度比等方面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以ZXY06P-2533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的比值、叶片结构紧密度和叶脉突起度等值均为最大。试验得出3份种质抗旱性强弱顺序为:ZXY06P-2533ZXY06P-2658ZXY06P-2636。  相似文献   
43.
采用盐土培养法,对4个高丹草品种及2个亲本材料进行了萌发期耐盐性评价。结果表明:盐胁迫明显抑制了种子的萌发;幼苗长度、根长、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出苗率与材料的耐盐能力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可作为耐盐性评价指标;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考虑了不同指标的权重,能够较准确地进行综合评价;土培法盐胁迫环境与盐碱地实际情况比较接近,试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实际应用效果较好;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冀草2号和冀草1号耐盐性较强,冀草3号和HG5B耐盐性中等,天农2号和S2006耐盐性较差。  相似文献   
44.
海河平原区引进青贮玉米品种的生产性能及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对13个青贮玉米(Zea mays)品种在海河平原区的生产性能及适应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产草量方面,‘北农青贮308’、‘豫青贮23’、‘怀研青贮6号’、‘北青贮1号’、‘北农青贮208’干草产量高于对照‘郑单958’,其中‘北农青贮308’产量最高,为17674.9 kg·hm-2,增产幅度达9.0%。饲用品质方面,对不同品种的粗蛋白含量、淀粉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进行了分析比较,利用相对饲用价值(RFV)、饲草分级指数(GI),隶属函数法分别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品质优于对照的品种为‘青贮巡青938’、‘青贮巡青518’、‘北青贮1号’、‘豫青贮23’。节水性方面,‘北农青贮308’、‘北农青贮208’、’北青贮1号’、‘中北青贮410’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属于节水型品种。抗逆性方面,规定倒折率高于15%,瘤黑粉、丝黑穗病株率之和大于5%作为品种淘汰界限。综合评价筛选出适于在海河平原种植推广的青贮玉米品种为‘北青贮1号’、‘北农青贮208’和‘北农青贮308’。  相似文献   
45.
紫花苜蓿不同茬次及年际间生产性能的动态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河平原区,先后选取22个、14个苜蓿(Medicago Stiva)品种,雨养条件下通过7年和4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茬次干草产量表现为逐渐降低的趋势,每年刈割4次:第1茬 > 第2、3茬 > 第4茬;刈割5次:第1茬 > 第2茬 > 第4茬 > 第3茬 > 第5茬;前2茬苜蓿年平均干草产量均占全年总产量的52%以上,第3茬干草占全年总产量的25%以下;随茬次的增加,株高总体上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第2茬草的叶茎比极显著高于第3、4茬(P<0.01),第4茬草的叶茎比最低;粗蛋白含量为第2、3茬>第1、4茬,并且差异极显著(P<0.01)。苜蓿在海河平原区存在明显的“夏眠”现象,造成了光、温、水资源的浪费。7年连续测定结果表明,在海河平原区紫花苜蓿适宜的利用年限为4~5年。  相似文献   
46.
不同高丹草品种发芽期NaCl胁迫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培法对高丹草及亲本进行发芽期耐盐性评价。结果表明:盐胁迫对种子发芽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5级评分法能够准确评价耐盐性;明确了胚芽长、胚根长、幼苗生物量、发芽率等可作为耐盐性测定指标;耐盐性强的亲本组配的杂交种耐盐性也较强;NaCl溶液耐盐性评价方法简单,结果准确;不同材料耐盐性强弱顺序为冀草1号、S2006、冀草2号、天农2号、冀草3号、S76、HB623B、HG5B、H239B;按不同种分析,高丹草耐盐性最强,苏丹草次之,保持系较差。  相似文献   
47.
饲用黑麦适宜青刈时期及青刈次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贵波  乔仁甫 《草业科学》2005,22(10):47-50
在河北低平原区对饲用黑麦Secale cereale的青刈时期及青刈次数研究表明:饲用黑麦以收获鲜草为目的,进入果园生态系统与果树间作是可行的.随着刈割时期的推迟,鲜干比、茎叶比、粗蛋白含量逐渐下降;在抽穗期结束其生育进程前提下,从鲜草、干草、粗蛋白产量综合比较,青刈次数1次优于2次,1次刈割最佳时间在饲用黑麦的抽穗初期至抽穗期;饲用黑麦春季要进行多次刈割时,每次刈割时株高应在50 cm以下(拔节期以前)进行.到孕穗期则不能再刈割,否则不能再生.  相似文献   
48.
衡谷12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在街谷9号繁种田发现的超早熟变异株,经系统选育而成,其生育期极短,夏播仅58 d左右,突出特点是超早熟。探明该品种早熟特性、最晚播期以及最佳留苗密度,可以为其合理利用提供依据。以3个早熟和2个中熟谷子品种为对照,在4月16日~8月31日每隔15 d播种1期,研究了不同播期下衡谷12号生长发育阶段的变化;同时,采用二因素(播期、密度)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其中,播期设6月11日和8月11日2个水平,留苗密度(用播量、行距和株距调)设75.0万、112.5万、150.0万和187.5万、225.0万、262.5万和300.0万株/hm~2计7个水平,研究了不同播期与密度组合下衡谷12号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衡谷12号生育期较短,在8月15日播种仍可成熟,且在不同播期条件下生育期均稳定在58d左右,营养生长阶段缩短、穗分化较中早熟品种提前47~62d是导致其较早成熟的主要原因。衡谷12号在6月11日播种、留苗密度为187.5万株/hm~2时产量达到最高,为2 447.93 kg/hm~2;8月11日播种会造成谷子明显减产,要获得较高产量,就应适当增大种植密度,晚播高产的适宜留苗密度为225.0万~2625万株/hm~2,产量可以达到2 010.43~2 076.40 kg/hm~2,其中,262.5万株/hm~2密度处理的产量略高于225.0万株/hm~2密度处理。衡谷12号不适于正常的大田生产,可作为超早熟种质资源进行研究或用于灾后紧急补栽种植。  相似文献   
49.
为了筛选适宜河北省棉区棉草复种模式的棉花品种,选用冀中南春播品种、冀中南晚春播品种、冀东早熟品种和夏播品种4种类型共12个品种(系),在相同种植条件下,从生育时期、经济性状、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4个方面对参试品系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快育66的10月10日子棉产量和霜前子棉产量均为最高,且纤维品质好,是棉草复种模式的首选品种;冀丰106、衡棉4号和鲁棉研28子棉产量和纤维品质综合性状较好,也适宜棉草复种模式。  相似文献   
50.
种植密度对饲用小黑麦、饲用黑麦种子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饲用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和饲用黑麦(Secale cereale)在河北平原农区种子生产时的最佳种植密度,2014-2016年连续两年在河北省衡水市护驾迟镇设置每公顷60万、110万、160万、210万、260万和310万株的种植密度,探究其对饲用小黑麦和饲用黑麦种子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饲用小黑麦和饲用黑麦种子生产影响较大,在不同种植密度下饲用小黑麦和饲用黑麦种子产量、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差异显著,倒伏性差异明显。在河北平原农区10月中上旬播种,饲用小黑麦和饲用黑麦种子生产适宜种植密度均为每公顷110万株基本苗,相同条件下饲用黑麦可比饲用小黑麦适当减少播量,此时饲用小黑麦和饲用黑麦种子产量高,饲用小黑麦种子产量达到每公顷4 300kg以上,饲用黑麦种子产量达到每公顷3 900kg以上;倒伏轻,千粒重高,种子饱满,商品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