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2篇
  3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为探究不同酵母菌对酿造‘北冰红’干红葡萄酒品质影响,分别选用7种酵母菌CEC01、BV818、ViC、ADT、RV171、MST和‘左山二’酵母菌株发酵制备北冰红干红葡萄酒,并对7种干酒中总糖、总酸、花色苷和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进行测试分析,以此判定不同酵母菌种对‘北冰红’干酒品质影响。结果表明:‘左山二’酵母菌株酿造干酒总糖最低,其次是ADT、RV171和MST;安琪酵母CEC01酿造干酒总酸最低,其次是‘左山二’酵母菌株、安琪酵母RV171、VIC;安琪酵母VIC酿造干酒花色苷含量最高,其次是RV171、BV818和MST;通过GC-IMS法在7种干酒中均检测到54种挥发性香气成分,香气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安琪酵母ADT酿造干酒酯类最高,甲醇、乙酸最低,RV171酿造干酒乙醇最高,酯类含量略低于ADT酿造的干酒。综合数据分析:以‘左山二’酵母菌株酿造的‘北冰红’干酒酒质最佳,其次为安琪酵母RV171> CEC01> ADT> BV818> MST,依此作为‘北冰红’干酒酿造优势菌株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52.
为了明确24个抗稻瘟病基因在黑龙江省的抗性水平及其利用价值,将2006年黑龙江省优势菌株和强致病力菌株接种于以丽江新团黑谷为轮回亲本培育而成的含有24个抗瘟单基因系上。结果表明:水稻抗瘟基因Pi9(t)、pi-z5对优势和强致病力菌株抗性最强,是较好的抗源可以广泛的利用;对2个抗瘟基因的联合抗病性系数分析,结果表明基因两两搭配后的联合抗病系数最高、联合致病系数最低的组合是pi-9(t)*pi-z5 和pi-9(t)*pi-ta2 ;分析得出,黑龙江省稻瘟病菌致病力较强,大部分抗瘟基因都已失去抗性,急需引进新的抗瘟基因。  相似文献   
53.
以软枣猕猴桃品种"魁绿"为试材,研究低温(2℃~4℃)贮藏条件下不同保鲜剂对鲜果贮藏品质及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保鲜剂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果实硬度下降速度,延缓成熟进程,降低果实腐烂率;处理第40天,1-甲基环丙烯(1-MCP)(500μL/L)处理和高锰酸钾氧化钙复合保鲜剂处理的果实VC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山梨酸处理;高锰酸钾氧化钙复合保鲜剂处理果实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较小,其次为0.1%山梨酸处理;0.1%山梨酸处理果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最高,其次为1-MCP处理,二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高锰酸钾氧化钙复合保鲜剂处理组。综合各项指标,1-MCP(500 L/L)处理优于其他处理组和对照组。  相似文献   
54.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毁灭性病害之一,每年都会给大豆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抗病品种的选育和种植是对此病的最有效防治措施。抗病机制的研究可以为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因此抗病机制成为研究焦点。根据大豆抗疫霉根腐病(Phytophora root rot)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文章阐述了大豆防卫基因、大豆疫霉菌无毒基因以及大豆-疫霉菌互作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5.
不同施肥时期对不同穗型品种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不同施肥时期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时期对不同穗型品种品质和产量的的影响,为生产优质、高产的稻米提供技术指导。本研究采用大田小区试验,通过分析供试品种的5项品质指标,最终确定最佳的施肥处理。研究表明,穗数型品种品质最优、产量最高的处理为分底肥、蘖肥和粒肥三次施入的处理,食味评分比其他处理食味评分高4分,增产34.3%;穗重型品种系选1号品质最优、产量最高的处理为分底肥、蘖肥、穗肥和粒肥四次施入的处理,比其他处理食味评分高7分,增产22.6%。  相似文献   
56.
不同施氮模式对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选用平安18和金玉1号两个供试品种,每品种设7个氮肥处理,研究氮肥的施用技术。经生理指标测定和产量及质量分析结果表明,氮肥225kg/hm2添加6.75kg/hm2增效剂的施用模式效果较好,玉米经济性状和产量均明显好于其它处理,蛋白质含量也明显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57.
大豆QTL定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QTL定位就是以分子标记技术为工具、以遗传连锁图谱为基础、利用分子标记与QTL之间的连锁关系确定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在基因组中的位置.本文综述了大豆农艺性状、生理性状、抗虫性状等的QTL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8.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五味子配子体发育研究的结果表明,五味子的雄配子体发生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从8月中下旬初生造孢细胞产生到第2年5月下旬成熟花粉粒形成(去除休眠期180d),约经历90d左右的时间;从小孢子母细胞产生到成熟花粉粒形成,需经历30d左右的时间。雌配子体从8月中下旬胚珠原基分化开始至翌年的5月下旬胚囊分化完成(去除休眠期180d),需90d左右的时间;从大孢子母细胞形成到胚囊分化完成需经历15d左右的时间。  相似文献   
59.
以膨大前期、快速膨大期、着色期和完熟期灵武长枣叶为试验材料,通过免疫荧光定位的方法,研究不同发育时期灵武长枣叶阿拉伯半乳糖蛋白(AGPs)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叶表皮细胞外切向壁均较厚,抗体所识别的抗原荧光AGPs分布较多,形成了较厚的角质层;垂直于叶片方向的细胞壁较薄,抗体所识别的抗原荧光AGPs分布较少,下表皮气孔保卫细胞分布着少量AGPs。叶肉全部由发达的栅栏组织细胞组成,不同发育时期叶肉细胞壁和细胞内部均密集分布着抗体所识别的抗原荧光AGPs,是叶AGPs分布的主要部位。主脉维管束木质部、形成层和韧皮部细胞壁和细胞内部均分布着大量抗体所识别的抗原荧光AGPs,但快速膨大期主脉AGPs相比其他时期略有减少;而位于叶肉中的侧脉和细脉维管束木质部和韧皮部细胞壁和细胞内部始终分布着大量抗体所识别的抗原荧光AGPs;不同时期主脉、侧脉和细脉维管束鞘中均没有抗体所识别的抗原荧光AGPs分布,可能与维管束鞘细胞中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脉和侧脉处表皮下的机械组织和薄壁细胞细胞壁分布着较多抗体所识别的抗原荧光AGPs;薄壁组织中的分泌道内部没有AGPs荧光分布。以上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叶表皮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