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1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研究了BR及其与IAA、2,4-D、KT和6-BA等配合使用对陆地棉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分化、体细胞胚胎和根器官发生的影响。BR0.01mg/L能使陆地棉Coker201、312两品种分化产生胚性愈伤组织,并有效地保持该种愈伤组织的生活力和胚胎发生能力。BR0.01mg/L+IAA0.5mg/L促进Coker201、312两品种体细胞胚胎发生,BR0.01mg/L+2,4-D0.05mg/L能诱导所有供试品种产生疏松黄绿色愈伤组织,2,4-D用量逐步降低或除去后,一些品种便分化产生胚性愈伤组织或体细胞胚状体。另在BR与IAA的某些组合中还观察到根器官的发生。  相似文献   
62.
河北省棉花黄萎病菌致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9,他引:20  
在棉花苗期采用塑料营养钵底部定量注菌液法接种,于昼温25~26℃,夜温20~22℃的人工培养室中测定了自河北省重点植棉县分离的40个棉花黄萎病菌单孢菌系和外地5个菌系的致病性。以中棉石系亚、海岛棉海7124、陆地棉93抗12、辽棉5号、冀棉11号、农大3656个品种为鉴别寄主,以病情指数作为划分抗、感类型的标准,根据在鉴别寄主上的反应,45个供试菌系可被划分为致病力强的Ⅰ型、致病力中等的Ⅱ型和致病力弱的Ⅲ型,分别占53.5%、28.9%、17.8%。Ⅰ型菌系除使中棉表现抗(耐)病外,海岛棉和陆地棉均表现感病。该类菌系遍布冀中南棉区,其中有7个菌系可使部分品种表现落叶,证明河北省已有落叶型菌系存在。试验还表明,海7124、93抗12、冀棉11号和农大3654个棉花品种对黄萎病鉴别力较强,可作为鉴别寄主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63.
陆地棉与海岛棉种间杂种经济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海岛棉7124为共同亲本分别与陆地棉品种徐州184和中棉所12杂交,同时以陆海杂交选育出的中长绒系67为父本与陆地棉品种鄂荆1号杂交,分别对上述3个组合进行世代均值分析。除麦克隆值外,所有性状在各组合中都存在加性效应(d),而非加性效应的存在与否则因性状、组合不同而异。子棉产量、皮棉产量未检测到显性效应(h),株高、子指、铃数、绒长无加性×加性效应(i),果枝数、子指、铃数、衣分、绒长和强度,不存在加性×显性效应(j),而显性×显性效应(l)则在各性状中都检测到。通过遗传模型分析发现,当h+l>d+i时则存在超亲杂种优势,j对杂种优势没有贡献。理论上超亲优势的产生共有10种可能性,在本试验的3个组合中实际发现7种,主要有h>d,l>d和l>d+i,而h>i,l>i,h+l>i未出现。因此,显性效应(h)和显性×显性互作效应(l)是本试验中杂种优势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64.
我国抗枯萎病棉花品种(系)的系谱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截止1994年底,我国育成抗枯萎病棉花品种(系)共204个,其中有52-128、岱字15、中棉和乌干达棉血缘的品种(系)达186个,遗传基础非常狭窄。  相似文献   
65.
洞A型核雄性不育材料花粉不同发育时期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MA不育系是洞A不育系×MB(保持系)获得的全不育系。本试验以MA不育系和洞A不育系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扫描电镜观察技术,研究了两个材料的花粉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败育表现。观察到花粉母细胞外的胼胝质沉积过多,溶解较慢。单核期败育的花粉细胞质完全解体,但核留下不同程度解体的残体,核膜仍清晰可见。败育花粉壁发育不完全,壁上刺状突起小而稀,无萌发孔。因花粉败育花药壁绒毡层出现各种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66.
对4个杂交棉组合一代和二代不同发育时期SOD酶和POD酶活性及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种F1和F2盛花期叶绿素含量因组合不同有差异,a/b值均在2.8左右;盛花期光合速率同一组合世代或不同组合世代差异不明显,结铃期F1光合速率比F2大,光合作用能力强,不同组合世代子棉产的大小与净光合速率呈高度正相关。F1和F2盛花期SOD酶和POD酶活性分别接近平均水平,但组合世代间有差异。结铃期SOD酶活性F1比F2平均略高,比盛花期稳定上升,POD酶活性F1比F2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67.
 本文报道了棉属(Gossypium)16个棉种的花粉形态和结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棉属花粉为近圆球形大孢粉。不同棉种花粉粒直径大小与染色体倍数性无相关关系;花粉上萌发孔的数目与染色体的倍数性和花粉粒直径大小均无相关。16个棉种花粉萌发孔的NPC系统有765和764两种。除索马里棉无孔盖外,其他棉种均有孔盖。各棉种花粉璧的层次和结构无明显差异,由此可从孢粉学角度进一步证明棉属单元发生的学说。将各棉种孢粉的形态和结构相比较,B、C、E、G等4个染色体组相似程度高,可说明这些染色体组之间关系较密切。  相似文献   
68.
亚洲棉与司笃克氏棉杂交,获得了125粒杂种种子,用0.05%秋水仙素水溶液处理,获得7株加倍的四倍体F_1植株。1984-1987年的研究结果表明,二倍体F_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不正常,中期Ⅰ染色体构型是20.53Ⅰ+2.45Ⅱ+0.19Ⅲ,二价体交叉频率为1.07;后期Ⅰ和后期Ⅱ染色体分向两级不均衡,产生各种类型的异常四分孢子,由此发育的花粉无生活力,用亚洲棉回交或自然授粉均未结铃。四倍体F_1减数分裂较正常,中期Ⅰ染色体构型为0.1Ⅰ+25.9Ⅱ,二价体交叉频率为1.96,后期Ⅰ和后期Ⅱ染色体走向两极较均衡,产生的花粉部分可育,授陆地棉花粉或自然授粉能结少数种子。  相似文献   
69.
乌鳢消化系统淀粉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乌鳢消化系统5种组织和组织和肠内含物淀粉酶活性分布及部分理化特性。其活性高到低顺序为肠系膜>肝脏>肠内含笺>肠粘膜>幽门垂粘膜>胃粘膜。肠粘膜和幽门垂粘膜淀粉酶的最PH值均为7.4,最适淀粉质量浓度分别为4.0g/100mL和3.0g/100mL。  相似文献   
70.
本试验主要研究在饲粮中添加葡萄糖氧化酶(GOD)对仔猪生长性能、粪便菌群以及血清生化指标和激素含量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的35日龄仔猪112头,随机分为2个组,每个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4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100 g/t GOD的试验饲粮,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GOD组仔猪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OD组仔猪粪便中沙门氏菌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GOD组间仔猪的血清生化指标(葡萄糖、白蛋白、球蛋白含量和蛋白系数)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GOD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和生长激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在饲粮中添加100 g/t的GOD可有效改进仔猪肠道健康,提高血清中相关激素含量,改善仔猪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