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1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1.
亚洲棉(G.arboreum L.2n=26,染色体组2A_2)我国通称中棉,早熟、结铃性强、产量较稳定、耐旱,在多雨季节烂铃少、吐絮畅、纤维粗、强度大。非洲棉(G.herbaceum L.2n=26,染色体组2A_1)我国通称草棉,植株矮小、极早熟、铃小、极耐旱。这两个栽培棉种虽然在生产上已很少应用,但育种工作者希望将其早熟、抗旱及特殊纤维品质等性状导入陆地棉[G.hirsutum L.2n=52,染色体组2(AD)_1]品种中。  相似文献   
92.
93.
对异源四倍体(亚洲棉×司笃克氏棉)种质的胚胎发育研究结果表明:该种质开花前正常发育的成熟胚囊为88.9%,开花后自然授粉双受精率81.1%,其它表现异常。在异常的胚胎发育中,未受精胚囊的卵细胞和中央细胞退化留下残体;在单受精的胚囊内,胚或胚乳因发育不协调而停止,最后解体。对照陆地棉鄂荆1号的成熟胚囊和授粉后正常胚发育达95%。  相似文献   
94.
以陆地棉作母本,分别与草棉、瑟伯氏棉杂交,陆地棉自交作对照,采用扫描电镜、荧光显微技术观察花粉萌发与花粉管的生长。结果是:自交对照的花粉在授粉后30分钟开始萌发,而两个异种的花粉与陆地棉柱头接触后1小时才开始萌发。异种花粉管在陆地棉花柱中生长时,出现膨大、分叉、扭曲折叠和花粉管尖而细长等异常现象。这些异常现象出现的时间是,陆地棉×草棉是在授粉后12-21小时,而陆地×瑟伯氏棉则是在授粉后6-12小时。进入子房的异种花粉管大多数先后停滞下来,不能进入胚珠,异常生长的主要表现是尖端膨大。  相似文献   
95.
为定量研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空间分异演变及驱动因子耦合性作用。以沿海资源城市——唐山市为研究区域,基于1990—2015年土地覆被变化数据,在网格尺度下运用当量因子法、空间相关性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探讨ESV空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从时间尺度看,唐山市ESV呈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近30年ESV共增加8.34亿元,城镇化是其波动的主要原因;耕地、林地和水域是ESV的主要组成部分,研究期间水域ESV增加23.13亿元。从空间尺度来看,唐山市ESV呈现中部低、南北高的空间分布特征,中部矿区生态系统功能脆弱,南部沿海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提高; ESV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聚集性和相关性。地理探测器结果表明:自然环境因子对ESV空间分异影响显著,土地利用程度解释力在30%以上,是空间分异的主要原因;高程和坡度解释力在20%以上,也发挥重要作用;交互作用类型主要为双因子交互增强和非线性增强,多因子交互作用相对单因子解释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96.
中草药防治鱼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兰  李广印 《河南水产》1996,(1):28-29,31
《中草药防治鱼病的研究》是河南省科委1994年下达给省水产研究所的科技攻关项目,省计经委下达的新产品开发项目,旨在利用中草药药效长、治愈面宽、副作用小的优势,通过中草药合理配伍,提高药效,筛选出防治鱼病的有效药物,增加养鱼经济效益。经过1994—1995两年的试验,课题组选出了几十种中草药,  相似文献   
97.
四川省棉花研究所1987年育成棉花洞A型核雄性不育完全保持系MB。在四川简阳地区的气候条件下,MB自身散粉指数达76%左右,与洞A不育株杂交,获得不育株和株不育度均达100%的MA不育系,MA不育系可作为配制杂交棉的母本。在武汉市的气候条件下种植,MB雄性可育性基本丧失,表现近似MA。MB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和小孢子发育的单核期,如日平均气温为24~27℃,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对发育有利,可产生较多的可育小孢子,如温度超过27℃,相对湿度在80%以下时则不利,产生大量的不育小孢子。在棉花现蕾开花的主要季节6月中旬至9月中旬,一般情况下,武汉市的日平均气温比简阳高2℃左右,6月下旬已达28℃,7月下旬比简阳高7℃左右,对小孢子发育不利;这期间武汉市的相对湿度变动在70%~95%之间,而简阳稳定在80%左右。在两气象因子中,日平均气温对小孢子母细胞和小孢子单核期发育的影响比相对湿度更大些。  相似文献   
98.
我国几个陆地棉品种枯萎病抗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Hayman(1958)方法对4个抗病品种和4个感病品种共8个亲本及其8个半双列杂交组合的F_2代的平均病级进行双列杂交分析,结果表明.棉花对枯萎病的抗性存在加性和显性效应,无上位性,以加性效应为主;抗性呈不完全显性,受一对基因控制,广义、狭义遗传力都高达90%以上。16个抗×感组合的F_2代抗、感植株出现3:1比例分离,亦证实抗性受一对基因控制。抗、感病品种一般配合力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抗×感组合特殊配合力普遍低于感×感,抗×抗组合.因而抗病育种以配制抗×感类型组合为佳。  相似文献   
99.
棉花抗螨性的基因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中棉12×7124和徐州184×7124两个陆地棉×海岛棉杂交组合6个家系为材料,在大田接螨和笼罩接螨鉴定条件下,分析抗螨性基因效应,遗传方差分量、遗传力和最少因子数估值在苗期、蕾期和花铃期的动态变化。加性效应和加性×显性互作上位性效应是2个组合不同生育期的主要遗传效应,加性方差是抗螨性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而加性×加性互作效应一般不存在,显性和显性×显性互作效应则因组合、生育期和鉴定方法而异。在苗期和蕾期,主要有一个效应较大的因子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0.
陆地棉族系种质系与陆地棉品种间的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采用NCⅡ(NorthCarolinaⅡ)交配设计选用6个陆地棉族系种质系材料和3个常规品种组配18个F1,对杂种及亲本进行比较研究,研究陆地棉族系种质系在杂种优势中的利用价值。研究结果表明,产量杂种优势表现明显,皮棉产量优势最大,其余依次为子棉产量、铃数、单铃种子数、单铃重。纤维品质优势表现软弱。试验表明产量杂种优势主要来源是铃数、单铃种子数、铃重增加。研究还发现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关系不明显;特殊配合力效应与优势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