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0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67篇
林业   359篇
农学   253篇
基础科学   240篇
  168篇
综合类   1638篇
农作物   303篇
水产渔业   127篇
畜牧兽医   967篇
园艺   287篇
植物保护   13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256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139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1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3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枇杷生长迅速 ,树冠形成较有规律 ,层次分明 ,成年树一般能形成自然圆头形树冠。枇杷高大树冠内膛空虚 ,结果部位局限在树冠外围或上部 ,花果易受冻害、风害和日灼 ,此外 ,枇杷树放任生长 ,轮生枝多 ,易形成密闭果园 ,通风透光性降低 ,病虫害严重 ,产量下降。为此 ,笔者通过苗木定干、整形修剪和拉枝等技术措施 ,探讨枇杷矮化低冠整形技术 ,总结出一套矮化二层控冠、培养开心圆头形矮冠的技术 ,并在莆田枇杷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树形结果面积大 ,能克服多层枇杷树冠过高和单层矮化树冠结果面积小、产量低等问题 ,是枇…  相似文献   
52.
现代科学研究认为,不少清热解毒方药具有抗病毒作用,可以对抗毒素所致的机体功能障碍和组织损害,并加速机体对毒素的清除。蓝芩注射液是由板蓝根和黄芩精制而成,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功效,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板蓝根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作用,用于治疗各种热毒证、瘟疫、疮黄、肿毒、大头黄等。试验观察了蓝芩注射液对新城疫病毒的体外抑制作用,为该药在临床上用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3.
江西板栗疫病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54.
羊烂嘴病又称传染性脓疮口膜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以皮肤和粘膜生脓疮或溃疡为特征的皮肤传染病,多发于春秋季节,传染迅速,呈地方性流行,该病对羊的危害极大,严重时引起死亡。因此发生该病后应早期隔离治疗,根据病情,选用下列方法,可达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5.
水稻白叶枯病自发现到现在已有90年的历史。由于发生地区广泛,为害严重,各国对此病曾做了大量研究。日本对它已研究了半个多世纪,我国也有二十多年的研究经历。但对其侵染来源和传播途径,仍有不同看法。我国最初认为种子传病是首要的。但在病区单抓种子处理还不能收到预期效果,又认为病稻草是病区次年的主要菌源。近年来,又发现在严格处理病革、病种子的情况下,仍然发病,故怀疑除上述两种传播途径外,还有其它传播途径。关于杂草传病问题,日本已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但和我国国内一样,对杂草带菌传病问题,意见很不一致。我们认为对这一传播途径有彻底弄清的必要,它不仅关系到一个病的侵染循环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对白叶枯病的彻底防治。如果这一传播途径确实存在,我们若不承认它,在防治上就会出现大的漏洞。如果白叶枯病确与杂草无关,盲目地采用相应的措施,也是多余而毫无意义的。这次试验是采用较直接的“离心浓缩针刺接种法”,其结果:第一年证实有马唐等六种杂草、黄豆和水稻根部能够带菌;第二年证实有车前等三种杂草和水稻根不仅带菌,而且可越冬并存活到次年五月;第三年又证实在不同地区有马唐,狗牙根等四种杂草能够带菌越冬,并存活到次年五月中旬。另外,用病区杂草和水稻健苗混栽,结果稻苗上发病,而对照的不发病。通过三年来的试验研究,证实有数种杂草的根茎部不仅带菌,而且能传病。  相似文献   
56.
当今社会对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营养丰富,而且要求卫生安全。目前,我国绿色食品生产主要集中在植物性食品上,而绿色畜禽动物性食品已成为未来动物生产的主要方向。当前,肉用羊主要为牧区放养和农区千家万户圈养,由于环境、饲料等不同,卫生条件差,造成肉的品质下降,有必要建立养殖小区,以确保生产出无公害羊肉。现在,一些老百姓认为羊吃草肉质就安全,并不知由于农药、  相似文献   
57.
长期培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25a的有机肥长期定位试验地中土壤养分和有关酶活性研究表明:耕种和不同的培肥方式均能提高土壤养分的含量,明显地改善土壤的生物活性,其中对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影响明显,多酚氧化酶显著性则较差。对土壤酶活性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且这两种酶与有关主要土壤肥力因子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揭示出了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可以用来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58.
近几年来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 ,加上果农栽培管理不当 ,龙眼大面积抽发冬梢 ,冬梢生长质量差 ,未充分老熟 ,无法成为良好的结果母枝。为此 ,笔者对乌龙岭龙眼进行了主干和主枝秋季环剥试验 ,探索其对控制冬梢抽发、促进龙眼成花及产量的效应。1 材料与方法试验于 1998年在莆田市科技开发中心龙眼园进行。选择立地条件相同、植株生长势相对一致的9年生乌龙岭龙眼树。试验 10月 2 3日在龙眼秋梢老熟后进行。设处理 1:主干螺旋环剥 ,螺旋环剥螺距 4~ 5cm ,上、下环剥口之间互相交叉约半圈 ;处理 2 :主枝环状环剥 ;处理 3:不环剥为对照。 3次重…  相似文献   
59.
60.
1995年以来 ,我们在莆田市常太镇、华亭镇和芦镇等地进行调查研究 ,发现枇杷茎腐病发生与施肥和土壤中钾含量有一定的关系。为此 ,我们于1998~ 2 0 0 1年进行了本试验。1 材料与方法  试验设在莆田市芦镇崇圣村 ,山坡地果园 ,红壤性土壤 ,面积约 1hm2 ,品种为解放钟枇杷 ,树龄 10~ 15年 ,株行距为 3m× 5m ,树势中庸 ,管理水平一般。设 4种施肥处理 ,分别为年株施①氮、磷、钾三元复合肥 (15∶10∶15 ) 4kg ;②硫酸钾 1 5kg +猪鸭粪30kg +水肥 10 0kg ;③猪鸭粪 30kg +水肥 10 0kg ;④对照 ,按当地习惯施肥 (水肥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