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8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4篇
  7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4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31.
为了解香草提取物及植物精油对茶树抗逆生理的影响,开发环境友好型增强茶树抗逆能力的技术,本研究用香草(迷迭香、紫苏、猫薄荷新鲜组织)乙醇提取物、植物精油(冬青油、二氢茉莉酸酯)分别配成0.1%水溶液作为外源处理剂,于12月初对茶树进行喷雾处理(每个处理剂用液量7500 L/hm2,连续2次)。结果,经处理后的茶树叶片氨基酸含量相对提高27.8%~55.6%,多酚相对提高3.93%~24.2%,除薄荷提取物处理外,茶树叶片二醛相对含量降低9.2%~32.8%;酶活性分析指出,经处理后茶树叶片多酚氧化酶活性升高1.89~4.35倍,脂氧合酶活性升高1.41~2.58倍,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1.98~15.7倍,但只有迷迭香和紫苏提取物处理苯丙解氨酶(PAL)活性升高,其余处理PAL活性呈下降趋势;检测茉莉酸信号途径关键基因CsOPB3表达情况指出,二氢茉莉酸酯、迷迭香、紫苏提取物处理后茶树叶片CsOPB3表达上调明显,而在薄荷提取物、冬青油处理后茶树叶片CsOPB3表达下调。经植物精油或香草提取物处理后的茶树鲜叶,其水提取物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提高了1.3~2.9倍。本研究表明初冬茶园喷...  相似文献   
232.
为探究外源6-苄氨基嘌呤(6-BA)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生理响应的调节作用,以德美亚3号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气候箱中进行盆栽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25℃下叶面喷施清水(CK)、25℃下叶面喷施6-BA(6-BA)、5℃下叶面喷施清水(LT)、5℃下叶面喷施6-BA(LT+6-BA)。5℃处理7 d后25℃处理3 d。结果表明,常温(25℃)条件下外源6-BA对玉米幼苗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效果,低温(5℃)胁迫抑制玉米幼苗的生长。在低温条件下,6-BA处理能改善根系生长情况,提高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最大光化学效率;同时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使H2O2和MDA含量降低,缓解低温胁迫对玉米幼苗生长的抑制程度。综上所述,外源6-BA在低温胁迫条件下能通过提高玉米幼苗的光合能力和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物含量而提高玉米幼苗对低温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233.
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生物学细胞图像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234.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soy isoflavones,SIF)干预肥胖大鼠后肝的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情况。准备80只SD大鼠,普通饲料喂养16只SD大鼠做空白对照;高脂饲料喂养64只SD大鼠9周建立肥胖大鼠模型,将64只模型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6只,大豆异黄酮(0、150、300、450 mg·kg-1)灌喂,每周定期测量体重,连续干预4周。取肝脏组织,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结构;检测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组织病理学发现,肥胖大鼠出现典型的肝细胞脂肪变性伴肝组织炎性损伤,肝SOD、CAT和GSH-Px水平降低,IL-6、IL-1β和TNF-α mRNA表达水平升高。大豆异黄酮干预后,各剂量组肝组织病理损伤得到改善,抗氧化因子活性显著提高并呈剂量效应,促炎因子表达水平显著下调。大豆异黄酮可逆转肥胖致肝组织病理损伤和提高肝脏抗氧化活性,下调肥胖相关促炎因子基因的表达,上述结果可为大豆异黄酮的应用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