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水产渔业   40篇
畜牧兽医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利用RT-PCR、RACE及克隆等方法获得了异育银鲫Toll样受体3(cagTLR3)基因全长cDNA序列.该cDNA全长3170 bp,5'端非编码区181 bp;3'端非编码区283 bp;开放阅读框(ORF)2706 bp,编码901个氨基酸.经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金鱼、斑马鱼、斑点叉尾鲴、虹鳟和红鳍东方鲍有较高的相似性,其相似性分别为92%、88%、79%、75%和72%,说明TLR3在长期的进化中具有较高保守性.TLR3全长序列起始21个氨基酸残基为信号肽;50至695个氨基酸残基间包含15个富含亮氨酸的重复序列(LRR);704至726个氨基酸残基为跨膜区(TM);754至897个氨基酸残基为与白介素-1受体高度同源的区域(TIR).将异育银鲫TLR3与人和斑马鱼胞内TIR结构的氨基酸比对后发现,Phe728、Leu738、Tyr756与Arg736在TLR3的信号转导及胞内定位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异育银鲫TLR3胞外配体结合域的三维结构呈U型,与人TLR3的相应结构十分相似,在N端具有1个二硫键,C端有2个.因LRRs上的插入序列和14个糖基化位点,异育银鲫TLR3胞外配体结合域内表面的大量β-折叠结构呈平坦的平面.  相似文献   
52.
壳聚糖通过甲状腺激素对草鱼免疫功能的调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初始体质量为(1.04±0.01)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为对象,在探讨内分泌激素—甲状腺激素对草鱼免疫功能影响的基础上,研究壳聚糖对草鱼免疫功能的内分泌调控。实验分别制作含甲状腺激素饲料(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mg/kg、1mg/kg、5mg/kg、10mg/kg饲料的甲状腺激素)和含壳聚糖饲料(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25%、0.50%、0.75%、1.00%的壳聚糖),在循环水族箱中饲养草鱼70d。实验结束后测定试验鱼血清中的甲状腺激素(T3和T4)含量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甲状腺激素对草鱼血清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头肾和脾脏溶菌酶活性、头肾NO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且两者变化趋势相似。故认为甲状腺激素能够调控草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壳聚糖对草鱼血清中甲状腺素含量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吞噬活性、头肾和脾脏溶菌酶活性、头肾NO含量)也有显著影响(P〈0.05),而且在各实验组有较为相似的变化趋势。综合以上结果认为,壳聚糖可以通过内分泌途径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实现对草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调控。鉴于0.50%壳聚糖组具有最强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认为在本实验条件下,壳聚糖在草鱼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为0.50%。  相似文献   
53.
基因重组生长激素对异育银鲫促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4月-2002年11月期间,在浙江佛度、象山、大陈和嵊泗海区对国内外21种网箱网衣防污材料进行了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日本油脂公司2 、1 和国际油漆公司1 在附着生物以水螅虫、海葵等为主的浙江佛度、象山、大陈、嵊泗等海区具有相对较好的防附着效果。尤其是日本2 ,防附效果显著,至试验结束(6个月),网衣仍保持洁净。试验还初步调查了试验海区网衣附着生物的种类和季节变化,发现造成较大危害的附着生物种类主要是水螅虫和海葵。  相似文献   
54.
在上海金山低盐度封闭海域建立了IMTA(integrated multi-trophic aquaculture)系统,进行了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成鱼生态养殖试验及营养检测分析。结果显示:采用水生植物穗花狐尾藻、近江牡蛎进行生态修复后,水体中硝态氮、亚硝态氮、铵态氮、磷酸盐和COD平均浓度分别下降58.82%、37.50%、55.32%、53.85%和45.18%,大黄鱼存活率达到94%,10月份特定增长率0.22%±0.018%/d。生态养殖的大黄鱼肥满度、肝体指数、脏体指数分别为1.82±0.25、1.36%±0.32%、3.18%±0.22%,均显著低于非生态养殖的大黄鱼13.7%、25.7%、24.5%(P0.05)。特别是粗脂肪含量为31.14%±0.11%,显著低于非生态养殖的大黄鱼42.46%±0.08%(P0.05);粗蛋白、灰分和水分含量分别为66.79%±5.94%、3.84%±0.003%和73.15%±0.07%,均分别显著高于非生态养殖的大黄鱼54.91%±4.88%、3.14%±0.005%和65.96%±0.03%(P0.05);生态养殖大黄鱼的必需氨基酸的缬氨酸(Val)、蛋氨酸(Met)、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苏氨酸(Thr)、苯丙氨酸(Phe)、赖氨酸(Lys)含量显著高于非生态养殖大黄鱼20.7%,36.0%,22.1%,20.5%,20.1%,25.2%,18.2%(P0.05)。以上结果表明,大黄鱼可以在5~6低盐度海域生存和养殖,生态养殖模式下的大黄鱼具有更高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55.
为比较研究酵母水解物与小肽在饲料中的添加效果,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的酵母水解物与小肽,配制三种实验饲料,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开展为期56 d的饲养实验,考察其生长性能、肝肠健康及抗感染能力。结果显示:1%酵母水解物与小肽对大口黑鲈幼鱼生长性能均不产生显著性影响,酵母组能显著降低中、后肠淀粉酶活性并提升前、后肠脂肪酶活性,小肽组能显著降低前、后肠淀粉酶活性并提升前、中、后肠脂肪酶与中肠蛋白酶活性(P<0.05);且小肽组的肠道结构更加光滑清楚,刷状缘表面细胞排列紧密,杯状细胞更加清晰可见。血清生化指标中,酵母组与小肽组白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谷丙转氨酶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小肽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最低(P<0.05)。肝脏总抗氧化能力与过氧化氢酶活性酵母组最强(P<0.05)。头肾溶菌酶活性小肽组最强(P<0.05),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小肽组累计死亡率最低。结果表明,添加1%小肽与酵母水解物均能改善肝肠健康,提高抗感染能力,但各具优势,小肽在促进大口黑鲈肠道健康、提升鱼体免疫保护能力方面优势显著;酵母水解物在增强肝脏抗氧化能力上更为突出。因此,在大口黑鲈幼鱼养殖阶段,选择性地使用小肽或酵母水解物,将更有效地提升机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6.
以凡纳滨对虾幼虾[体重(0.013 6±0.001 0) g]为试验对象,以鱼粉、豆粕、肉粉和花生粕为蛋白源配制对照饲料,用玉米蛋白粉替代部分鱼粉配制3种与对照饲料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其中玉米蛋白粉用量为5%、10%和15%,分别替代鱼粉8.6%、17.2%和25.8%,饲喂凡纳滨对虾45 d,研究玉米蛋白粉替代部分鱼粉对凡纳滨对虾摄食量、生长和肌肉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试验饲料中玉米蛋白粉用量不超过10%,对凡纳滨对虾日均摄食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2)5%玉米蛋白粉组的生长效果最好,其相对增重率、增长率和饲料系数分别为2 542.8%、155.1%和1.58,前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后两者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10%玉米蛋白粉组虾的生长和饲料系数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15%组虾的生长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对对虾肌肉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对对虾肌肉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和呈味氨基酸含量以及必需氨基酸指数的影响也不显著(P>0.05)。(4)玉米蛋白粉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的适宜用量为10%。  相似文献   
57.
多糖和益生菌对暗纹东方鲀免疫功能的调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研究多糖、益生菌等免疫增强剂对暗纹东方的免疫调节作用,本试验随机将暗纹东方[(167.8±24.4)g]分为6组。其中阳性对照组为免疫功能低下组,投喂基础饲料、注射8mg.kg-1体重的环磷酰胺;阴性对照组为免疫功能正常组,投喂基础饲料、注射生理盐水;其余试验组分别用含有0.2%壳聚糖、0.1%益生菌、甘露聚糖与益生菌混合物、壳聚糖与益生菌混合物的饲料连续投喂30d,同时注射8mg.kg-1体重的环磷酰胺。测定各组暗纹东方的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及吞噬活性、肝胰脏溶菌酶活性、头肾与脾脏淋巴细胞转化、头肾与脾脏IFN-α含量、头肾与脾脏IgM含量进行免疫功能的比较。结果表明,多糖和益生菌对免疫功能低下的暗纹东方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所检测的各项免疫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或处于免疫功能正常与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水平之间,或恢复至正常水平或超过正常水平。不同免疫增强剂对同一种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或免疫分子的调节作用或同一种免疫增强剂对不同的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或免疫分子的调节作用均存在差异。从整体效果看,在所研究的4种免疫增强剂中,甘露聚糖与益生菌混合物的免疫调节作用最弱。  相似文献   
58.
华雪铭 《水产学报》2001,25(5):448-453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0.2%、0.4%的芽孢杆菌,0.3%、0.6%、1.2%的硒酵母,0.2%+0.3%、0.2%+0.6%、0.2%+1.2%的芽孢杆菌和硒酵母混合物,投喂异育银鲫2个月.测定鱼体的生长和对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的抗感染能力--LD50.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浓度的芽孢杆菌对体重的增加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添加0.2%的芽孢杆菌组相对增重率比对照组增加33%.添加不同浓度的硒酵母均可不同程度地促进异育银鲫的生长(P<0.05),其相对增重率比对照组增加16%~31%.不同配比的芽孢杆菌和硒酵母混合物显著性提高鱼的相对增重率,但增重效果与单一添加芽孢杆菌或硒酵母相似(P>0.05).饲料中单一添加芽孢杆菌或硒酵母可以极显著地提高异育银鲫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抵抗能力,添加效果在各芽孢杆菌水平组间无显著差异,随硒酵母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大(P<0.01),但0.6%组和1.2%组无显著差异.混合添加芽孢杆菌和硒酵母也能极显著增强异育银鲫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抗感染能力(P<0.01),但添加效果不及单一芽孢杆菌;与单一硒酵母相比,抗感染能力与硒酵母的添加量有关(P<0.01),添加量增大,抗感染能力减弱(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59.
从免疫相关酶活及基因转录水平角度探讨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健康生长及免疫机能机制的影响。实验设置5种实用饲料,以30%鱼粉组(FM)为对照组,分别用4%(FSM4)、8%(FSM8)、12%(FSM12)和16%(FSM16)的发酵豆粕,替代9.7%、19.4%、29.1%和38.8%鱼粉,分为4个处理组,饲养体质量为(7.62±0.23)g的凡纳滨对虾60 d后,统计生长性能,检测肌肉营养成分、血清及肝胰腺免疫相关酶活性,肝胰腺HSP70和鳃Toll受体、IMD、溶菌酶(LZM)免疫相关基因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成活率无显著影响;过低或过高水平的发酵豆粕替代鱼粉皆会影响凡纳滨对虾的特定生长率。(2)除FSM12组外,肌肉粗蛋白含量发酵豆粕替代组均低于对照组;粗脂肪含量随着发酵豆粕替代量的升高而降低,FSM16组最低。(3)血清谷丙转氨酶活FSM4和FSM16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谷草转氨酶活FSM4组最高,而FSM8组最低;除FSM12组外;碱性磷酸酶活性发酵豆粕替代组显著高于对照组;除FSM16组外,血清总蛋白与肝胰腺丙二醛含量发酵豆粕替代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4)随着发酵豆粕替代量增加,鳃Toll受体m RNA表达呈上升趋势,鳃IMD m RNA表达则呈先升后降趋势,发酵豆粕替代比例过高会降低鳃LZM m RNA表达水平,而肝胰腺HSP70 m RNA表达量则随着发酵豆粕替代比例增加呈上升趋势。综上所述,发酵豆粕适量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并可提高免疫相关酶活,改变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本实验条件下适宜发酵豆粕用量为8%~12%;替代量过高,会引起机体的过度应激。  相似文献   
60.
在人工氧化条件下,测定猪油、豆油、大豆粉、菜籽油、菜籽粉、江苏棉籽油、新疆棉籽油、罗非鱼油的酸价、碘值、过氧化值、丙二醛、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①罗非鱼油所测定的氧化指标变化较其它油脂明显,其氧化稳定性最差;②猪油、罗非鱼油、棉籽油、菜籽油、豆油在氧化过程中过氧化值(POV)变化明显,应该成为油脂氧化程度评价的通用性指标;③大豆粉和菜籽粉的氧化指标变化最小,且其氧化稳定性明显好于相应的油脂;④0~70h内,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各油脂的脂肪酸组成有一定的变化。结论:在氧化过程中,不同种类油脂的氧化指标敏感度有差别,评价油脂氧化程度时应根据油脂种类选择氧化指标进行评价;在油脂氧化初期阶段,用脂肪酸的组成变化来表征油脂在氧化过程中品质的变化现象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