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5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为了解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在南方干旱条件下的生理变化,对昆明地区春季旱作条件下的德钦野生紫花苜蓿、逸散紫花苜蓿AC-3及其6个杂交种株系的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和水分饱和亏缺4个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个紫花苜蓿材料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和水分饱和亏缺随着旱作时间的延续明显增加,而叶绿素含量逐渐减少。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将8个紫花苜蓿材料可分为3类,高抗旱性:AC-3、杂交种4和杂交种6;中抗旱性:德钦紫花苜蓿、杂交种3和杂交种5;弱抗旱性:杂交种1和杂交种2。  相似文献   
52.
法律政策对生物多样性及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影响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针对国际国内关于生物多样性法律法规及政策的相关文件,分别进行了梳理、分析和研究,探讨了生物多样性相关法律法规的发展进程及其存在问题,深入了解和明确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原则、发展方向和本质。揭示了中国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特别是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根据中国具体国情出发,借鉴美国、欧盟和印度等国家经验,作为探寻中国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的思路和原则。基于此,对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政策的制定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3.
6种干草调制方法的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对6种干草调制方法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干草质量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参试调制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各调制方法的优劣顺序为:1)65℃烘干;2)喷碳酸钾溶液;3)压扁 喷碳酸钾溶液;4)风干;5)压扁茎秆;6)自然晒干.65℃烘干综合表现最好,是6种调制方法中最好的,但不易操作;其次是喷碳酸钾溶液和压扁 喷碳酸钾溶液,此2种方法调制的干草质量较高且操作简单易行,在实际操作中可优先选用;晒干和压扁茎秆营养损失大,不是理想的调制方法.  相似文献   
54.
不同调制方法紫花苜蓿干燥特性及干草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对6种调制方法紫花苜蓿干燥特性及干草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参试的6种调制方法中,紫花苜蓿干燥的快慢顺序是:65℃烘干>压扁 喷碳酸钾溶液=喷碳酸钾溶液>压扁茎秆>自然晒干>风干.2)65℃烘干、压扁 喷碳酸钾溶液及喷碳酸钾溶液3种调制方法因缩短了干燥时间,从而提高了紫花苜蓿干草的质量;压扁茎秆虽可缩短紫花苜蓿的干燥时间,但在提高干草质量上效果不显著.3)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参试调制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5℃烘干综合表现最好;其次是压扁 喷碳酸钾溶液及喷碳酸钾溶液,此2种方法调制的干草质量较高且操作简单易行,在生产中可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55.
紫茎泽兰对7种牧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了紫茎泽兰地上部分榨取液对7种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1)紫茎泽兰地上部水浸提液对7种供试牧草种子的萌发均表现为强烈的抑制作用(P 〈0.05),对光叶紫花苕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显著小于对紫花苜蓿、白三叶、红三叶、东非狼尾草、非洲狗尾草和鸭茅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P 〈0.05);(2)从幼苗生长的测定结果分析,紫花苜蓿,红三叶和光叶紫花苕对低浓度紫茎泽兰叶片水提液不敏感,对高浓度提取液较敏感。白三叶、鸭茅、非洲狗尾草和东非狼尾草对紫茎泽兰的化感作用较敏感;(3)根据化感作用检测结果,分析认为光叶紫花苕、红三叶和紫花苜蓿是紫茎泽兰替代种植的适宜草种。  相似文献   
56.
研究柱花草在低磷条件下生长的分子机理和反应机制。采用cDNA-SRAP分子标记技术分离柱花草茎和叶在低磷胁迫下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片段,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8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差异片段195条,其中抑制型表达片段56条,诱导型表达片段92条,上调表达型差异片段36条,下调表达型片段11条,大小均在50~1000 bp之间。二次扩增后将特异性条带回收后进行测序,通过BLAST比对,共比对出14条差异片段的同源序列,其中8个差异表达的核苷酸序列与已知功能基因(JCVI-FLLj-1K4未知mRNA、NBS-LRR型抗病蛋白、ATP合成酶、醛固酮还原酶、叶绿体RF2)有较高同源性,5个序列与假定基因或预测基因(UPF0051蛋白、蛋白酶启动子、SCEI结合酶、吲哚-3-丙酮酸盐单氧酶)同源性较高。本研究为筛选柱花草响应低磷胁迫的差异基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
为筛选适宜用于滇西北大狼毒型退化草地补播治理的优良草种,以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西南野古草3种适应高寒气候条件的牧草为受体材料,采用培养皿滤纸法和穴盘培养法,开展大狼毒根浸提液对3种优良牧草的化感作用研究。结果表明:3种供试牧草在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方面均会受到大狼毒根浸提液不同程度的化感抑制作用,其对3种牧草的种子萌发及幼苗光合能力抑制作用表现为西南野古草>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对幼苗生长抑制作用表现为西南野古草>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综合而言,白三叶和多年生黑麦草较耐化感,适合用于滇西北高寒地区大狼毒型退化草地的补播治理。生产中建议将两者搭配使用,以实现更好的补播效果。  相似文献   
58.
以滇西北亚高山草甸为研究对象,利用开顶式生长室(OTC)提高土壤温度模拟全球气候变暖,探讨增温对夏季和冬季草地土壤水分,土壤呼吸速率和植被生物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开顶式生长室的作用下,滇西北亚高山草甸地表年均温度较对照提高了1.56℃,冬季增温效果好于夏季。增温显著提高了草地的地上生物量(P<0.05),比对照高出148.76 g/m~2。同时增温促进了根系向10~20 cm土层扩展。在夏季和冬季,增温处理和对照的土壤呼吸速率均呈现单峰曲线,在14∶00时出现峰值,夏季的最高值为5.66μmol/(m~2·s),冬季为2.79μmol/(m~2·s),夏季的土壤呼吸速率较冬季高出2.87μmol/(m~2·s)。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则呈现出了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发出适应昆明气候条件的青贮用乳酸菌制剂,促进当地草地畜牧业的高效发展。【方法】以自然发酵60 d的全株玉米(Zea mays)、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鸭茅(Dactylis glomerata)3种青贮饲料为试验材料筛选优良乳酸菌,经继代培养获得83株天然乳酸菌(Lacticacid bacteria,LAB)菌株。测定83株乳酸菌形态特征及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获得的83株天然乳酸菌中,昆明地区青贮饲料最常见的乳酸菌是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占50.6%;其次是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和短乳杆菌(L. brevis),各占21.7%。根据乳酸菌的生长活性和产酸能力,进一步从83株菌株筛选出3株优质乳酸菌(B10、B16、C23)。【结论】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测序分析显示,B10、B16、C23分别为短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戊糖片球菌。3菌株产酸速率和生长速率的高低顺序为B16>C23>B10。  相似文献   
60.
为探讨有毒植物大狼毒(Euphorbia jolkinii)对优良牧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并从生理学层面揭示其作用机制,本试验以优良牧草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为受体材料,采用培养皿滤纸法和穴盘培养法,开展大狼毒浸提液对多年生黑麦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生理及内源激素含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大狼毒根、茎叶浸提液对多年生黑麦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产生明显的化感抑制作用(P<0.05),抑制效果存在部位差异和“浓度效应”,具体表现为根浸提液抑制强度大于茎叶浸提液,高浓度浸提液抑制强度大于低浓度浸提液。在大狼毒根、茎叶浸提液的化感作用下,多年生黑麦草幼苗MDA含量升高,抗氧化酶SOD和CAT活性增强,内源激素ABA含量升高,GA,IAA,ZT,JA,SA含量下降,多年生黑麦草幼苗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