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14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8 毫秒
41.
半干旱地区环境因素与表层土壤积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田间试验对半干旱地区甘肃省秦安县果园环境因素(蒸发量、降雨量、近地面空气温度和湿度、土温、土壤水分)与表层土壤的积盐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综合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不同土层的全盐含量随着潜在累积蒸发量的增加而增大,表现为正相关。土壤温度升高,不同土层土壤均有积盐的趋势。土壤0~2 cm、2~5 cm、5~10 cm土层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加有积盐的趋势,而15~20 cm和20~25 cm土层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加有脱盐的趋势。土壤积盐受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在果树生育期4~8月,15~20 cm土层土壤盐分含量和土壤水分、气温具有较好的耦合效应,其模型为Y(土壤盐分)=0.002 7-0.000 2X1(气温)+0.015 4X2(含水量),(p=0.004 7)。因此,根据模型,在生育期4~8月,低气温和高土壤含水量正是该层土壤积盐期。根据气象因子对积盐的影响,科学地提出了15~20 cm土层为盐分的"活动面"的概念。  相似文献   
42.
为探究草本植物在铜镍复合胁迫下的生理生长响应及其耐受性,以4种甘肃主栽的草本植物(黑麦草、早熟禾、清水苜蓿和鹰嘴紫云英)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通过设置不同铜镍复合胁迫浓度(0、100、200、400、800、1 600 mg·kg-1),测定植物的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并利用线性逐步回归和隶属函数分析法综合评价4种草本植物在铜镍复合胁迫下的耐受性。结果表明:铜镍复合胁迫下,4种植物的株高、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体色素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根系活力显著降低(P<0.05),与CK相比,分别下降86.83%~90.54%、49.40%~61.50%和44.44%~82.25%、24.47%~44.26%、45.91%~70.22%、25.04%~36.59%、17.59%~20.98%和14.71%~69.32%;根冠比、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SOD、POD和CA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其峰值较CK分别上升1.42%~35.88%、264.91%~743.65%和65.93%~327.81%、23.23%~86.38%、131.62%~17...  相似文献   
43.
分析甘肃药用盐生植物现状和利用潜力,提出了以下发展对策:①加强对药用盐生植物资源的调查;②利用高科技手段、实现中药材现代化;③加强对药用盐生植物保健和药用功效潜能的研究.④建立甘肃药用盐生植物基因库.为科学合理开发利用野生经济盐生植物资源及盐土区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4.
为筛选抗寒性优异的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材料,以国内外22份红豆草为研究对象,探讨4℃下分别处理0、1、3和5 d后其幼苗形态和生理指标对低温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随低温处理时间延长,供试红豆草株高、叶面积、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叶绿体色素和根系活力均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呈增加趋势,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呈先升后降趋势,丙二醛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先降后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先升后降再升趋势。回归分析表明,地下生物量、过氧化物酶、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叶片相对含水量可作为红豆草苗期耐寒性评价首选指标。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表明,甘肃红豆草和材料9155耐寒能力强,蒙农红豆草和新航红豆草耐寒能力次之,材料13709耐寒性最差。研究结果为耐寒红豆草新品种选育提供了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45.
播量和行距是实现紫花苜蓿高产和优质的重要栽培技术措施。为此,采用裂区设计,以播量(12.0、16.0、20.0、24.0kg·hm~(-2))为主处理,3个等行距(10、15、20cm)和2个不等行距(60cm+40cm间距、60cm+30cm间距,60cm即种植6行,行距10cm)为副处理,连续3年在甘肃荒漠灌区研究播量和行距对紫花苜蓿叶茎比和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播量和行距对叶茎比无显著影响,对营养价值有一定影响。其中粗蛋白、粗脂肪、钙和磷含量随播量、行距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3年平均粗蛋白含量在播量为16.0kg·hm~(-2),行距为20cm时最高(20.06%),粗脂肪含量在播量为16.0kg·hm~(-2),行距为15cm时最大(3.42%),钙含量在播量为20.0kg·hm~(-2),行距为20cm时达到峰值(1.65%),磷含量在播量分别为12.0、16.0和20.0kg·hm~(-2),行距均为20cm时最高(0.19%);中性、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随播量增加呈降低趋势,随行距增加呈增加趋势,且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在播量为24.0kg·hm~(-2),行距为10cm时最低(31.74%),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在播量为24.0kg·hm~(-2),行距为15cm时最小(25.64%);相对饲喂价值随播量的增加呈增大趋势,随行距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其值在播量为16.0kg·hm~(-2),行距为20cm时最高(208.64%)。相同播量和行距下,紫花苜蓿营养价值受生长年限的影响。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播量为20.0kg·hm~(-2)、行距为20cm是该地区的最佳播量和行距,有利于提高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46.
本研究以直根型‘陇东’紫花苜蓿、根蘖型‘甘农2号’杂花苜蓿和根茎型‘清水’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刈割强度(距离上次刈割恢复生长分别为20、27、34、41 d),研究不同刈割强度对各根型苜蓿根、茎、叶的贮藏营养物质含量(可溶性糖、蔗糖、淀粉、还原性糖)的影响,为探明不同根型苜蓿刈割后翌年再生状况,为其合理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6月份可溶性糖含量在叶中最高,还原性糖含量在茎中最高,淀粉和蔗糖含量在根中最高,其均值分别为5.75%、2.32%、3.16%、4.38%;9月份可溶性糖、还原性糖、淀粉、蔗糖含量均在根中最高,其均值分别为18.43%、2.57%、5.78%、14.12%。不同根型苜蓿在每27 d刈割强度下可溶性糖、淀粉、蔗糖含量高于其他处理,在每41 d刈割强度下还原性糖含量高于其他处理。根蘖型‘甘农2号’杂花苜蓿和根茎型‘清水’紫花苜蓿秋季根的贮藏营养物质含量接近并高于直根型‘陇东’紫花苜蓿,表明根蘖型、根茎型苜蓿抗寒越冬性较强。  相似文献   
47.
硼锌配施对苜蓿矿质元素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喷施不同次数、不同浓度硼锌肥对紫花苜蓿草产量、矿质元素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喷施硼锌肥提高了紫花苜蓿草产量及B、Zn、Ca、Mg含量,K含量显著降低,Cu含量无显著变化;喷施不同浓度的硼锌肥均不同程度影响紫花苜蓿碳水化合物源库间的运转,喷施1次或2次时以0.3%浓度硼锌肥处理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最低,喷施3次时以0.2%浓度处理含量最低,且相应的茎可溶性糖含量较对照增幅也最大;叶、茎的淀粉、蔗糖、果糖含量均随硼锌浓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48.
不同根型苜蓿根系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及其抗寒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不同根型苜蓿在越冬期根系对低温胁迫的响应特征及其抗寒性强弱, 本研究以根茎型“清水”紫花苜蓿 (Medicago sativa L. cv. “Qingshui”)、根蘖型“甘农2 号”杂花苜蓿(M. varia Martin. cv. “Gannong No. 2”)和直根型“陇东”紫花苜蓿(M. sativa L. cv. “Longdong”)为材料, 于2009 年9 月15 日、10 月15 日、12 月15 日, 2010 年1 月15 日、3 月15 日在甘肃天水、榆中和武威3 个生态区, 对自然降温、升温过程中苜蓿根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6 项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结果表明, 在3 个生态区, 3 类根型苜蓿根系MDA 含量随气温的变化均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 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和CAT 活性均随气温的下降而增加, 随气温升高而减少; 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SOD 活性在不同生态区的不同品种间随气温的变化规律不同。应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寒性综合评判, 不同根型苜蓿抗寒性强弱顺序为: 根茎型“清水”紫花苜蓿>根蘖型“甘农2 号”杂花苜蓿>直根型“陇东”紫花苜蓿; 同一品种在不同生态区抗寒性强弱顺序为: 榆中>武威>天水, 与所在地的海拔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9.
4份苜蓿材料在3个生态区的营养成分含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生长在武威、榆中、天水3个生态区的4份苜蓿材料清水紫花苜蓿、陇东紫花苜蓿、野生黄花苜蓿和甘农2号杂花苜蓿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同一苜蓿材料的营养成分含量在不同生态区呈显著差异。武威生态区的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镁、P等指标含量都较其他2个生态区高,说明外界环境因素对苜蓿的营养成分含量的高低具有主导作用;4份苜...  相似文献   
50.
疏勒河流域不同植被类型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疏勒河流域中游玉门饮马农场不同植被类型(白刺、小麦、苜蓿、孜然和茴香)土壤为研究对象,以荒地为对照,探讨疏勒河流域绿洲荒漠过渡带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土壤酶活性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显著提高了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硝酸还原酶、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且0~20 cm土层高于20~40 cm土层。其中苜蓿地土壤脲酶和硝酸还原酶含量最高,其平均值比对照分别增加了77.88%和156.94%;孜然地碱性磷酸酶含量最高,平均是对照的4.43倍;小麦地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其平均值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12.72%和51.00%。土壤脱氢酶活性与土壤磷酸酶、过氧化氢酶之间呈显著、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酶活性受生长季节影响较大,但无明显的规律性。5种植被类型土壤酶活性存在差异,但因季节因素的影响,很难确定哪种植被类型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