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148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对5省(区)沙打旺主产区进行了病害调查,除辽宁建平之外,沙打旺黄矮根腐病在甘肃环县、宁夏盐池、陕西横山、内蒙松山和敖汉均有发生,发病率为5.7%~82.6%,病情指数为2.7~53.7。各级严重度的植株在病株中的比例因调查地点而异。与健康植株比较,病株枝条数增加16.7%~63.7%,但单株干重下降8.5%~32.9%。各地的植株密度、牧草产量、平均枝条数和单株干重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在发病率最高的甘肃环县,植株密度、牧草产量分别与发病率和严重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对影响发病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了防治该病的建议。  相似文献   
52.
对冰草根际分离获得的蟋蟀草平脐蠕孢(Bipolaris eleusinea J.H.Peng et J.Y.Lu)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及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以期了解牧草根部平脐蠕孢菌的生长发育特点,并为该菌引起的牧草根病防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蟋蟀草平脐蠕孢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40℃,适宜温度20℃~30℃;在各酸度下均能萌发,最适为pH 6.47;其分生孢子的萌发需要液态水,在相对湿度100%时分生孢子萌发率仅为3.2%,而相对湿度低于100%时孢子不萌发;低稀释倍数的土壤悬液、麦根浸出液、羊粪浸出液和蔗糖溶液[0]及高稀释倍数的麦根液和羊粪液均抑制孢子萌发,但高稀释倍数的土壤液和蔗糖液能促进孢子萌发;且孢子萌发对光不敏感.蟋蟀草平脐蠕孢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40℃,最适25℃;碳源中D-木糖、氯醛糖对蟋蟀草平脐蠕孢菌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而蔗糖、甘露糖和D-果糖对蟋蟀草平脐蠕孢菌丝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氮源中硝酸钠、亮氨酸对蟋蟀草平脐蠕孢菌丝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尿素等9种氮源均有抑制作用,并且此菌在含有各种碳、氮源的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有差异.在国内首次报道此菌侵染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为一新寄主植物.  相似文献   
53.
张振粉  南志标 《草业学报》2014,23(5):256-262
对来自甘肃省13个紫花苜蓿种植区的39份种子样品进行种带细菌分离,经表型特征和Biolog鉴定,将HTBRC1、HTBRC2、HTBRC3、HTBRC4、HTBRC5、HTBRC6、HTBRC7和HTBRC8初步鉴定为多粘类芽孢杆菌。通过菌种浸种发芽试验发现多粘类芽孢杆菌HTBRC1对紫花苜蓿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试验探明了多粘类芽孢杆菌在甘肃省不同紫花苜蓿种植区所收获种子上的分布;发现分离于紫花苜蓿种子表皮及内部的多粘类芽孢杆菌具有较高耐盐性;为苜蓿生产提供了优质菌种资源及其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4.
苜蓿品种对蓟马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2龄和3龄二茬开花初期,调查了蓟马对来自国内外97个苜蓿品种(品系)的危害。调查结果为:蓟马在各品种上的普遍率为100%,有干枯叶片的枝条比率最大67.1%,最小为0,平均为24.3%;运用欧氏完全连锁聚类分析,供试品种对蓟马抗性可分为5个类群,抗虫性最强的品种14个(中兰1号、QS-2、大郁山、润布勒和公农2号等)、抗虫性较强的品种29个(庆阳、SA32140、YL-21、SM9808和陇中等)、抗虫性中等的品种32个(Sceptre、SA32152、阿尔冈金、金皇后和SM9809等)、抗虫性较弱的品种19个(SA16465、SA16464、SA10125、SA7090和苜蓿女王等)和抗虫性最弱的品种3个(来自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的新疆大叶,Wl320、SA35095),5个类群的品种数分别占品种总数的14.4%,29.9%,33.0%,19.6%和3.1%。  相似文献   
55.
放牧对草地土壤理化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张成霞  南志标 《草业学报》2010,19(4):204-211
综述了放牧对草地土壤物理特性(容重、渗透率)和化学特性(有机质、全氮、全磷等)的影响。由于草地土壤生态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和弹性,放牧对草地土壤特性的影响并没有一致的结论。一般而言,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牲畜的践踏作用变强,土壤容重逐渐增加,土壤的渗透性降低,导致土壤的含水量下降,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其影响减弱。但在有机质含量很低的沙质土壤中,超载过牧造成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的团粒结构减少,稳定性团聚体减少,土壤结构遭到破坏,使得土壤容重降低。放牧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降水、植被、土壤和管理措施(持续放牧、轮牧、围栏等),所以有机质的动态转化过程十分复杂,已有的文献放牧管理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有3类结论:无影响、增加和降低。放牧家畜通过采食、践踏、排泄等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土壤中氮的含量,随放牧强度增加,土壤全氮含量呈现出降低、不变和增加等。土壤磷对放牧的响应也有不同的研究报道,有的认为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全磷下降,而速效磷增加,也有研究认为长期放牧对草地的全磷和速效磷变化不大。不合理的放牧是造成土壤退化的最普遍原因,故认识不合理放牧导致草原土壤退化的过程和机制,对遏止草原退化、实现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6.
4种暖季型草坪草币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武  刘国道  南志标 《草业学报》2015,24(1):124-131
2011-2013年对海南省多个高尔夫球场及校园绿化草坪进行调查期间发现一种类似于草坪币斑病且可严重危害4种暖季型草坪草的草坪病害。根据科赫法则验证、形态学观察以及ITS序列分析的结果,确定引起海南省币斑病的病原菌为Sclerotinia homoeocarpa,这是我国首次报道S. homoeocarpa危害杂交狗牙根和地毯草。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 S. homoeoparpa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30℃,最适温度为28℃;适宜pH值为4~6,最适pH值为5;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5℃水浴处理10 min;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S. homoeoparpa能够利用多种碳氮源:碳源测试中,对可溶性淀粉利用率较高,对D-甘露醇和D-阿拉伯糖利用率较低;氮源测试中,病菌对硝酸铵、磷酸二氢铵的利用效果最佳,对脲利用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57.
生物防治是草地植保学科的重要范畴。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使该分支学科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概述了“十二·五”期间草地有害生物生防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在分析我国本领域学科发展水平与国际差距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草地有害生物生防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优先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8.
温度和水分胁迫下内生真菌对野大麦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比较携带(E+)和未携带(E-)内生真菌(Neotyphodium)的野大麦种子(Hordeum brevisubulatum)在温度胁迫和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种子的发芽速度、发芽率、根苗长以及幼苗含水量等方面的差异,探讨了内生真菌在对宿主植物抗逆境胁迫条件下的增益作用。结果表明:在10℃,15℃低温胁迫和30℃高温胁迫时,E+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显著大于E-种子(P<0.05);而在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0.6~-1.2 MPa时,E+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显著高于E-(P<0.05)。表明内生真菌可以提高禾草在温度和干旱胁迫下的发芽率和发芽速度。另外,在10℃,15℃低温和30℃高温,及渗透势为-0.3~-1.2 MPa胁迫条件下,E+的胚根长、胚芽长和幼苗含水量也显著大于E-(P<0.05),表明内生真菌可以促进宿主植物在温度和干旱胁迫环境中发芽后幼苗的生长,并增强植株自主吸收水分的能力。  相似文献   
59.
在黄土高原典型草原上进行放牧强度对滩羊体重变化、日增重和草地单位面积畜产品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体重变化趋势是240羊·d/hm2>480羊·d/hm2>780羊·d/hm2,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放牧时间的延续,日增重在逐渐下降.草地单位面积上畜产品的产出量各处理组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以780羊·d/hm2组单位面积畜产品产出量最高(76.3 kg/hm2·90d).  相似文献   
60.
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指南中的性状选择与标样品种确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对DUS测试的基本要求以及我国的具体情况,阐述了制定我国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指南时的性状选择与标样品种确定等技术要点。建议在选择性状时,即应符合UPOV指南的基本原则和采纳UPOV建议的性状,又应体现我国的育种水平和方向,在确定标样品种时,应尽可能广泛收集现存已知品样及其信息,和在适宜田间条件下进行样品性状评价试验。以中国昔蓿DUS测试指南(试行稿)为例对上述各方面进行了讨论,并建议在中国建立以作物种类为区别的区域性DUS测试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