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148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承办学术期刊的体会与《草业学报》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的全体职工与研究生和<草业科学>、<草业学报>两刊的在兰编委们共聚一堂,庆祝<草业学报>荣获"第二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和<草业科学>创刊20周年.我们感谢甘肃省政府省长助理郝远教授,省科技厅陈继副厅长,省出版局李玉政副局长,兰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甘晖教授等领导,<中国沙漠>、<中国草食家畜>、<草原与草坪>等科技期刊的同仁们,于百忙之中,拨冗与会,给予指导.我们感谢全国政协常委、"九三"中央副主席、中国草学会名誉理事长洪绂曾教授以及两刊的主办单位中国草学会和<草地学报>、<中国草地>等兄弟期刊的祝贺.  相似文献   
82.
新疆阿勒泰地区苜蓿病害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1992,1993年对新疆阿勒泰地区苜缩病害进行了调查,并测定了主要病害对苜缩生长的影响。共发现11种病害,其重要性浓次为菟丝子,丛枝病,霜霉病,丝核菌茎枯及根腐病,根颈和根腐综合症,褐斑病,春季黑茎和叶斑病,白粉病,细菌性叶斑病,病毒病和缺硼症,与相比,霜老病使每株苜蓿的鲜重降低48.3%,生殖枝数降低57.8%。丛枝病的发病率随草地年龄孤增加而增加,病株比健侏的每株枝条数增加6.74倍,鲜重降  相似文献   
83.
贵州省毕节地区于1983年11月15—21日召开了植树种草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县主管农业的县长,农办主任,林业局长,畜牧局长,各区区长,种草养畜的重点户代表,地直有关部办委局的负责人及其他有关人员,共一百九十余人。会议传达了胡耀邦同志种草种树的指示及林业部有关领导同志的讲话,进行了大会典型发  相似文献   
84.
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小麦田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用氯仿熏蒸提取法测定了不同耕作处理(传统耕作、传统耕作+秸秆覆盖、免耕、免耕+秸秆覆盖)下小麦田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并探讨了其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小麦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土保持耕作第三年较传统耕作可以有效地增加小麦田土壤微生物量碳。较之土壤有机碳、全氮、小麦产量,土壤微生物量碳对土壤肥力变化反应迅速。  相似文献   
85.
甘肃蚕豆赤斑病及轮斑病的为害分析及经济阈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春蚕豆赤斑病(Botrytis fabae Sardina,B.cinerea Pers)和轮斑病(Cercospora zonata Winter)已成为影响甘肃蚕豆生产的主要病害,且两病均形成叶斑、叶枯以致落叶等症状,每年损失产量约28%~40%,重病年则达50%以上。为了探讨两病对蚕豆的为害损失,拟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指标,笔者于1993~1994年进行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研究方法供试品种为临夏尕红蚕豆(Vicia faba var.),小区面积分别为10.5m~2和7.0m~2,重复4~5次,均按随机区组排列。于当年发病初期开始,各处理间隔7~8d施药,均用20%粉  相似文献   
86.
卢翔  南志标 《草业科学》2015,(9):1423-1431
放牧是合理利用、培育改良草地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不同放牧强度、放牧方式以及家畜采食等提高或降低草地植物病害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草地植被群落多样性包括物种丰富度和寄主植物密度,通过影响寄主植物对周围环境资源的利用以及病原真菌的传播来提高或降低病害的发病率和严重度。同时,不同放牧强度、家畜采食习性、草地生产类型、放牧史以及放牧分布型也分别提高或降低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本文综述放牧对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和草地病害的影响,指出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把放牧对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与草地植物病害的影响结合起来,并在遗传多样性方面加以研究,最终切实可行地通过提升放牧管理达到减轻或防止草地病害发生的目的,实现统一放牧、病害管理以及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相似文献   
87.
我国草地生态补偿对农牧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波  南志标  唐增 《草业科学》2015,(11):1920-1927
草地生态补偿的目的是为了恢复和保护将要或者已经破坏了的草地生态环境,我国目前开展的大规模的草地生态补偿项目有退牧还草、退耕还草还林、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等。我国草地生态补偿开展十几年来,草地生态得以恢复,草群高度、植被盖度、干草产量方面都有所改善。而农牧户作为生态补偿客体的最基本单位,农牧户的响应与生态补偿可持续性息息相关。本文分析总结了草地生态补偿对农牧户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生态补偿对农牧户家庭经济和农牧产业结构产生了一定的正面影响,但目前实践工作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补助标准和期限不合理;2)畜牧业生产方式落后,资金缺口大;3)舍饲风险大;4)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5)缺乏技术补偿。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2)拓宽融资渠道;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4)发展集约化畜牧业;5)增加技术补偿;6)延长补助期限,发展后续产业。  相似文献   
88.
田沛  旷宇  南志标 《草业科学》2015,(7):1079-1087
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是分布于我国高寒地区的常见野生牧草,抗寒耐旱,耐盐碱,适应性强,品质良好,具有良好的饲用价值,对高寒牧区草地建设、退耕还草、生态治理和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价值。为更深入利用中华羊茅这一种质资源,加快对野生中华羊茅驯化选育的步伐,本文从中华羊茅的植物特性和生物学特性及利用价值3个方面综述并分析了中华羊茅与内生真菌的关系,为利用内生真菌进行中华羊茅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
滩羊体重对放牧强度的短期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黄土高原典型草原上进行放牧强度对滩羊体重变化、日增重和草地单位面积畜产品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体重变化趋势是240羊·d/hm2>480羊·d/hm2>780羊·d/hm2,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放牧时间的延续,日增重在逐渐下降。草地单位面积上畜产品的产出量各处理组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以780羊·d/hm2组单位面积畜产品产出量最高(76.3kg/hm2·90d)。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