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148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1.
纳罗克非洲狗尾草在世界上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栽培,具有再生性强,适口性好,持久性好,耐牧性强,耐旱、耐寒、耐涝、抗病虫害等特性,牛羊喜食,适合建植永久性放牧草地和割草地。在我国推广种植已有30多年,是我国南方天然草地改良、人工草地建植、石漠化治理和草牧业生产的主要骨干草种之一。但是,目前该品种存在种用性状退化和种子产量低等问题,为了提高其种子产量和良种繁育效率,文章对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的利用现状、种性复壮、种子产量构成因子和施肥、刈割、收种等良种繁育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和分析,得出种性复壮、施肥、刈割、收种等是纳罗克非洲狗尾草良种繁育的重要因素,今后应从田间选择优异植株、施肥、刈割和收种等良种繁育关键环节进行进一步研究,可为该优良牧草品种的良种繁育和产业化提供理论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2.
苜蓿根部入侵真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随着苜蓿种植面积的逐渐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逐步提高,苜蓿病害的发生越来越严重,其中苜蓿根部病害是制约其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从引起苜蓿根部病害的真菌种类、真菌的致病性、测定方法以及影响苜蓿根部入侵真菌的因素,综述了25年来国内外苜蓿根部病害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未来苜蓿根部入侵真菌研究的主要方向,有针对性地加强病害防治工作,以期为开展苜蓿病害研究和指导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3.
建立中国的牧草病害可持续管理体系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15  
根据从事牧草病理学研究的实践和当今社会与科技的发展,作者提出了建立中国的牧草病害可持续管理体系,这一体系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经济学与社会学的知识为技术支撑。通过抗病品种的利用和对草地的持续管理,并辅以杀菌剂拦种和生物防治等措施,将病害控制在经济阈值水平之下,达到提高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整体生产力和稳定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4.
高产、优质、多抗牧草新品种是我国畜牧业生产的基石,也是我国退化草地补播改良的物质基础,影响国家的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我国牧草育种工作进展缓慢、国际依存度高,已成为农业领域的“卡脖子”问题。近十年,在组学技术和生物技术等的推动下,牧草育种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与主要农作物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本研究综述了未来我国牧草育种发展的3个关键瓶颈:1)种质资源大规模收集、高精细评价与充分利用,包括构建高饱和度突变体库、各类遗传群体等;2)牧草高效再生、遗传转化和基因编辑体系的建立与优化;3)牧草基因组高精度组装与利用,包括基因芯片、全基因组选择等。依据学科前沿和国家需求,笔者展望了今后5~10年我国牧草育种应重点关注的10个科学问题:乡土草资源挖掘与利用、落粒与休眠、雄性不育、倍性育种、生物互作、节水耐旱、从头驯化、营养优质、表型自动化检测、快速育种等,以期为今后的牧草育种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这些科学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我国尽早培育出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市场竞争力强的牧草新品种,攻克农业领域的“卡脖子”问题,保障国家的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95.
根据已公布液泡膜 H+-PPase基因家族同源序列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克隆出海滨雀稗中PvVP1基因的中间序列,然后用快速扩增cDNA末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RACE)方法,从海滨雀稗中克隆到PvVP15′cDNA序列。该序列ORF长1605 bp,编码535个氨基酸,其编码序列、氨基酸序列与玉米相应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3%和99%。  相似文献   
96.
甘肃省作为中国紫花苜蓿(Medicage sativa)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之一,在中国苜蓿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提升甘肃省苜蓿产业竞争力是促进中国苜蓿产业乃至畜牧产业发展的关键路径。本研究在了解甘肃省苜蓿产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采用市场占有率指标对甘肃省苜蓿产业竞争力进行测算,结合波特的钻石模型分析影响甘肃省苜蓿产业竞争力的因素,最后对提升甘肃省苜蓿产业竞争力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7.
王琼  段廷玉  南志标 《草业学报》2020,29(6):127-136
箭筈豌豆炭疽病是一类重要的真菌性病害。采用形态学特征观察结合基于内转录间隔区(ITS)、肌动蛋白(ACT)、几丁质酶(CHS1)和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DPH) 4个基因序列的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方法来鉴定甘肃夏河箭筈豌豆炭疽病的病原菌。结果表明,菌株WQ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坦,正面为深灰色-橄榄色至橄榄色-黑色,边缘菌丝白色,背面灰色-橄榄色至铁灰色。分生孢子单胞透明,大小为(17.5~25.0) μm×(3.75~5.00) μm,略呈镰刀形。菌株WQ与编号为CBS 128.57的菌株同源性最高,在70%水平上聚为一支。病原菌可以通过伤口侵染箭筈豌豆叶片。确定箭筈豌豆炭疽病病原菌为菠菜炭疽菌,这是箭筈豌豆菠菜炭疽菌在中国的首次报道。寄主范围测定结果表明,病原菌对红豆草和燕麦均具有强致病性,对4个品种的箭筈豌豆具有中等致病性,对苜蓿和三叶草的致病性最低,而对黑麦草无致病性。  相似文献   
98.
马敏芝  南志标 《草业科学》2011,28(6):962-968
摘要:为确定黑麦草内生真菌及其发酵产物对病原真菌生长的影响,从不同品种的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爱神特、美达丽、顶峰和球道)中分离出N A1、N M2、N P2和N F1共4株Neotyphodium属的内生真菌菌株,分别采用平板对峙培养、菌落生长及孢子萌发等方法对细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小麦根腐离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和德氏霉(Drechslera sp.)等病原真菌进行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在平板对峙培养中,不同内生真菌对同一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不同,不同病原菌对同一内生真菌的敏感程度表现出差异,4株内生真菌对各病原菌的抑制率范围依次为42.51%~46.25%、31.45%~43.97%、34.51%~46.55%和40.19%~46.62%。在对病原菌的生物测定中,4株内生真菌的发酵产物均可抑制病原菌的生长,N F1菌株的抑菌效果显著高于其他3株内生真菌(P<0.05),对小麦根腐离蠕孢的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达到57.20%和86.60%。  相似文献   
99.
混播对草坪建植与病害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以我国草坪建植中常用的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和高羊茅为供试种,在兰州市建植了单播与混播草坪,观测了出苗速度、生长速度、成坪速度、盖度、越夏率、越冬率、枯黄率及主要病害。结果表明:黑麦草的出苗和生长速度明显大于高羊茅和早熟,而成坪速度则与高羊茅和混播草坪相当;建植后混播草坪中黑麦草的比例逐渐下降,早熟禾的比例逐渐上升,高羊茅的比例则变化不大,但黑麦草在建植后的一年半时间内始终占据优势。3种草坪草的主要病害为早熟禾溶失病、黑麦草叶斑病和高羊茅叶斑病,单播草坪的病蘖率均高于混播条件下各自的病蘖率。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