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7篇
林业   45篇
农学   46篇
基础科学   21篇
  95篇
综合类   333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43篇
畜牧兽医   482篇
园艺   72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41.
以设计适于高速运行的平面3自由度并联机构为目标,对机构的正向运动学进行了全面研究,得到了机构速度及加速度特性。在给定主动件的运动以后,求得了机构的所有位置正解构型,根据运动连续性的条件,规划出动平台的最佳运动轨迹,揭示了机构的速度和加速度特性。将机构划分成杆单元和平面三角形单元,建立了机构的有限元模型。结合运动学分析,使动平台沿着预先规划的轨迹运动,分析了机构的模态频率和主振型随机构位姿的变化情况。研究机构在主动力和惯性力激励下的动态响应,得到机构弹性位移误差和动应力的变化规律,从而对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142.
中间培育是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养殖的重要阶段,投喂率是影响此阶段养殖成效的重要参数。本研究开展为期30 d的养殖实验,研究3组投喂率(投喂率分别为体重的5%、7.5%、10%,分别命名为T5、T7.5和T10)对凡纳对虾中间培育养殖水质、微生物群落结构、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及生长性能的影响。实验期间,水体pH、盐度、温度及溶解氧均保持在适宜对虾生长的范围内。结果显示,随着实验进行,总氨氮(TAN)、亚硝态氮(NO2–-N)和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出现上升趋势,实验结束时,其浓度随投喂率升高呈现显著差异:T10>T7.5>T5。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养殖水体的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随投喂率升高呈下降趋势,不同投喂率的优势门类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50.36%~67.53%)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 12.09%~67.53%);在属水平上,对凡纳对虾有害的弧菌(Vibrio)相对丰度在T10组最高(37.33%)、T5组最低(0.13%);对其有益的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相对丰度在T10组最低(0.28%)、T7.5组最高(9.78%)。凡纳对虾肝胰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在T10组最低、T7.5组最高(P<0.05)。T7.5和T10组对虾的体长和体重均显著大于T5组(P<0.05),但T7.5和T10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投喂率与存活率呈负相关,且3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利用因子分析对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生长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T7.5组得分最高,为0.92,凡纳对虾中间培育的投喂率在7.5%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43.
柞蚕养殖业投资少、见效快、不占耕地、经济效益高,但柞蚕养殖受柞林资源及柞园面积的限制,难以继续扩大产业规模。总结了目前柞林资源的开发及利用规模,用于柞蚕饲养的栎属植物的主要树种及其优缺点,其他代用饲料树种的主要种类及使用特点。其中,蒿柳是东北地区常见的本土树种,因其繁殖快速,叶可养殖柞蚕,一直作为柞蚕的代用饲料。详细论述了蒿柳的种类、利用历史、扦插方法及养蚕模式,旨在了解各类饲料植物的基础上,利用好现有资源并为扩大柞蚕养殖规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4.
柴油机喷雾特性对喷油和环境参数响应灵敏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柴油喷雾特性对喷油和环境参数(背景温度、密度)响应灵敏度,利用高速摄影直拍、纹影技术和自编的图像处理程序,分析了喷雾特性对喷油参数(喷射压力、喷孔直径)响应灵敏度。结合灵敏度分析结果,对比了喷油参数(喷射压力、喷孔直径)和环境参数(背景温度、背景密度)对喷雾特性影响程度的大小。研究结果表明:在背景温度304~770 K,背景密度13~26 kg/m3,喷孔直径0.18~0.26 mm,喷射压力120~160 MPa范围内,雾注气相体积百分比对背景温度响应灵敏度最大,其次是喷孔直径和喷油压力,背景密度最小;雾注平均过量空气系数对喷孔直径响应灵敏度最大,喷油压力略小,其次是背景温度和背景密度。  相似文献   
145.
华北平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国家粮食产业中地位较高,但长期灌溉造成了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的严重亏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该研究利用APSIM模型对华北平原1986-2015年不同种植模式下的产量和耗水情况进行模拟研究,为华北平原调整作物种植模式、农业水资源管理以及农业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APSIM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生育期、产量及水分利用特征,其中生育期模拟结果的误差在5 d之内,产量、ET和下渗量模拟结果的R2均在0.84以上,表明该模型在华北平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在华北平原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模式(M2Y1)年均产量(13 445 kg/hm2)最高,但耗水量(724 mm)也是最大,水分亏损(233 mm)最为严重;一年一熟种植模式(M1Y1)年均耗水量(534 mm)较小,水分亏损量(43 mm)最少,但产量(9 215 kg/hm2)较低;两年三熟种植模式(M3Y2)兼顾产量和耗水,在保证一定产量的前提下减少了耗水量,产量耗水综合效果最好,适合在华北平原推广实行。此外,该研究对栾城站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等不同降水年型下的3种种植模式产量耗水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在华北平原降水资源对于作物生长有重要意义,年降水量越大,作物产量越高,水分亏损量越少。  相似文献   
146.
为分析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经过多次注射鲤鱼脑垂体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后,血清及性腺组织中性类固醇激素的含量及变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UPLC-MS/MS)对血清内6种类固醇激素[睾酮(Testosterone,T)、17α-羟基孕酮(17α-hydroxyprogesterone,17α-OHP)、17α,20β-二羟基-4-孕烯-3-酮(17α,20β-dihydroxy-4-pregnen-3-one,DHP)、雌酮(estrone,E_1)、雌二醇(estradiol-17β,E_2)、雌三醇(estriol,E_3)]以及性腺中4种类固醇激素(T、DHP、E_2、E_3)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血清及性腺组织样品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6.9%~98%、75.6%~88.1%;方法检出限(S/N10)分别为0.1 ng/g、0.1 ng/m L。对样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日本鳗鲡性腺发育,实验组日本鳗鲡血清及性腺中类固醇激素的含量呈逐步增加的趋势,其中,实验组日本鳗鲡血清中除E_3(难产时含量最高)外,其他5种类固醇激素均在产卵时含量最高;实验组日本鳗鲡性腺内E_2及DHP在难产时含量最高。对照组日本鳗鲡血清内E_1、E_3以及性腺内E_2、E_3在整个实验周期均未检测到。应用本方法对日本鳗鲡血清及性腺内类固醇激素进行定量分析,具有灵敏、高回收率、准确、稳定等特点,研究结果不仅对日本鳗鲡性腺发育过程中性类固醇激素的研究有了初步的认识,更对其他硬骨鱼类性腺发育过程中体内激素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7.
由于电梯等特种设备本身固有的特点,在特种设备的设计、生产、安装、改造、维修、使用、监督管理等过程中,如若发生事故,产生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本文利用物联网技术建设电梯远程监控系统,实现了电梯安全监控系统在各方面的应用,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8.
中国夏玉米和冬小麦近年生育期变化及其与气候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物物候期受气候条件和人为耕作的共同影响,而水热气候条件又直接影响着人为耕作时间。全球变暖背景下温度增加的趋势在近年来出现了停滞现象,针对这一新的气候变化特征,本研究选取作物物候观测和气象观测的站点数据,利用经典的统计学方法分析2000—2013年中国夏玉米和冬小麦主要物候期的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及作物生育期与对应水热条件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夏玉米和冬小麦各主要物候期均呈现一定程度的延后,其中64%的站点显示夏玉米成熟期延后,冬小麦成熟期延后的站点数比例达78%。研究期间,夏玉米和冬小麦的生育期历时对温度和降水变化均比较敏感,88%和64%的站点分别显示出夏玉米和冬小麦的生育期历时与平均温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而71%和77%的站点显示夏玉米和冬小麦生育期历时与年均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本研究时段内的气温变化也不同于一般性认为的单调升温,夏玉米生育期对应的平均温度呈增加和降低趋势的站点数基本相同,但显示降水量增加的站点较多,达到总站点数的68%;而冬小麦整个生育期显示冷干化趋势的站点居多,显示温度降低和降水量下降的站点数均占总站点数的60%以上。此外,本研究还用轮作站点探讨说明了可以利用年值气候数据替代生育期气候数据分析夏玉米和冬小麦轮作的物候和生育期特征。本研究通过站点数据证实了作物生长发育过程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新的气候条件下我国夏玉米和冬小麦的物候也对应产生了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9.
正目前,南美白对虾与罗氏沼虾单一品种养殖出现病害多、产量低,以及养殖效益逐年下降的现象,为了降低养殖风险,提高池塘综合经济效益,作者团队开展了南美白对虾与罗氏沼虾混养新模式的探索试验和技术研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0.
子午岭林区油松容器苗,秋季常出现紫化现象,影响苗木正常生长和安全越冬,严重发生时,造成苗木死亡,是一年生油松苗的第一大病害。针对大凤川、乔川林场同在新庄台固定苗圃基地繁育的一年生油松幼苗出现的,秋季紫化干枯落叶现象,在观察物候期、调查分析发病原因基础上,采用2%硫酸亚铁和0.5%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定期防治,取得了理想的控制效果明显,可在林业生产实践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