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7篇
林业   38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48篇
  72篇
综合类   424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34篇
畜牧兽医   164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61.
秸秆还田地不同水氮条件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秸秆还田地不同水氮管理对水稻产量、土壤养分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计了3种灌溉方式共9个处理,并设置3个麦秆不还田处理为对照。[结果]施氮量为225kg/hm2时,浅湿调控灌溉模式有利于控制水稻茎蘖量,降低水稻株高,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不同水氮管理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中的每穗总粒数、结实率无显著影响,水稻有效穗数受灌溉措施及施氮量的影响较大,浅湿调控灌溉可以显著提高水稻有效穗数和千粒重,从而提高水稻产量;施氮量为225kg/hm2时,浅湿调控灌溉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有效钾的含量。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土壤蔗糖酶活性,降低土壤脲酶活性,而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显著影响。秸秆还田地施氮量为225kg/hm2时,浅湿调控灌溉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提高最为显著,而不同水氮条件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并不显著。[结论]在秸秆还田地,当施氮量为225kg/hm2时,浅湿调控灌溉可以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862.
不可压Navier-Stokes方程求解的困难之一在于如何确定压力场并且同时要满足不可压条件.压力项在连续性方程中并不出现,但是却对速度起约束作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于粘性不可压流动,提出了以速度和应力为基本变量,不含压力项的一阶流体动力学方程系统及对应的积分形式.采用有限元方法,对于速度和应力进行同阶插值,对于非线性对流项,采用牛顿迭代法进行处理,对于时间项采用后向欧拉方法.基于FreeFem++平台,对两平行平板间的稳态粘性流动及二维非定常圆柱绕流进行了数值计算.分别通过和精确解及标准算例的对比,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采用不含压力项的一阶系统,避免了连续性方程中不含压力项给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求解带来的困难.  相似文献   
863.
福兴优386是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不育系福兴1A与恢复系福恢386育成的高产抗病三系杂交晚籼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熟期适中、丰产性好、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2021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64.
为适应目前浙江省丘陵山区农业发展和农业“机器换人”对农机装备技术的需求,探索一条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发展道路,本文利用SWOT法分析影响浙江省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发展的因素,通过国外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发展现状及经验,总结浙江省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浙江省水稻机械化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并给出推进水稻机械化发展的政策建议。以“两融”、“两适应”为主要路径,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技术和工作等各种措施,加快全省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865.
本文对美国红枫林下种植的油用牡丹的形态及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美国红枫林下种植油用牡丹对油用牡丹冠径生长影响不大,对株高、分枝数具有一定的影响;美国红枫林下种植的油用牡丹的单株产量和果角数与常规栽培相比差异较小,而单株结果量和种子数是常规栽培的1/2,种子百粒重是常规栽培的2倍。美国红枫是一类比较适宜与油用牡丹套种的上层落叶乔木,且离乔木2.0~2.8 m范围内,比其他位置套种油用牡丹的生长及产量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66.
在移动式防雨棚条件下.采用子母盆栽土培法和池栽微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冬小麦品种93中6为试验材料进行了调亏灌溉(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RDI)试验研究,旨在了解调亏灌溉对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生长动态、蒸腾速率(Tr)、光合速率(Pn)、光合产物积累与分配以及最终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寻求适宜的调亏生育阶段(时期)和调节亏水度,为建立冬小麦RDI模式及其配套优化农艺方案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适时适度的水分调亏显著抑制Tr,而Pn下降不明显;复水后Pn又具有超补偿效应,光合产物具有起补偿积累,且有利于向籽粒运转与分配;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冬小麦调亏灌溉的适宜时段为三叶~返青,调亏度为40%FC(Field water capacity,FC)~60%FC,历时约55d;平均比对照增产0.88%~8.25%,节水12.80%~18755%,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5.96%~32.98%。通过三因子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综合分析试验资料,分别建立了经济产量(Y)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数学模型。对模型的解析结果表明,当实施RDI时,可适当提高作物群体指标,并与施肥等其它农艺技术相结合,可以补偿RDI的负面效应。对所建数学模型进行目标联合仿真寻优,获得不同决策目标下RDI与农艺技术结合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867.
本试验旨在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在镉(Cd)致去卵巢大鼠肺细胞凋亡和肺组织损伤的缓解作用。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Control)组、Cd组、NAC组和NAC+Cd组,每组10只。18个月后,取大鼠肺组织,镜检观察组织HE染色与Masson染色后的病理学变化,应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组织中Cd的含量,应用qRT-PCR法检测组织纤维化关键蛋白Col-I和Col-III mRNA水平,并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关键蛋白(Bcl-2、Bax及cleaved caspase-3)及p53的表达与Akt磷酸化。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Cd组肺组织中肺泡结构消失和纤维组织增生,Cd的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Col-I和Col-III mRNA水平、Bax/Bcl-2比值、cleaved caspase-3与p53的表达极显著上调(P<0.01),Akt磷酸化受抑制。与Cd组相比,NAC+Cd组减轻了肺组织病理变化,显著(P<0.01)降低了肺组织中Cd的含量,下调了Col-I和Col-III mRNA水平和Bax/Bcl-2比值、cleaved caspase-3与p53的表达,提高了Akt磷酸化水平。综上表明,NAC对Cd致大鼠肺组织损伤和肺细胞凋亡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868.
本研究开展“上乔下灌”油用牡丹种植试验,以明确不同上层乔木种类对下层油用牡丹形态指标和产量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油用牡丹纯林相比,不同上层乔木种类对下层油用牡丹株高和冠幅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减少其分枝数;产量指标方面,不同上层乔木种类均可显著降低单株结果数和单株种子数、提高果角数和种子百粒重。综合来看,弗吉尼亚栎、美国红枫是较适合的上层乔木树种,这2种乔木下层的油用牡丹产量较油用牡丹纯林略有提高,但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69.
2019年在浙江省武义县进行单季稻华中优1号机插高产攻关示范研究,其平均产量达11 682 kg/hm2,示范研究明确了华中优1号作单季稻机插产量超过11 250 kg/hm2的产量构成和技术指标。本文概述了籼粳杂交稻新品种华中优1号在武义县机插的表现,并提出了华中优1号机插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培育壮秧、插足基本苗、科学施肥、科学管水、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割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