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10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蜂花粉是蜜蜂从植物花蕊中采集到的花粉粒,与蜜蜂的腺体分泌物、花蜜和唾液混合而成的一种物质。蜂花粉中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及黄酮类、酶类等生物活性物质。其中蛋白质含量占到10%~40%。蜂花粉中富含18种氨基酸,蜂花粉的氨基酸不仅含量高,  相似文献   
42.
本试验旨在研究苜蓿草颗粒饲料对鹅屠宰性能、器官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21日龄、体重相近(出壳时间和体重基本一致)、健康的扬州鹅300只,将其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和试验Ⅳ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整个饲养试验期7周。前3周添加的苜蓿草粉依次为:0,8%,12%,16%和20%,而后4周添加的苜蓿草粉依次为:0,12%,16%,20%和24%。结果表明,1)42和70日龄,试验Ⅲ组鹅的宰前活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腿肌重、胸肌重和胫骨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42和70日龄,试验Ⅱ组鹅胸腺重量和试验Ⅲ组肝脏重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42日龄,试验Ⅰ、Ⅲ和Ⅳ组鹅血清的TG、TC和LDL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HDL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70日龄,试验Ⅰ、Ⅲ和Ⅳ组鹅血清的TC和HDL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各组TG含量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苜蓿草粉颗粒饲料能够提高扬州鹅屠宰性能,促进器官发育和改善血液生化指标。从本试验结果来看,21~42日龄和43~70日龄,苜蓿草粉最佳添加水平分别为16%和20%。  相似文献   
43.
维生素A是一个具有脂环的不饱和一元醇,不仅在仔猪的生长发育阶段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还能够给妊娠母猪提供所必须的营养成分。有研究发现维生素A具有改善动物视觉,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抗氧化功能和繁殖性能等作用。对维生素A在养猪生产上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4.
糖萜素是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活性物质,具有调节动物机体免疫功能、抗氧化功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和提高蛋白质酶活性的作用。本文就糖萜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猪生产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5.
本文就杜仲叶的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6.
随着生活品质的改善,人们对肉质的要求不断的提高,猪肉脂肪沉积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就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与猪脂肪沉积相关方面做一简要综述,以期为今后研究脂肪沉积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47.
蜂花粉是蜜蜂腺体分泌物、花蜜和唾液与植物花蕊中的花粉粒混合而形成的一种非常珍贵的生物活性物质。蜂花粉作为一种绿色添加剂应用在猪生产上,具有改善饲料利用率和动物产品品质、提高动物生长及免疫力等,进而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48.
旨在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对青贮稻秸秆发酵的影响和青贮稻秸秆对山羊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在稻秸中加入乳酸菌、纤维素酶和糖蜜进行混合青贮,结果发现:在稻秸秆中添加2.5 g/t 乳酸菌、600 g/t 纤维素酶、4%糖蜜和加水200 kg/t 进行混合青贮能够降低pH(P<0.01)、丁酸和丙酸浓度(P<0.05);显著提高干物质(P<0.01)、粗蛋白(P<0.05)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P<0.01)含量,而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则相反。将青贮稻秸替代30%、60%和100%粗饲料进行饲喂山羊。结果显示:替代100%组羊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料重比最低;各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差异。替代60%组山羊的血清碱性磷酸酶浓度(P<0.01)和总胆固醇含量(P<0.05)均显著降低。综上所述,稻秸秆中添加2.5 g/t 乳酸菌、600 g/t 纤维素酶、4%糖蜜和加水200 kg/t 进行混合青贮的效果较好,且青贮稻秸代替100%粗饲料能够提高山羊的生长性能,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49.
饲粮添加苜蓿黄酮对奶牛瘤胃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苜蓿黄酮对奶牛瘤胃菌群结构和组成的影响。选取4头装有瘘管的头胎荷斯坦奶牛,试验采用4×4拉丁方设计,每头奶牛每天饲喂全混合饲粮(TMR),其中分别添加0 g(A组)、20 g(B组)、60 g(C组) 和 100 g(D组)苜蓿黄酮。试验分为4期,每期24 d。每期采集瘤胃液,提取总DNA后在Illumina MiSeq 平台上进行测序。结果为:1)4个处理组共产生52747个OTU,共享16142个OTU,占总OTU数量的30.60%,其中试验A组的OTU数量最高。2)Shannon指数随着苜蓿黄酮添加剂量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试验C组的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试验D组和A组(P<0.05),但各处理组间的ACE和Chao 1指数无显著性差异。3)各试验组间的细菌门的数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但试验C组的细菌属的数量显著高于试验B组和试验A组(P<0.05)。在门水平上,SR1门相对丰度随着苜蓿黄酮添加水平的升高呈线性升高的趋势(0.05相似文献   
50.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芦丁对努比亚山羊体尺指标、瘤胃发酵和器官发育的影响,试验选择2月龄健康、体重相近的努比亚山羊母羊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羊。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25 mg/kg芦丁(试验Ⅰ组)和基础饲粮+50 mg/kg芦丁(试验Ⅱ组)。试验预饲期10 d,正试期60 d。饲养结束后进行屠宰。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正试期第10天试验Ⅰ组和Ⅱ组山羊管围分别显著提高5.57%(P <0.05)、6.93%(P <0.05),正试期第60天试验Ⅱ组管围和体高分别显著降低6.54%(P <0.05)、8.23%(P <0.05),试验Ⅱ组体长相对于Ⅰ组显著提高3.69%(P <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山羊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分别显著降低42.14%(P <0.05)、21.62%(P <0.05)。试验Ⅱ组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分别显著降低29.23%(P <0.05)、29.43%(P <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山羊瘤胃产琥珀酸丝状杆菌、溶纤维丁酸弧菌、乳酸菌和黄色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