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篇
  4篇
综合类   19篇
畜牧兽医   89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为了解草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植物地上生物量对施加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响应,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羊草草原,分别设置对照(CK)、单施腐殖酸复合微生物肥料(F)、蜜糖发酵复合微生物肥料(T)、海藻酸复合微生物肥料(H)、3种复合微生物肥料混合施入(F+T+H)、腐殖酸加菌剂复合微生物肥料(F+J)和海藻酸加菌剂复合微生物肥料(H+J)7个处理,研究复合微生物肥料对草原群落植物物种多样性和植物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2014-2016年施加F、H植物群落特征无明显变化,施加F+T+H植物群落密度分别增加了26.72%、17.94%、34.64%,地上生物量分别增加了7.18%、49.97%、47.64%,其他施肥处理群落特征各年变化不同;(2)2014-2016年施加F植物群落主要物种的重要值无明显变化,施加 T、H、F+T+H、H+J禾本科、豆科植物重要值增加,根茎型禾草(羊草等)对复合微生物肥料添加的响应显著高于丛生型禾草和莲座型菊科植物等草类;(3)2014-2016年施加F, Margalef指数分别比对照组减小了16.40%、5.22%、37.22%,施加H各指数无明显变化,施加F+T+H, 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均增加;2014和2015年施加H+J 的Pielou指数分别比对照组增高了7.62%、8.70%。上述结果说明,施加复合微生物肥料对羊草草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植物地上生物量有显著的影响,其中F+T+H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植物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此外还应充分考虑施肥年降水量,从而实现对草地资源的合理修复。  相似文献   
102.
以内蒙古苏尼特右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划区轮牧与自由放牧的比较试验,研究3种主要植物种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和碱韭光合特性日变化对不同放牧制度的响应。结果表明,1)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和碱韭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表现为双峰型,具有明显的“午休”现象。胞间CO2浓度表现为双谷型。2)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放牧方式的不同对主要植物种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无影响,但对双峰值出现的时间有所影响。3)对照禁牧和划区轮牧较自由放牧提高荒漠草原疏丛型禾草无芒隐子草的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  相似文献   
103.
本试验以呼伦贝尔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甸草原天然打草场为研究对象,设置五种处理:对照(CK),切根(Q),切根+低水平有机肥(QO1),切根+中水平有机肥(QO2)和切根+高水平有机肥(QO3),分析不同处理对天然打草场地上生物量与土壤养分的影响,为退化草地的恢复和改良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04.
放牧制度对短花针茅群落植物种群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朱桂林  卫智军等 《中国草地》2002,24(3):15-19,51
在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群落进行了不同放牧制度对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碱韭三个主要植物种群地上生物量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禁牧能够提高群落种群的地上生物量,与自由放牧相比轮牧有利于种群地上生物量的恢复和提高;不同放牧制度下群落种群的地上生物量结构均呈金字塔型,其干鲜重比值差异不大,季节动态规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5.
为了研究同品种绵羊在不同放牧环境下的牧食行为差异,在典型草原区沙质草地和高平原草地两种放牧环境下,对四品种双杂交杂种绵羊的牧食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不同放牧环境下绵羊的采食时间和游走时间占放牧时间的80%左右,放牧环境对采食行为有显著的影响.绵羊在沙质草地采食和游走时间占总放牧时间的66.54%和15.63%,在高平原草地为77.49%和7.79%.不同放牧环境下卧息、站立等时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6.
107.
几种豆科牧草旱作生产性能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旱作条件下生长十余年的9种豆科牧草的生长状况、草群结构及产量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营养物质含量。研究结果表明,草原2号苜蓿、公农1号苜蓿、新疆大叶苜蓿和山野豌豆4种牧草的草群密度、盖度均减小,牧草产量仅为天然草地产量的10-15%;小叶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的牧草产量较高,但其茎杆的本质化程度高、利用较困难;扁蓿豆、胡枝子和蒙古岩黄耆草群密度、盖度大,牧草产量为天然草地产量的2-6倍,且单位面积上粗蛋白质也具有较高的收获量。  相似文献   
108.
不同放牧制度对典型草原土壤中全磷和速效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境内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放牧制度下土壤中的全磷和速效磷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旨在了解不同放牧制度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情况,探讨不同放牧制度对草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9.
几种草地类型草群的营养物质与产量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类型不同草群的营养物质及产量的季节、年度动态也不同。幼嫩牧草的营养价值较高,随着牧草的生长,营养价值下降。各类型产量高峰出现在8、9月份,产量月动态系数较稳定,年变度在10.2%~19.9%之间,丰、欠年产量差异达30%以上  相似文献   
110.
本文研究了科尔沁沙地榆树疏林灌丛草地主要灌木植物的可食部位生物量与植株冠幅直径、高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灌木可采食部位生物量与植株冠幅直径、高度呈显著(P<0.05)的回归关系,并建立了灌木可采食部位生物量估测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