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5篇
农学   12篇
  23篇
综合类   85篇
畜牧兽医   25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日粮淀粉来源对生长猪门静脉养分及能量净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不同淀粉来源对生长猪门静脉养分及能量净吸收量的影响,试验选择杜×长×大三元杂种公猪4头,在门静脉、肠系膜静脉和颈动脉安装插管,进行4×4拉丁方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猪每采食100 g日粮8 h后门静脉净吸收的葡萄糖和氨基酸总量以玉米组最高,分别为27.52和8.89 g,显著高于抗性淀粉组(P<0.05).抗性淀粉、玉米、糙米和糯米组的门静脉总吸收能量分别为676.61、883.32、806.16和812.43 J,其中以玉米组最高,抗性淀粉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在门静脉总吸收的能量中,抗性淀粉组以葡萄糖形式吸收的能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而以VFA形式吸收的能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种日粮均为以乳酸形式吸收的能量较低,占吸收总能量的3.22%~5.41%.玉米组门静脉总吸收的能量占摄入总能和消化能的比值分别为51.59%和55.55%,显著高于抗性淀粉组(P<0.05).由试验结果得出,不同淀粉来源在猪消化道中吸收的形式存在差异,而且提供能量的效率也不相同,主要以葡萄糖形式供能的淀粉源,能量利用效率较高;而主要以VFA或乳酸形式供能的淀粉源,能量利用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42.
不同淀粉来源对生长猪氮代谢及血液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旨在研究日粮淀粉来源对生长猪氮代谢和血液中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17头体重(21.09±0.72)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阉公猪,以玉米、早籼稻糙米、糯米和抗性淀粉作为淀粉来源,配合4个等氮、等能、等淀粉试验日粮和1个无氮日粮,进行1个按5×5拉丁方设计的氮代谢试验和1个为期8 d的单因子饲养试验.结果表明,抗性淀粉组蛋白质表观和真消化率均最低,表观消化率分别比玉米组、糯米组、糙米组低9.28%、11.31%和11.05%(P<0.05),真消化率分别低8.79%、10.80%和10.50%(P<0.05);蛋白质沉积率以玉米组最高,分别比抗性淀粉、糯米和糙米日粮组高25.98%(P<0.05)、1.32%(P>0.05)和1.37%(P>0.05).血液生化指标分析结果显示,抗性淀粉组试验猪的血液中葡萄糖、胰岛素浓度及胰岛素/血糖变化比较平稳,其他各组采食后升高幅度较大,1 h后达到高峰;其中糯米组采食后1 h血液中葡萄糖、胰岛素含量及胰岛素/血糖最高,分别为1.21 mg/mL、52.35μU/mL和43.27μU/mg,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由结果可知,日粮淀粉来源影响生长猪氮代谢和血液部分生化指标,抗性淀粉组的血糖和胰岛素变化幅度较小,蛋白质的沉积率也较低.  相似文献   
43.
利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宁乡猪和三元猪血清和背最长肌中的氨基酸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测定与比较.结果表明:宁乡猪和三元猪血清和肌肉中各种氨基酸含量、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总量种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其中三元猪血清和肌肉中的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以及肌肉中鲜味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宁乡猪,血清鲜味氨基酸含量则低于宁乡猪.  相似文献   
44.
本研究旨在分析凤仙花整株制备的固体粉剂和乙醇浸提液对瘤胃体外代谢参数和降甲烷效果的影响。采集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牛瘤胃液,以稻草粉、玉米粉和黄豆粉为人工饲料,通过体外瘤胃模拟培养法,研究了固体粉剂和乙醇浸提液不同添加量(0.5%,1.0%和2.5%)对甲烷和二氧化碳气体产生以及瘤胃发酵代谢参数挥发性脂肪酸(VFA)和微生物蛋白(MCP)等影响。结果表明,凤仙花固体粉剂处理在瘤胃发酵中总产气量最高,其次为乙醇浸提液,莫能菌素处理最低(P<0.05)。凤仙花和莫能菌素处理均能降低甲烷生成,其中固体粉剂处理效果最明显,仅有微量甲烷。莫能菌素处理中二氧化碳含量最低,凤仙花所有处理显著提高二氧化碳含量。莫能菌素和凤仙花降低氨态氮(NH3-N)含量,随着凤仙花添加量增加,NH3-N降低更明显。莫能菌素处理中MCP含量最低,凤仙花所有处理都高于莫能菌素和对照,固体粉剂处理的MCP提高效果最明显。莫能菌素处理降低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提高丙酸含量。凤仙花处理不同程度提高瘤胃中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总挥发性脂肪酸平均比对照高12.9%和20.2%。莫能菌素和凤仙花处理都降低乙酸/丙酸。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凤仙花明显降低甲烷生成,促进NH3-N向MCP转化,改变了瘤胃代谢模式。  相似文献   
45.
富硒土壤生物转硒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印遇龙  颜送贵  王鹏祖  白苗苗  刘红南 《土壤》2018,50(6):1072-1079
本文论述了生物转硒技术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总结了有机硒生成的专利和生物转硒的技术特点,并对生物转硒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6.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添加亮氨酸和谷氨酸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为77 kg左右的"杜×长×大"肥育猪60头,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12头猪,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5%L-丙氨酸(等氮对照组)、1.00%亮氨酸+1.37%L-丙氨酸(亮氨酸组)、1.00%谷氨酸+1.44%L-丙氨酸(谷氨酸组)、1.00%亮氨酸+1.00%谷氨酸(亮氨酸+谷氨酸组)。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谷氨酸组1~30 d的平均日采食量、末重和背膘厚均显著降低(P0.05),31~60 d的平均日增重降低了22.50%(P0.05);亮氨酸组、亮氨酸+谷氨酸组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中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增加(P0.05),且亮氨酸+谷氨酸组1~30 d的平均日增重增加了8.04%(P0.05),31~60 d的平均日增重则降低23.70%(P0.05)。与等氮对照组相比,亮氨酸组和谷氨酸组的熟肉率、滴水损失和肉色均无显著差异(P0.05),亮氨酸+谷氨酸组肌肉黄度值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中风味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结果提示,饲粮添加1.00%亮氨酸可降低1~30 d肥育猪的料重比,增加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饲粮添加1.00%谷氨酸或1.00%亮氨酸+1.00%谷氨酸可增加1~30 d的平均日增重,降低31~60 d的平均日增重;饲粮添加1.00%亮氨酸+1.00%谷氨酸可降低肉色黄度值,增加肌内脂肪含量,从而改善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47.
饲粮不同能量来源对断奶仔猪肠道黏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仔猪早期断奶常常导致仔猪能量摄入不足,使肠道黏膜细胞处于"饥饿状态",影响仔猪正常的肠道功能,从而加剧断奶应激,因此满足肠道黏膜细胞的能量供给至关重要。本文就谷氨酰胺(Gln)、葡萄糖(Glu)、脂肪这3种肠黏膜细胞主要的供能物质来分别论述它们对于断奶仔猪肠道黏膜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微生物发酵中药渣对围产期母猪繁殖性能和子代发育的影响,为中药渣的二次开发利用提供依据。试验选用2~4胎次、预产期相近的妊娠85 d的健康二元母猪6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头。3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 kg/t米糠(对照组)、2 kg/t中药渣制剂(由黄芪、当归、熟地黄和白芍等组成,中药渣组)和2 kg/t发酵中药渣制剂(发酵中药渣组)。从产前21 d开始饲喂,到产后21 d结束。分别于妊娠110 d、产后21 d时测量母猪背膘厚,记录母猪的产仔数、产活仔数、死胎数、木乃伊数和母猪产后发情间隔;记录仔猪初生窝重,7、14和21日龄窝增重,并计算平均日增重;每天观察仔猪腹泻情况,并计算腹泻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发酵中药渣组仔猪断奶窝增重显著增加(P0.05),中药渣组和发酵中药渣组仔猪1~14日龄、1~21日龄腹泻率显著增加(P0.05);与中药渣组相比,发酵中药渣组仔猪7日龄窝增重显著增加(P0.05),平均日增重呈升高趋势(P=0.053)。由此可见,围产期母猪饲粮添加中药渣制剂虽然造成哺乳仔猪一定程度的腹泻,但可促进其生长发育,添加发酵中药渣制剂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9.
本试验旨在研究α-酮戊二酸(AKG)和大蒜素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以及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选用40头初始平均体重为(30.64±1.35)kg的健康三元(杜×长×大)杂交生长猪,按体重相近、性别比例相同原则随机分为5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5组试验猪分别饲喂无抗基础饲粮(对照组)、无抗基础饲粮+25 mg/kg抗生素(Ⅰ组)、无抗基础饲粮+1%AKG(Ⅱ组)、无抗基础饲粮+0.5%大蒜素(Ⅲ组)、无抗基础饲粮+1%AKG+0.5%大蒜素(Ⅳ组)。预试期7d,正试期21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Ⅰ组和Ⅳ组生长猪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10.80%和9.91%,但差异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Ⅱ组钙的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Ⅳ组粗蛋白质、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且Ⅳ组较Ⅰ组显著提高了磷的表观消化率(P0.05)。3)与对照组相比,Ⅱ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提高(P0.05);Ⅲ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降低(P0.05);Ⅳ组血清总胆固醇(TCHO)和TG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AKP)、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及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IgG含量显著提高(P0.05)。与Ⅰ组相比,Ⅳ组血清TCHO和TG含量有降低趋势(P0.05),血清AST和ALT活性显著提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Ⅳ组回肠绒毛高度及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显著提高(P0.05)。5)与对照组相比,Ⅳ组回肠中杯状细胞和淋巴细胞数目显著增加(P0.05)。综上,无抗饲粮中联合添加1%AKG和0.5%大蒜素可通过改善肠道形态结构,提高对粗蛋白质、钙和磷等养分的消化吸收能力,促进肠道健康,进而改善生长猪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50.
本试验旨在研究蛋氨酸缺乏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和肝脏蛋氨酸代谢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180只62周龄的海兰灰蛋鸡,根据产蛋率均匀分成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蛋氨酸水平为0.33%的饲粮,蛋氨酸缺乏组分别饲喂蛋氨酸水平为0.21%和0.27%的饲粮,试验期90d。结果表明:1)饲粮蛋氨酸缺乏显著降低了蛋鸡的平均日采食量、产蛋率、平均日产蛋重、平均蛋重和不合格蛋率(P0.05),显著提高了料蛋比(P0.05)。2)蛋氨酸缺乏显著降低蛋鸡血清中蛋氨酸的含量(P0.05)。0.21%蛋氨酸组蛋鸡血清中丝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0.27%蛋氨酸组蛋鸡血清中缬氨酸、异亮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脯氨酸的含量显著低于0.21%蛋氨酸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0.21%蛋氨酸组蛋鸡肝脏中DNA甲基转移酶1、N6-甲基腺苷(m6 A)甲基转移酶3(METTL3)和m6 A甲基转移酶14的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0.27%蛋氨酸组蛋鸡肝脏中METTL3的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0.21%蛋氨酸组蛋鸡肝脏中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1a、5-甲基四氢叶酸-同型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MTR)和胱硫醚-β-合成酶的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0.27%蛋氨酸组蛋鸡肝脏中MTR的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蛋氨酸缺乏对蛋鸡肝脏甲硫氨酸腺苷高半胱氨酸酶和甜菜碱高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的表达量无显著影响(P0.05)。由以上结果可知:蛋鸡饲粮高水平的蛋氨酸缺乏会降低蛋鸡的生产性能,可能与蛋氨酸缺乏改变蛋氨酸代谢途径,影响DNA和RNA的甲基化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