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94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23篇
  37篇
综合类   257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504篇
园艺   53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鹦鹉是雌雄单态的鸟类之一,从外观上难以直接对它们的性别做出判断。鹦鹉以其靓丽的羽毛以及能够模仿人类语言等特点,被大多数人欣赏和爱护,因而经常被人们作为宠物饲养。鹦鹉性别鉴定,尤其是幼鸟时期的性别鉴定意义重大,是开展鹦鹉育种、濒危鹦鹉物种保护工作以及进化研究的基础。总结了目前鹦鹉性别鉴定的常用技术与方法,在立足于雌雄鸟类自身激素分泌不同的基础之上,为鹦鹉性别鉴定方法提出了新的构想,旨在为鹦鹉性别鉴定以及育种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2.
为了明确刈割次数对杂花苜蓿草产量、营养成分、越冬率和可持续利用所产生的影响,对种植当年草原3号杂花苜蓿进行了不同刈割次数的研究试验,并对不同刈割处理下草原3号杂花苜蓿的生长特性、干草产量、营养品质及越冬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刈割次数对种植当年草原3号杂花苜蓿平均株高、生长速度影响不显著,而对茎叶比、鲜干比、越冬率影响显著(P〈0.05)。种植当年草原3号杂花苜蓿在刈割1次处理下的茎叶比、越冬率最高,分别为0.98、95%;在刈割2次处理下的平均株高、生长速度、鲜干比较高,分别为59cm、1.30cm/d、3.76;在刈割2次处理下的全年干草总产量最高,为5211kg/hm^2;在刈割2次处理下的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平均值较高,分别为20.5%、140;在刈割2次处理下的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平均值较小,分别为35.9%、40.6%。综合考量刈割次数对种植当年草原3号杂花苜蓿生长特性、干草产量、营养品质及越冬率的影响,种植当年刈割1次最佳。  相似文献   
99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于2001年3月21日批准印发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厅管理水电的行政职能是:①拟订水电行业的经济调节措施,对水利资金的使用进行宏观调节;②指导水电行业经营工作;③编制、审查大中型水电基建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报告及初步设计;④组织重大水电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⑤组织、指导水库、水电站大坝的安全监管;⑥指导农村水电电气化工作;⑦负责水电的科技和外事工作。 通知指出:自治区水电及农村电气化发展局具体承担自治区水电及农村电气化建设管理方面的工作。 (摘自《水电及农村电气化简报》)  相似文献   
994.
不同镁肥用量对冬种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镁肥用量对冬种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以及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施用镁 肥能够提高马铃薯产量,提高薯块粗蛋白、可溶性糖以及淀粉含量,且薯块氮、钾、镁等养分含量也有一定程度的提 高;在珠三角地区冬种马铃薯适宜的镁肥(MgO)用量为75.0 kg/hm2。  相似文献   
995.
应用复变函数的方法,讨论级数:∑n=-∞n=∞1/n+z;∑-∞∞(-1)n/n+z;∑n∈z1/n+z/2;∑n∈z1/n3+c3的和式问题,推导出这类级数封闭形和式的三角函数表达形式,并应用留数定理作出证明。  相似文献   
996.
千层金组织培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顶芽或茎段为外植体,通过4种基本培养基和9种生长调节剂不同浓度组合的对比试验,结果得出H改良为最佳基本培养基,萌芽率最高(达78%).增殖培养基激素最佳组合为6-BA 1.0 mg/L NAA 0.2 mg/L,平均增殖率达2.56,植株平均高度为2.32 cm.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 ABT 1号0.5 mg/L,植株的生根率达98%以上.移栽基质选用红心土,成活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997.
竹木混交林的科学经营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针对福建长期以来盲目推广毛竹纯林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态问题,特别是加速了天然阔叶林的毁灭,严重阻碍了天保工程的实施,毛竹病虫害,雪压,冰挂危害日趋严重。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分析毛竹纯林和竹木混交林的生境差异和经营特点,经营条件,提出怎样根据竹木混交林的类型,分类指导,制定科学的经营方案,实行生态培育和生态系统管理,确保竹木混交林丰产稳产,生态平衡趋向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研究滩羊羔羊瘤胃和小肠菌群多样性的差异。方法 选取健康的断奶滩羊公羔,屠宰后采集瘤胃、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内容物,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瘤胃和小肠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结果 十二指肠样品Chao1指数高于瘤胃、空肠和回肠,瘤胃样品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高于其他部位,但差异不显著(P>0.05)。瘤胃液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螺旋菌门(Spirochaetae)、丝状杆菌门(Fibrobacteres)的相对丰度显著(P<0.05)高于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十二指肠中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的相对丰度与瘤胃相比有升高的趋势(0.05<P<0.10),空肠和回肠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显著(P<0.05)高于十二指肠。瘤胃中的未鉴定菌属(Unidentified)、理研菌属_RC9(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密螺旋体属_2(Treponema_2)、瘤胃球菌属_NK4A214(Ruminococcaceae_NK4A214_group)、普雷沃菌属_UCG-001(Prevotellaceae_UCG-001)相对丰度显著(P<0.05)高于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空肠中Family_ⅩⅢ_AD3011_group相对丰度显著(P<0.05)高于其他部位。结论 滩羊羔羊瘤胃中细菌的多样性更丰富,瘤胃微生物与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细菌区系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获得全球范围内人兽共患病及其病原微生物研究现状和热点变化趋势信息,为我国人兽共患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COOC 12.6和Citespace 5.8 R1软件对Pubmed数据库中的人兽共患病及其病原微生物相关的关键词进行了频次统计、共现分析、聚类分析、时间线分析和突现词分析。结果 根据Pubmed数据库中 2001—2021年关键词频次统计和共现分析结果,国际关注度较高的人兽共患病及其病原微生物有以下3类:第1类为常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包括布鲁菌(Brucella)、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链球菌(Streptococc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沙门菌(Salmonella)等,需要持续关注;第2类为近些年在国际上被广泛关注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如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和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等,需要更为深入研究,以尽早控制这些病原的扩散;第3类为在国外特定地区曾大规模出现的人兽共患病,如Q热(Q fever)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等,应当重点关注其输入性风险,避免这些疾病在我国暴发。除疾病和病原微生物外,与检测和诊断相关的关键词,如系统发育(phylogeny)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关键词的关注度也较高。聚类分析生成了10个聚类,蜱媒传染病大类提示蜱虫在人兽共患病传播中的作用。时间线和突现词分析结果显示,在病原微生物中,对甲型流感病毒以及新型冠状病毒等的关注度还在逐渐增加。同时,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正在从特定序列检测向全基因组学检测技术发展,这些领域极有可能是今后的研究方向和趋势。结论 结果提示,人们对人兽共患病及其病原微生物研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人兽共患病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正在发生更新和迭代。我国应重点关注甲型流感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疾病的防控,并适当关注蜱媒传染病。这些信息的获取可为我国的人兽共患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伊犁马和哈萨克马泌乳母马在不同泌乳月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差异,为开发利用伊犁马和哈萨克马乳用特性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年龄和胎次相近、产驹时间接近、健康的伊犁母马和哈萨克母马各12匹,在日粮营养水平和饲养管理水平相同的条件下,记录2个品种母马在泌乳30、60、90 d的产奶量;采集乳样,测定2个品种母马不同泌乳时间的乳中体细胞数、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和总固形物含量。[结果]泌乳30 d时,哈萨克马的产奶量高于伊犁马(P>0.05),乳脂率极显著(P<0.01)高于伊犁马,乳中体细胞数显著(P<0.05)高于伊犁马,其他乳成分指标高于伊犁马(P>0.05)。泌乳60 d时,伊犁马的产奶量和乳糖率极显著(P<0.01)高于哈萨克马,乳脂率和乳蛋白率高于哈萨克马(P>0.05),乳中体细胞数和总固形物含量低于哈萨克马(P>0.05)。泌乳90 d时,伊犁马的产奶量显著(P<0.05)高于哈萨克马,乳糖率、总固形物含量极显著(P<0.01)高于哈萨克马,乳脂率和乳体细胞数极显著(P<0.01)低于哈萨克马,乳蛋白率高于哈萨克马(P>0.05)。[结论]泌乳初期(30 d),哈萨克马的产奶量和乳营养成分含量高于伊犁马;泌乳中期(60、90 d),伊犁马的泌乳性能整体优于哈萨克马。在观察期内,哈萨克马的乳体细胞数大于伊犁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