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0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52篇
林业   186篇
农学   231篇
基础科学   154篇
  156篇
综合类   1100篇
农作物   134篇
水产渔业   107篇
畜牧兽医   590篇
园艺   190篇
植物保护   142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 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施肥管理过程中长期施用化肥,不施或少施有机肥导致土壤板结,存在土地质量下降,肥料利用率不高,酿酒葡萄品质下降等问题,研究有机替代对土壤特性及酿酒葡萄根活力和浆果品质的影响。【方法】 以6年生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CK(不施肥)、T1(100%化肥)、T2(100%有机肥)、T3(50%有机肥+50%化肥)、T4(25%有机肥+25%化肥+土壤调理剂)5个处理。【结果】 50%的有机替代较不施肥和100%施化肥处理,在20~4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含量分别升高26.17%、14.61%和44.65%、22.81%,在40~60 cm土层,土壤呼吸强度和微生物量磷含量分别升高59.23%、25.71%和66.23%、19.07%,可溶性固形物和固酸比分别降低7.12%、4.75%和21.99%、14.92%,可滴定酸和单宁含量分别升高19.05%、11.94%和25.36%、12.24%,、总酚和花色苷含量分别升高17.70%、9.94%和35.22%、18.92%。【结论】 施用50%的有机肥替代化肥改善土壤特性和提升酿酒葡萄浆果品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92.
高品质棉杂交种超高产吸肥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年以来,江苏省在国内率先启动了对纤维长度在31~32mm,比强度在35cN·tex-1以上,麦克隆值在4.1~4.5的棉花新品种开发,并将这一类棉花称为高品质棉。高品质棉品种的选育是通过陆地棉与海岛棉杂交选育而成,其栽培特性、吸肥规律、纤维品质和产量的形成等生物学特性与常规陆地棉品种相比有明显的变化,按照常规的栽培往往不能充分发挥品种的产量潜力,如栽培不当,会出现异常生长,严重影响棉株生长发育,造成产量下降。为此本文对主要高品质棉杂交种吸肥特点进行了研究,探索其超高产吸肥规律,为生产上合理施肥提供指导。1材料和方法试验于200…  相似文献   
993.
采用盆栽试验,分析玉米间作马铃薯体系中两种作物不同生育时期活体植株地上部水浸提液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探讨两种作物地上部水浸提液对玉米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马铃薯地上部水浸提液对玉米干物重的化感效应强于玉米地上部水浸提液。马铃薯地上部水浸提液对生育期内玉米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对茎、叶干物重有先弱后强的促进作用,对根干物重有先强后弱的促进作用。玉米地上部水浸提液对灌浆期前的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对茎、叶和根干物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对灌浆期后的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无显著影响,玉米茎和根干物重有抑制作用。马铃薯地上部水浸提液处理的玉米穗干重显著高于玉米水浸提液和水处理,在灌浆期分别高出其90.21%和144.60%,到成熟期分别高出110.98%和151.90%,表明在玉米间作马铃薯体系中,马铃薯地上部对玉米经济产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94.
国际水稻所选育的不育系引种观察和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国际水稻所引进30个不育系及相应保持系,种在福州市郊观测其育性及主要不育性状,并初步配组测产。结果表明:IR46828A等15个不育系育性稳定,符合标准,IR46831A和IR46483人与明恢63的配合力好。有些组合的增产潜力可超过汕优63。  相似文献   
995.
甘蔗黑穗病菌粗毒素对甘蔗愈伤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蔗黑穗病菌(Ustiago Seitamimea Syd)的粗毒素处理三个甘蔗品种(新台糖10号、CP65/375和桂糖12号)的岔伤组织。接种粗毒素培养后,结果表明:甘蔗愈伤组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情况与品种的抗病性有关。  相似文献   
996.
为探讨甘蔗桂热2号(GR2)对干旱胁迫及外源脱落酸(ABA)的响应机制,以ROC22(抗旱性强)为对照(CK),采用自然干旱的方式,分析GR2在干旱胁迫不同天数时生理指标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GR2在干旱胁迫下叶片内源激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显著提高。与CK相比,GR2在胁迫前期(0~5d)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幅相对较大,丙二醛含量相对稳定,胁迫中期(7~9d)AB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增幅相对较大。外源ABA处理能增强GR2内源激素含量的积累能力,提高其抗氧化酶SOD、APX及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效缓解渗透物质的积累,使其含量处于较低水平。综合表明,GR2是一个抗旱性较强的品种,外源ABA能提高其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997.
张舒  王晶  马婷慧  王锐 《农业工程学报》2022,38(15):323-329
宁夏贺兰山东麓现阶段水肥一体轻简化栽培模式下酿酒葡萄对氮素营养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果继续沿用传统氮肥施用方式可能会引发酿酒葡萄成熟过快、浆果内含物累计不足、果皮中酵母可同化氮偏低等问题。以喷清水为对照,在酿酒葡萄转色期内叶面喷施硫酸铵、硝酸铵钙、尿素、苯丙氨酸及谷氨酸5种水溶性氮源,研究不同氮源对酿酒葡萄''赤霞珠''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转色期叶面氮素调控的葡萄浆果可溶性固形物以硫酸铵处理最佳,高达29.21%;花色苷在尿素处理下含量高达2.28 mg/g,较其余氮素处理提高16.33%~55.10%;单宁含量以苯丙氨酸处理最佳,高达19.88 mg/g;总酚含量在苯丙氨酸处理下高达19.56 mg/g,较其余氮素处理提高8.91%~27.34%。综合分析得出,转色期叶面喷施苯丙氨酸和尿素两种氮源均可改善酿酒葡萄生长发育,提升浆果品质。  相似文献   
998.
探究不同秸秆还田量对黄土旱塬麦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碳库变化特征的影响,可为旱作农田土壤培肥提供理论依据。在晋南旱地冬小麦种植区,设置S0(不还田)、S1/2(1/2倍还田)、S1(1倍还田)、S2(2倍还田)4个处理,通过连续3 a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量下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变化情况,土壤及各粒级团聚体中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轻组有机碳(Light Fraction Organic Carbon,LFOC)、重组有机碳(Heavy Fraction Organic Carbon,HFOC)与胡敏素碳(Humin Carbon,HM-C)、胡敏酸碳(Humic Acid Carbon,HA-C)和富里酸碳(Fulvic Acid Carbon,FA-C)含量的变化特征,以及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组分与团聚体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黄土旱塬麦田土壤,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0.25 mm大团聚体含量逐渐增加,<0.25 mm微团聚体及粉黏粒含量逐减少;S2处理下,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0.25mm团聚体质量百分数较S0处理分别增加了14.7%(P<0.05)、22.2%(P<0.05)、13.9%(P<0.05),提高了团聚体的稳定性。秸秆还田提高了全土TOC含量,以S2处理下土壤TOC含量最高,较S0处理增加了28.1%(P<0.05)。另外,秸秆还田提升了>0.25~2 mm团聚体中HM-C、HA-C和FA-C含量,其中S2处理较S0处理分别提高了19.0%(P<0.05)、25.5%(P<0.05)、14.9%(P<0.05),并且胡敏酸碳和富里酸碳的比值(HA-C/FA-C)也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提高。<0.053 mm粉黏粒的FA-C含量变化是引起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变化的主要原因,能解释其变化的64.1%。总体表明,秸秆还田促进了黄土旱塬麦区土壤水稳性微团聚体向水稳性大团聚体的转化,提高了团聚体稳定性。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及各团聚体中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并进一步提高土壤腐殖化程度,且秸秆还田量越高,提升幅度越大。2倍秸秆还田量(平均7 477 kg/(hm2·a))对当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提升、土壤结构改善的效果最好。研究结果对旱地土壤肥力和碳汇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9.
为了研究茉莉酸(JA)调节番茄抗旱的机理,以番茄品种‘Castlemart’茉莉酸合成基因LoxD过表达植株(LoxD-oe)、LoxD点突变植株(spr8)以及对应的野生型(WT)为材料,进行自然失水处理,分析叶片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气孔开度和保卫细胞中H2O2含量,以及ABA信号通路和质膜相关离子通道基因等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LoxD受干旱胁迫诱导,过表达LoxD基因提高了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了MDA的含量,上调了SnRK2-like、SLAC1、AtrbohD、CPK1表达,下调ABI2、KAT1表达,激活了保卫细胞中H2O2信号,气孔开度变小,从而减少了干旱胁迫下水分的散失。说明LoxD基因参与了番茄抗旱性的调控。  相似文献   
1000.
为明确辣椒田蓟马及主要捕食性天敌昆虫种类和发生规律?于2019年和2020年对昆明市盘龙区辣椒田的蓟马及主要捕食性天敌昆虫的种类及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 并进行了时间生态位分析?结果表明, 辣椒田蓟马种类共有10种, 优势种为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黄蓟马Thrips flavus?八节黄蓟马T. flavidulus和花蓟马F. intonsa, 其中西花蓟马的优势度最高, 两年分别为0.593和0.551; 主要捕食性天敌昆虫有南方小花蝽Orius similis?二叉小花蝽O. bifilarus和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其中南方小花蝽优势度最高, 两年分别为0.759和0.728?两年中, 西花蓟马的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波动幅度最大, 在7月中上旬数量最高值两年分别为66.5头/m2和61.5头/m2, 而捕食性天敌昆虫活动高峰时间滞后于蓟马?2019年黄蓟马时间生态位宽度最高, 为0.80; 2020年八节黄蓟马时间生态位宽度最高, 为0.87?黄蓟马和八节黄蓟马同其他优势种蓟马的生态位重叠指数高, 两种蓟马在时间序列上活动情况相似?3种捕食性天敌的时间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数相近, 在辣椒田存在一定的竞争作用?辣椒田蓟马发生量大且种类呈现多样性, 其中西花蓟马种群数量较高, 应着重对其进行防治?南方小花蝽?二叉小花蝽?异色瓢虫是控制辣椒蓟马的主要捕食性天敌昆虫, 在辣椒花期前以及各种农事操作时尽可能保护其种群数量, 增强天敌对蓟马的自然控害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