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刺角瓜(Cucumis metuliferus)是葫芦科植物中重要的抗根结线虫育种资源。通过同源扩增从刺角瓜中克隆了过氧化物酶(POD)基因(CMPOD),其与黄瓜POD基因的核苷酸相似性达97%。根结线虫侵染刺角瓜后,CMPOD主要在根部组织中表达,表达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接种3 d时表达量最高。温度也影响CMPOD的表达,20 ℃表达量最高,随着温度升高表达量降低。但温度对刺角瓜抗根结线虫作用的影响不显著,在35 ℃高温下仍表现抗性,证实刺角瓜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抗性具有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生根粉及不同基质对牡丹传统品种扦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菏泽地区定植的29个传统牡丹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基质、不同浓度的ABT1号生根粉对牡丹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牡丹属于皮部生根类型,难生根植物;不同基质、不同浓度的ABT1号生根粉对不同牡丹传统品种扦插后的生根率、根数、根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扦插基质采用珍珠岩纯基质扦插效果较好,ABT1号生根粉500mg/L浸泡插穗30min生根质量较好;不同牡丹传统品种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中‘玉板白’、‘白玉’、‘蓝田玉’、‘璎珞宝珠’、‘状元红’、‘种生红’、‘十八号’、‘青山贯雪’‘洛阳红’、‘银粉金鳞’等牡丹传统品种较易生根,而‘一品朱衣’、‘姚黄’、‘赵粉’、‘小胡红’、‘盛丹炉’5个牡丹传统品种较难生根。  相似文献   
13.
十大花色中原牡丹传统品种核型分化程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十大花色的30个中原牡丹传统品种为材料,采用常规制片法观察染色体特征,并根据Stebbins的核型进化理论和分支系统学的编序、赋值方法,对核型的4个重要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0个中原牡丹传统品种均为二倍体(2n=10);且核型类型较原始,以2A型为主;核型以2n=10=6m+2sm+2st为主。‘银粉金鳞’、‘洛阳红’、‘璎珞宝珠’的核型较进化,而‘宫样妆’、‘一品朱衣’和‘赤龙焕彩’较原始。核型参数的重要性排列顺序为臂比均值>核型不对称系数>染色体最长/最短值>臂比大于1.7的比例。花色间的核型差异不显著,相近色系的品种进化程度相近,深色系比浅色系原始。  相似文献   
14.
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受根结线虫为害的大蒜根须组织研磨液中筛选对根结线虫有明显抑杀效果的内生生防细菌。结果表明,在盆栽试验中,菌株S1-1对根结线法的杀线虫由活性为90.8%。通过盆栽试验验证生防菌株的防效,菌株S1-1防效为74.86%。结合菌株形态特征、分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特性,将菌株S1-1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未来湾区城市群生态空间变化对碳汇的影响,找出变化背后的主要驱动因素,为城市群制定未来生态空间发展方向与策略提供参考,促进陆海新通道的科学开发。[方法] 以北部湾城市群为例,基于2010,2015与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使用GeoSOS-FLUS模型预测生态优先、耕地优先及城镇优先3种不同预设情境下2035年的北部湾城市群生态空间土地利用格局,使用InVEST模型对2020—2035年各情景下生态空间碳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使用地理加权回归找出影响土地碳汇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 生态优先导向下2020—2035年北部湾城市群碳储量有所增加;城镇优先导向下碳储量降低较多,达到3.12×106 t。坡度、人口密度和高程是城市群生态空间碳汇格局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城镇空间扩张是变化的主因。生态优先情景下,生态空间的土地将有所增加。[结论] 生态优先导向能兼顾城镇发展与生态空间的环境保护需求,城镇优先导向和农业优先导向会大幅降低碳汇。另外政策措施也需尽早制定以抑制城镇空间扩张。  相似文献   
16.
花色素是由植物类黄酮代谢途径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决定了花、果实和种子的颜色。随着类黄酮代谢途径的研究不断地深入,多种植物编码合成花色素的结构基因也已得到克隆,并研究证明花色素合成结构基因与转录因子(MYB、 bHLH和WD40)有着极其复杂的相互作用模式。本文主要对花青素合成相关的MYB、bHLH和WD40转录因子及其在调节结构基因表达和花青素合成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探究南方根结线虫Me3毒性与非毒性群体对抗感寄主趋向性和侵染能力,为揭示毒性群体致病机理及防治根结线虫策略提供理论依据。使用以水琼脂为介质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辣椒抗病品种HDA149和感病品种茄门根尖附近聚集的2龄幼虫(J2)数量,来揭示南方根结线虫对抗感辣椒品种根尖的趋向性效应,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侵入到辣椒根系的毒性与非毒性线虫数量,对其侵染能力进行比较。J2 趋向性试验结果显示,在相同的时间点,HDA149 和茄门辣椒根尖处附近聚集的毒性群体 J2 数量总是显著多于非毒性群体的 J2数量;J2 对抗感辣椒的选择性结果表明,不论是毒性群体还是非毒性群体的 J2,在相同的时间点,茄门根尖附近聚集的线虫数量显著多于HDA149根尖附近的线虫数量;荧光定量 PCR 检测线虫侵染结果显示,毒性群体 J2侵入到辣椒根系的数量相对非毒性群体的 J2 更多。总之,相比南方根结线虫Me3非毒性群体,毒性群体的 J2 对寄主根系有较强的趋向性,并且侵染效率更高;相比于抗性寄主,Me3毒性群体和非毒性群体的 J2 对感病寄主有更强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陕西省近6年来的小麦白粉菌群体毒性监测结果表明,供试陕西省病菌群体对抗病基因Pm1c、Pm2、Pm4a、Pm4b、Pm4c、Pm5b、Pm12、Pm13、Pm16、Pm21、Pm24、Pm30、Pm35、Pm40、Pm46、Pm2+Mld、Pm2+6、Pm4+8和Pm4b+5b的毒性频率均低于30%,是当前的有效抗病基因(组合);对抗病基因(组合)Pm1a、Pm3a、Pm3b、Pm3c、Pm3e、Pm3f、Pm5a、Pm6、Pm7、Pm8、Pm17、Pm19、Pm25和Pm1+2+9的毒性频率均高于70%,说明抗病性能较差,已不适合在育种和生产上使用。病菌群体对抗病基因Pm3d、Pm24、Pm35和Pm"XBD"毒性频率呈下降趋势,对Pm2、Pm4a、Pm4b、Pm5b、Pm2+6、Pm4+8、Pm4b+5b呈上升趋势,应加强对其重点监测。监测发现,病菌群体对抗病基因Pm12、Pm16、Pm21和Pm46的毒性频率为0,对Pm1c为0.63%,表明这几个基因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抗病基因,应加快对其合理利用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对5个不同花色的牡丹品种花瓣解剖结构、色素分布、理化性状及类黄酮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了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花色牡丹品种的表皮细胞形态存在差异,类黄酮和金属元素(Al和Fe)质量分数与牡丹花色值显著相关。类黄酮为主要影响因素,天竺葵素、矢车菊素和芍药素作为主要色素,槲皮素和木樨草素作为辅助色素,共同参与了红色系的形成;查尔酮、芹菜素、槲皮素和金圣草黄素影响了黄色花的形成。结合8个类黄酮生物合成相关结构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显示,CHI、DFR、ANS基因控制花青苷的合成,CHI、F3H、F3’H和FLS基因控制黄酮、黄酮醇以及查尔酮的合成,分别在红色及黄色品种中高表达。因此,牡丹不同花色的形成主要受相关基因表达以及类黄酮质量分数的调控,而金属元素(Al、Fe)和花瓣表皮细胞形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花色的呈现。  相似文献   
20.
对34个中原牡丹传统品种的6个定性二元性状、21个定性多态性状和8个数量性状进行连续两年田间观测,并进行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牡丹传统品种定性二元性状和定性多态性状的一致性均较好,而数量性状因受环境因素影响一致性差;所有品种大部分定性二元性状和定性多态性状表现稳定性较好,数量性状变异最大;经分析筛选出5个定性二元性状和19个定性多态性状用于品种特异性比较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