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篇
农学   6篇
  17篇
综合类   21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播量与刈割次数对老芒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播量(31.5,45.0和58.5kg/hm^2)和不同刈割次数(每年1次,每年2次,每年3次)对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栽培草地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量对老芒麦再生性能、草产量和粗蛋白质产量影响极显著(P〈0.01),而对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无显著影响,且各指标均在播量D2(45kg/hm^2)处理下表现最好。刈割次数则对其都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且各指标均在刈割次数CF2(2次)处理下表现最好。两者的互作对再生强度、草产量和粗蛋白质产量影响极显著(P〈0.01)。肃南牧区老芒麦人工草地的利用,在播量D2(45kg/hm^2),刈割次数CF2(2次)为宜,不仅再生性能好、干物质产量和粗蛋白质产量高,而且品质好。  相似文献   
43.
为了遴选适合广西地区冬闲田种植的豆-禾牧草混播组合,选用苜蓿、豌豆、苕子、紫云英和白三叶等15种豆科牧草与黑麦草进行混播,测定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营养成分和粗蛋白总产量,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苕子产量为12 026 kg/hm~2,与其他豆科牧草品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豆-禾牧草混播组合中毛叶苕子+黑麦草鲜草和干草总产量最高,分别达34 299 kg/hm~2和5 769 kg/hm~2;苕子+黑麦草粗蛋白净产量最高,为1 004.25 kg/hm~2,显著高于其他混播组合(P0.05);白三叶+黑麦草混播组合产量最低,平均鲜草产量为25 662.67 kg/hm~2;说明毛叶苕子+黑麦草是综合生产性能最优的豆-禾牧草混播组合,值得在广西地区生产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4.
施肥对切花玫瑰生长及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切花玫瑰栽培提供科学的施肥依据,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云南玫瑰主要种植及热销品种"黑魔术"在营养生长期和切花期对营养元素N、P、K的养分吸收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切花玫瑰株高的影响因子的主次顺序为钾>钙>磷>氮,施肥以N1P2K2Ca2时收率最大;切花玫瑰冠宽的影响因子的主次顺序为钙>钾>磷>氮,施肥以N2P3K2Ca3时收率最大;在苗期玫瑰施肥的最佳配比为N2P1K2Ca2[氮肥(尿素)450 kg/hm2,磷肥(普钙)131.4 kg/hm2,钾肥(硫酸钾)400.05 kg/hm2,钙肥(石灰粉)1 300.5 kg/hm2],在之后的整个切花延续期以N2P1K3Ca2(氮肥450 kg/hm2,磷肥131.4 kg/hm2,钾肥600 kg/hm2,钙肥1 300.5 kg/hm2)为最佳施肥配比。  相似文献   
45.
为了比较牧草新品种紫色象草的生产价值和营养价值,以便更好地推广应用,试验采用与热研4号王草、桂闽引象草对比方法,在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进行产量比较,在营养价值中进行花青素、胡萝卜素含量比较.结果表明:品比试验增减产3.54%~-12.94%,除天等试点减产差异极显著(P<0.01)外,其余不显著(P>0....  相似文献   
46.
水库移民的迁移会引起移民居住地的变迁、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以及生产关系与产业结构的瓦解和重组.该研究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根据南阳市A区和B县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监测评估调查结果,分析了水库移民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可持续因素,主要是人力资源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管理机构不健全.据此提出水库移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架构,加强水库移民人力资源开发,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健全移民管理机构,以促进水库移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7.
为筛选出适合广西石漠化地区种植的牧草品种,试验引进14个牧草品种在广西石漠化地区种植,观察生长适应情况,测量株高、产量以及土壤养分变化。结果表明,紫色象草、合萌、山毛豆、宽叶雀稗、柱花草表现较优,覆盖度高达80%~100%,与杂草竞争力强;种植当年,紫色象草鲜草产量达15.63 t/667 m~2,合萌、宽叶雀稗、柱花草鲜草产量分别为2.01、2.51、1.96 t/667 m~2,年可刈割3~4次;对土壤理化性能具有改善作用,尤其是柱花草可以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对照相比提高了7.12%,同时土壤的水解氮含量也得到了提高,与对照相比提高了13.68%。山毛豆由于种子硬实,第一年萌发较少,但是第二年的覆盖度也达到了80%,水土保持能力强。紫色象草、合萌、山毛豆、宽叶雀稗、柱花草适合在广西石漠化地区种植,对石漠化治理效果较好,同时饲料牧草可用于牛羊养殖,发展石漠化山区畜牧业。  相似文献   
48.
49.
以云南省设施栽培面积最大的6个片区的设施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大棚土壤重金属元素进行区域分异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按照主成分分析方法,云南设施土壤将被划为两大片区高亲硫元素区和高铁族元素区。按照地域区划,昆明地区的官渡、呈贡、红河属于高铁族元素区;保山、曲靖、玉溪属于高亲硫元素区。相关分析表明:1)铁族元素间的相关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2)亲硫元素的相关关系不如铁族元素,各种元素间的相关关系只达到显著水平;3)亲硫元素与铁族元素之间呈正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4)Cd与亲硫元素、铁族元素均达到显著相关水平,但与亲硫元素中达到极显著水平的占总量的33%,而与铁族元素均达到极显著相关;5)Hg与大多数元素之间一般为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0.
云南设施土壤盐分累积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史静  邓玉龙  张乃明  苏友波 《土壤》2009,41(6):921-925
研究了云南不同区域、不同种植年限的大棚设施土壤的盐分累秘特征.结果表明:云南设施土壤耕层盐分含量为0.50~4.22 g/kg,平均为1.76 g/kg;大棚种植年限长的地区,土壤表层盐分含量累积明显;随着大棚种植年限的延长,盐分含量、EC值呈上升趋势;随着土壤层次的加深,盐分含量、EC值逐渐降低;Na离子(交换性Na和可溶性Na)不是导致设施土壤盐害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