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篇
农学   6篇
  17篇
综合类   21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为缓解季节供需不均衡,解决饲草供需矛盾,研究山羊饲喂桂牧1号杂交象草、紫色象草两种象草后的效果。【方法】选择16头体重、年龄接近,生长发育正常的努比亚山羊,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头,同等饲养管理条件下分别饲喂桂牧1号杂交象草和紫色象草,为期90d。【结果】饲喂桂牧1号杂交象草组比紫色象草组日增重高出7. 76%,桂牧1号杂交象草组增重效果好;桂牧1号杂交象草组屠宰率高于紫色象草组6. 22%,桂牧1号杂交象草组的屠宰性能优于紫色象草组;饲喂紫色象草组的料肉比为:17. 16(草)+5. 37(料)∶1,低于桂牧1号杂交象草的料肉比23. 28(草)+5. 08(料)∶1,而桂牧1号杂交象草的精料料肉比低于紫色象草组,所以饲喂紫色象草组的料肉比高于桂牧1号杂交象草。【结论】添加一定比例的桂牧1号杂交象草,可获得较高的屠宰效率;添加紫色象草,明显改善山努比亚羊的肉质,两种象草均可作为肉羊日粮饲料添加,有着较高的饲料回报率,在南方地区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2.
云南设施土壤养分累积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云南不同区域、不同大棚种植年限的设施土壤养分累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云南设施土壤耕层养分累积现状为全氮含量范围为0.99-4.15 g•kg-1;全磷含量范围为0.53-5.64 g•kg-1;全钾含量范围为1.15-56.49 g•kg-1;碱解氮含量范围为69.0-368.9 mg•kg-1;速效磷含量范围为6.95-214.9 mg•kg-1;速效钾含量范围为72.8-2654.4 mg•kg-1。随着设施土壤种植年限的延长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呈现上升的趋势,全钾则有升有降;随着土层深度加深,土壤各养分含量减少,土壤表层呈现养分富集现象。  相似文献   
53.
通过对云南不同区域、不同大棚种植年限的设施土壤养分累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云南设施土壤耕层养分累积现状为全氮含量范围为0.99~4.15 g/kg;全磷含量范围为0.53~5.64 g/kg;全钾含量范围为1.15~56.49 g/kg;碱解氮含量范围为69.0~368.9 mg/kg;速效磷含量范围为6.95~214.9 mg/kg;速效钾含量范围为72.8~2654.4 mg/kg.随着设施土壤种植年限的延长,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呈现上升的趋势,全钾则有升有降;随着土层深度加深,土壤各养分含量减少,土壤表层呈现养分富集现象.  相似文献   
54.
为筛选出适合广西石漠化地区种植的牧草品种,试验引进14个牧草品种在广西石漠化地区种植,观察生长适应情况,测量株高、产量以及土壤养分变化。结果表明,紫色象草、合萌、山毛豆、宽叶雀稗、柱花草表现较优,覆盖度高达80%~100%,与杂草竞争力强;种植当年,紫色象草鲜草产量达15.63 t/667 m~2,合萌、宽叶雀稗、柱花草鲜草产量分别为2.01、2.51、1.96 t/667 m~2,年可刈割3~4次;对土壤理化性能具有改善作用,尤其是柱花草可以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对照相比提高了7.12%,同时土壤的水解氮含量也得到了提高,与对照相比提高了13.68%。山毛豆由于种子硬实,第一年萌发较少,但是第二年的覆盖度也达到了80%,水土保持能力强。紫色象草、合萌、山毛豆、宽叶雀稗、柱花草适合在广西石漠化地区种植,对石漠化治理效果较好,同时饲料牧草可用于牛羊养殖,发展石漠化山区畜牧业。  相似文献   
55.
为了探索发酵葛藤替代部分饲粮对金陵花鸡饲喂效果的影响,以期为发酵葛藤在畜禽饲养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用30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金陵花鸡144羽,随机分成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2羽鸡。以饲喂基础饲粮为对照组,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用发酵葛藤替代5%和8%的基础饲粮,试验周期71 d。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用发酵葛藤替代部分基础饲粮能提高金陵花鸡的生长性能,日采食和料重比有降低的趋势。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肌苷酸、总蛋白显著增高(P0.05),其中试验2组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66%和3.14%,试验2组肌苷酸含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20.36%。各组间肌肉剪切力、肉色、白细胞、红细胞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用发酵葛藤替代部分饲粮能够提高金陵花鸡的生长性能,改善肉质风味,提高机体免疫力,其中以8%发酵葛藤代替基础饲粮为宜。  相似文献   
56.
为研究草地培育措施对重度退化亚高山草甸植被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分别以补播、施磷肥和划破草皮3个因素的不同组合方式对退化亚高山草甸、天然草地进行草地培育。结果表明:各草地培育措施对改善草地植被群落结构的效果不同。补播可提高补播草种所在群落的优势地位,划破草皮使良等牧草居于优势地位,施磷肥对草地植被群落结构影响不大,效果最差。补播+划破草皮改善优等牧草和良等牧草在草地植被结构中的效果比补播更显著,使优等牧草和良等牧草居于优势地位,补播+划破草皮的良等牧草优势地位与划破草皮相比有所降低。综合各项指标,补播+划破草皮+施磷肥的草地培育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57.
为全面了解甘肃省草原蕨类植物的生长分布状况及植物区系的地理组成成分,充分研究该区域的自然历史过程,本研究在野外调查和已有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分析了甘肃省草原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和分布区类型。研究表明,甘肃省草原共有蕨类植物14科19属31种,分别占中国蕨类植物资源(63科230属2 600种)总科数的22.22%,总属数的8.26%,总种数的1.19%。优势科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优势属为卷柏属、岩蕨属。科以热带分布型为主;属主要以热带分布型和温带分布型为主,无特有属;垂直分布较为明显;含有古老科属;甘肃省草原蕨类植物丰富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58.
本研究首先利用同源重组一步克隆法将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CIAV)的VP3基因克隆到pGEX-6P-1原核表达载体上,经IPTG诱导及SDS-PAGE分析成功获得了重组蛋白rGST-VP3的表达.随即以纯化的重组蛋白rGST-VP3免疫Balb/c小鼠,通过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以及间接免疫荧光(IFA)筛选,获得2株稳定分泌CIAV-VP3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CIAV-VP3-4D7和CIAV-VP3-4G8;亚型鉴定表明,CIAV-VP3-4D7和CIAV-VP3-4G8均为IgG1;效价测定发现,CIAV-VP3-4D7和CIAV-VP3-4G8的腹水间接免疫荧光效价分别为1:102400与1:12800;Western blot进一步证实,CIAV-VP3-4D7和CIAV-VP3-4G8均能识别重组蛋白rGST-VP3.本研究结果为后期研究VP3蛋白在CIAV致病中作用及其诱导凋亡分子机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9.
选取秸秆生物质炭为原料,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外加镉处理下生物质炭的输入对不同类别的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加镉处理为5 mg·kg-1时,土壤碳循环相关的酶在不同生物质炭量的施入时,对Cd 污染土壤反应较为敏感的有FDA 水解酶及蛋白酶;而土壤氧化还原酶中在土壤受Cd 污染的状况下,对不同量的生物质炭的施入具有较强敏感性的酶有脲酶和磷酸酶,其中较为显著者是磷酸酶,其在外加Cd处理下及不加Cd 时变化量为79.40%;同时,对土壤中的碳循环酶、氧化还原酶及这2类酶的总体活性各求几何平均数作为衡量其综合活性的指标。其中,土壤碳循环酶酶活综合指数介于0.071~0.235 之间,在外加Cd 处理的情况下,其值最高为生物质炭用量为2.5%时的0.174,比不加生物质炭及炭用量为5%时分别高出7.4%及19.5%;氧化还原酶综合指数介于0.093~0.202,在外加Cd 处理下,其值最高为生物质炭用量2.5%时的0.131,比不加生物质炭及炭用量为5%时分别高出18.50%及28.90%;土壤综合酶指数介于0.077~0.167,在外加Cd 处理的情况下,其值最高亦为生物质炭用量2.5%时的0.108,比不加生物质炭及炭用量为5%时分别高出16.26%及28.57%。  相似文献   
60.
莴苣种子引发回干后贮藏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莴苣种子引发回干后不同贮藏期种子发芽活力和种子POD、SOD活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处理1(-13.00 MPa,引发7 d)的莴苣种子最好,经过60 d和90 d的贮藏期后种子仍保持了引发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