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7篇
综合类   61篇
水产渔业   87篇
畜牧兽医   18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产动物的营养与饲料研究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叶元土 《饲料广角》2004,(20):19-21
随着水产饲料工业的发展 水产动物营养研 ,究的领域在逐渐扩展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 ,的指标体系也在发生变化 包括 1 为使鱼体保 。 ()持正常的形体 应该同时考察体重和体长的生长 ,速度 以避免出现体长过短 2 饲料利用效率 , ;()高 包括饲料系数 饲料利用效率等 3 鱼体健 , 、 ;()康 抗应激能力强 耐运输 4 内脏重量小 可食 、 、 ;() 、部分比例高 形体正常 5 养殖水产体色正常 , ;() ;6 养殖水产动物无药物残留 符合水产品卫生() ,标准7 鱼肉水分低 越冬和运输体重减少比例 ;() 、小 脂…  相似文献   
2.
中华绒螯蟹的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蛋白质和氨基酸需要关于河蟹蛋白质需要量的研究,国内多数学者是根据河蟹蟹体组织蛋白质的组分,作为设计配合饲料蛋白质组分的主要依据,同时结合河蟹对天然饵料的选择摄食习性,进行试验设计。徐新章等(1988)用20μm~40μm胶囊饲料饲养蚤状幼体,以蚤状幼体变态为大眼幼体的成活率为分析指标,结果表明,饲料蛋白质的适宜含量为45%。韩小莲等(1991)根据幼蟹体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以贻贝、糠虾、乌贼、玉米蛋白粉、黄豆粉为主要蛋白源,研究指出河蟹从大眼幼体至II期幼蟹饲料蛋白质含量为45%,幼体蜕皮时间短、…  相似文献   
3.
<正> 在我国的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制药工业中存在大量的有机废渣,如玉米油渣、玉米淀粉渣、酱油渣、酒糟、四环素渣、缬霉素渣等。这些有机废渣不含有毒成分且蛋白质含量较高,可以直接干燥处理后作饲料,也可以经发酵处理后增加其蛋白质含量或改善其品质,如增加可溶蛋白成分的含量和改善其风味。发酵处理的研究对蛋白质饲料的开发利用尤为重要。为此,本文研究了这类有机废渣在固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西部地区渔业资源及生产现状分析、基本现状分析、鱼类种质资源优势分析、渔业发展主要对策几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详细阐述,本栏目将分三次连续把此文刊完,请留意阅读。  相似文献   
5.
分别采用菜粕和血粉为主要原料,按照鲫鱼肌肉必需氨基酸(EAA)模式添加和倍量添加晶体异亮氨酸(Ile)配制饲料,和缺乏Ile的饲料对比进行养殖试验,测定了鱼体的生长速度和对饲料的利用效率。结果表明,菜粕饲料中添加游离Ile对鲫鱼生长没有明显促进作用,也没有提高饲料效率,但在血粉饲料中的添加显示了明显的促生长效果,饲料效率也获得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组胺水平对黄颡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胃肠道黏膜结构的影响。以初均重为(30.08±0.35)g的黄颡鱼为试验对象,分别投喂金枪鱼鱼粉饲料(TFM组)、白鱼粉饲料(H0组,作为对照组)以及白鱼粉饲料中分别添加5个水平组胺的试验饲料(H1、H2、H3、H4和H5组),各组饲料组胺水平分别为53.20、4.30、18.00、56.20、84.60、103.50、158.90 mg/kg。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1)H1组黄颡鱼的末均重、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H0、H2、H3和H4组(P<0.05)。黄颡鱼生长速度与饲料组胺水平显示出二次函数关系的变化趋势。TFM、H3、H4和H5组黄颡鱼的存活率显著低于H0、H1和H2组(P<0.05)。2)H0组黄颡鱼的总胆汁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黄颡鱼体侧皮肤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3)通过对黄颡鱼胃黏膜的扫描电镜观察以及肠道黏膜细胞间连接结构的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饲料低水平组胺对黄颡鱼的胃黏膜、肠道紧密连接未造成显著损伤,饲料组胺水平达103.50 mg/kg及以上对黄颡鱼的胃黏膜、肠道黏膜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结构造成了严重的损伤。由此可见,饲料组胺水平为18.0 mg/kg时对黄颡鱼生长和鱼体健康是有利的,而饲料组胺水平大于103.50 mg/kg时对黄颡鱼的生理健康、胃黏膜细胞表面结构和肠道黏膜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结构有较为明显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河流中设置简易网箱养殖鲢鱼,经一个年度饲养当年鱼苗可达150g/尾以上,放养量0.3 ̄1.0kg/m^2,单产1.5 ̄3.0kg/m^2,年生产投入6.00 ̄8.00元/m^2年利税2.10 ̄5.50元/m^2,产投比1.61 ̄1.70;成鱼养殖(入箱鱼种〉50g/尾)可达500g/尾以上,放养量1.5 ̄3.0kg/m^2,单产5.0 ̄13.0kg/m^2,年生产投入11.00 ̄26.00元/m  相似文献   
8.
用配合饲料Ⅰ,Ⅱ和白鲢肉、泥鳅肉、猪肉、田螺肉等,在室内饲养黄颡鱼60天.结果表明,6种饵料在黄颡鱼消化道中出现率、鱼体重增加率和胃、肠蛋白酶与淀粉酶活性均以配合饲料Ⅰ最高,白鲢肉次之,表明黄颡鱼具有较强的消化能力.在水温21℃时,黄颡鱼耗氧率为144rmg/h@k,比养殖前增高了13.8%,窒息点为0.309 mg/L,与养殖前的差异不显著.因此,黄颡鱼可进行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测得南方大口鲶胃内、胆汁和肠内pH分别为5.5~6.5,6.5~7.0,6.5~7.5,长吻鱼危胃内、胆汁和肠内pH值分别为5.0~6.5,6.5~7.0,6.0~7.0。南方大口鲶胃、胰脏和肠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2.6、6.2和7.0,淀粉酶最适pH值分别为5.0、6.4和7.0;蛋白酶最适温度分别为33、39℃和45℃,淀粉酶最适温度分别为45、39℃和41℃。长吻鱼危胃、胰脏和肠蛋白酶最适pH值分别为3.0、6.2和7.4,淀粉酶最适pH值分别为6.6、6.6和7.4;蛋白酶最适温度为39、36℃和41℃,淀粉酶最适温度分别为45、36℃和39℃。两种鱼胃内pH值较高,均高于胃蛋白酶的最适pH值。而肠内pH值范围适合蛋白酶和淀粉酶最大活性的作用。两种鱼蛋白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均高于鱼体生活的水环境温度。两种鱼肠蛋白酶活力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有研究显示草鱼肠道健康与胆固醇代谢具有较为紧密的关系,本研究探讨草鱼肠道损伤对胆固醇合成代谢通路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池塘养殖条件下的草鱼为研究对象,在对肠道损伤进行外观形态、组织切片和血清指标评估的基础上,测定了草鱼血清中的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汁酸(TBA)和总胆固醇(TC)含量,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定量检测肠道和肝胰脏组织的胆固醇、胆汁酸生物合成酶和调节控制酶的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肠道损伤的草鱼血清HDL、LDL、TC和TBA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肝胰脏和肠道组织的胆固醇、胆汁酸合成酶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极显著上调(P<0.01),与此同时,负调控胆汁酸合成的法尼醇X受体FXR和调控胆固醇逆转运途经的血浆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基因表达水平极显著下调(P<0.01).[结论]草鱼肠道损伤后,胆固醇、胆汁酸的重吸收可能遭到破坏,刺激了肝胰脏和肠道的胆固醇、胆汁酸生物合成强度,从而维持胆固醇在机体内的代谢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