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7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概述了多分DNA病毒的生理功能,并就其未来的研究方向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2.
天蚕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3.
中华虎凤蝶五龄幼虫的取食活动是非连续的,且一般无明显的昼夜节律.日取食平均18.00~29.40次,取食间隔19.00~30.40次.日取食次数、取食总时间和一次取食时间一般似随日龄增长而增多或延长,近化蛹时则明显下降;一次取食间隔时间则反之.一次取食时间长短与其前后取食间隔总时间具极显著的相关性.取食时间和取食间隔时间的分布都是聚集的,说明其取食起始与终止是受内在因子调控的  相似文献   
94.
电镜观察结果表明,26℃下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形态发生正常,其过程可分成病毒发生基质的形成—核衣壳的形成—病毒粒子的形成—多角体成熟四个阶段,一个细胞核切面可见1~50,甚至更多的多角体,30℃下则其形态发生受阻,开始饲毒后168小时内,宿主中肠上皮细胞和脂肪体细胞核中均未见病毒有关结构,仅观察到染色质凝集块,这应是高温季节该病毒防治效果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在26℃下饲毒所得宿主细胞切片中,还观察到了核内的大量管状物,特长病毒粒子及内含纤维物的具双层膜的囊状物,核内和细胞质中具侧膜的成束纤维状物等特殊结构。  相似文献   
95.
家蚕不同品种幼虫经Bt水稻花粉(1.19±0.10μg杀虫蛋白/g饲料)喂食48h后,存活曲线呈现明显的差异性变化,其中除夏秋蚕杂交种——丰一×54A的存活曲线与非Bt水稻花粉处理的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家蚕品种的幼虫存活曲线均与非Bt水稻花粉处理的有极显著差异。丰一×54A幼虫经Bt水稻花粉处理后的存活率极显著高于其亲本和春蚕杂交种——菁松×皓月及其亲本,即丰一×54A对Bt水稻花粉的抗/耐性相对较强。家蚕不同品种幼虫经相同剂量非Bt水稻花粉喂食后表明,非Bt水稻花粉对家蚕幼虫的存活无显著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6.
本文对畸形细胞的生理作用、对寄主生长发育的影响、与寄生蜂其它寄生因子的协同作用和畸形细胞体外培养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7.
Bt水稻对主要非靶标害虫和蜘蛛优势种田间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4  
研究了2个转cry1Ab cry1Ac杂合基因籼稻品系TT9-3和T19-4对主要非靶标害虫飞虱、叶蝉以及捕食性蜘蛛优势种田间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Bt稻与亲本对照(IR72)田间白背飞虱和黑尾叶蝉成虫的虫口密度在整个水稻生育期间无显著差异,而若虫密度有一定的不同。TT9-3稻田中白背飞虱和黑尾叶蝉若虫密度分别于移栽后早中期和中后期显著高于对照;TT9-4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Bt水稻与亲本对照间锥腹肖蛸、四斑锯螯蛛、食虫沟瘤蛛、拟环纹豹蛛及拟水狼蛛种群数量动态趋势相似,数量上大多无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认为,Bt水稻对稻田优势蜘蛛基本上无明显的负影响。  相似文献   
98.
麦蛾Sitotroga cerealella Olivier是我国重要的储粮害虫.为系统评价转基因抗虫稻谷对麦蛾的影响,采用室内饲养的生物测定方法,在28±1℃、75%±5%RH条件下,对麦蛾在含水量14%~15%的无虫转Bt基因抗虫稻谷KMD1及其对照品种秀水11中的存活率、子代数、稻谷损失率、敏感系数及各发育指标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转Bt基因抗虫稻谷对麦蛾具有显著抗性,取食转Bt基因抗虫稻谷的麦蛾羽化率仅为对照的13%,且各发育指标均显著降低,转Bt基因抗虫稻谷的损失率仅为对照的12%,Dobie敏感系数显著低于对照,对麦蛾表现为高抗.  相似文献   
99.
为评估转cry1Ab/cry2Aj、cry1Ab/vip3DA玉米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和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Fabricius)的抗虫性,在室内测定了3个转cry1Ab/cry2Aj玉米品系和1个转cry1Ab/vip3DA玉米品系对3种害虫幼虫存活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了该系列Bt玉米不同组织器官对害虫的杀虫活性和控制效果。结果显示,棉铃虫初孵幼虫取食各品系Bt玉米叶片96h后死亡率为87.50%~90.00%,取食花丝和雌穗的幼虫96h后几乎全部死亡;甜菜夜蛾初孵幼虫取食各品系Bt玉米叶片、花丝和雌穗168h后死亡率为22.50%~68.33%,幼虫的生长发育受到明显抑制,体重抑制率达85.00%~95.00%;斜纹夜蛾初孵幼虫取食各品系Bt玉米叶片、花丝和雌穗96 h后死亡率显著高于非转基因亲本对照,168h后幼虫死亡率达90.00%以上。研究表明,转cry1Ab/cry2Aj和cry1Ab/vip3DA玉米品系对棉铃虫和斜纹夜蛾的初孵幼虫表现出较好的抗性,可以作为转多基因抗虫玉米育种的备选材料。  相似文献   
100.
Cu2+胁迫对丽蝇蛹集金小蜂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u^2+对棕尾别麻蝇Boettcherisca(Sarcophaga)peregrina敏感品系(S)和耐性品系(CuR)的胁迫间接影响了其蛹期寄生蜂—丽蝇蛹集金小蜂Nasonia vitripennis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丽蝇蛹集金小蜂P代的寄生率和产仔量在低浓度处理时增加,而在高浓度时下降,且CuR品系中P代寄生率和产仔量较高。Cu^2+提高了丽蝇蛹集金小蜂的单位蝇蛹重产仔量,而降低了F2代子蜂的羽化率和成虫寿命,该作用在CuR品系处理中更为明显。此外,Cu^2+胁迫,尤其是高浓度处理,改变了F1代和F2代羽化子蜂的雌雄性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