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综合类   17篇
水产渔业   60篇
畜牧兽医   7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41.
河蟹育苗试验中,通过在过滤池中接种生物膜,向育苗池及过滤池中施用水质改良菌等方法对育苗水进行生物净化,降低水体中的NO2--N,NH3-N等,循环利用配制海水育苗;通过调节水质控制发病率,不施用任何抗生素。结果表明:整个试验过程中育苗用水量减少,各期蚤状幼体发病率降低,Z1 ̄M阶段的变态率分别为78.2%、87.5%、73.2%、62.5%,42.3%,育苗成活率平均为12.9%,并减少了药害苗。  相似文献   
142.
大蒜素在水产动物营养中的作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大蒜素是一种绿色添加剂。在水产动物饵料中添加适量的大蒜素,可提高采食理和饵料的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提高水产动物体增重率。还能杀菌和抑菌,提高水产动物成活率,减少发病率,提高水产品肉质。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中草药添加剂。  相似文献   
143.
本研究评价了蚕粉对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nides)幼鱼生长、饲料利用率和体成分的影响。选用初始均体重为(3.13±0.04) g的加州鲈540尾,随机分成6个实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实验鱼,分别以蚕粉替代0(对照组)、10%、20%、30%、40%和50%的鱼粉设计出6种等氮、等能的饲料配方,按照配方配制实验饲料。由于后期养殖气温下降,不适合继续进行实验,本养殖时间为45 d。结果显示,加州鲈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及蛋白质效率(PER)均随蚕粉替代水平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其WGR、SGR和PER均在蚕粉替代水平为30%时达到最大(分别为227.87%、1.98%/d和164.55%)(P0.05);饲料系数(FCR)则随蚕粉替代水平的升高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且在蚕粉替代水平为30%时达到最低(为1.43)(P0.05);肥满度(CF)、肝体比(HSI)、脏体比(VSI)则随蚕粉替代水平的升高而呈先上升后下降并趋于稳定的趋势(P0.05);实验期间各组实验鱼的成活率(SR)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二次回归分析可知,加州鲈幼鱼WGR、SGR、FCR及PER最优时饲料的蚕粉替代比例分别为19.90%、22.00%、18.11%和17.90%;加州鲈全鱼粗脂肪含量随蚕粉替代水平的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P0.05),粗蛋白含量随蚕粉替代水平的升高无明显变化(P0.05),水分除蚕粉替代水平为10%和40%组差异显著外(P0.05),其余各实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蚕粉替代水平大于20%时,全鱼灰分显著降低(P0.05)。在本实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实验鱼的生长指标、饲料利用和体成分,饲料中蚕粉适宜的替代水平为17.90%~22.00%。  相似文献   
144.
杨理想  向枭  周兴华  陈建  罗莉 《水产学报》2020,44(5):836-844
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核黄素水平对齐口裂腹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及免疫指标的影响;以540尾健康的齐口裂腹鱼[体质量(10.54±0.01)g]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投喂核黄素水平为0.67、2.96、5.83、9.05、11.58和23.42mg/kg的6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养殖时间56 d。结果显示,齐口裂腹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以及蛋白质效率(PER)均随核黄素添加水平升高呈先升后降趋势,并均在5.83 mg/kg组达到最大且显著高于其余组;饲料系数(FCR)呈先降后升趋势,5.83 mg/kg组达到最低且显著低于其余组;核黄素可显著影响实验鱼的成活率(SR)、肝体指数(HSI)和脏体指数(VSI);核黄素可显著影响实验鱼全鱼粗脂肪含量,但对其粗蛋白质、水分和粗灰分含量无明显影响。肝胰脏核黄素沉积量随着饲料核黄素水平的增加而升高;肝胰脏D-α-氨基氧化酶(DAAO)活性在5.83 mg/kg组时达到最高。血清溶菌酶(LYZ)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随核黄素添加水平的提高而呈先升高后稳定的变化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则随核黄素添加水平的提高而呈先降低后稳定的变化趋势。说明核黄素可有效地提高齐口裂腹鱼随饲料的消化利用率,提高免疫及抗氧化能力,促进其生长。综合考虑,齐口裂腹鱼核黄素添加水平为5.32~5.89 mg/kg。  相似文献   
145.
于2020年春、夏、秋、冬,对重庆迎龙湖水库水质进行调查,分析了浮游生物与水体理化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共检测到浮游植物7门35科125属种,其中绿藻门(46个种属)和硅藻门(41个种属)种类最多;共监测到浮游动物4门33科84属种,原生动物(30个种属)和轮虫(34个种属)种类最多。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660.893 1×104 cells/L,平均生物量为3.611 4 mg/L;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14 039.79 ind./L,平均生物量为4.120 7 mg/L。迎龙湖水库水体为中-富营养,透明度最高为1.65 m,pH值平均值为7.6,水中溶解氧丰富,氮磷含量较高,水体呈富营养化趋势。指出,透明度、叶绿素a以及pH值,是影响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46.
将 5月龄的珍珠玛丽鱼 (Mollienisia velifera )、3月龄的红剑尾鱼 (Xiphophorushelleri )各 10 0尾 ,分别平均分成二组 ,即各设一对照组和一处理组。在处理组的基础饲料中添加 10μg/ gm的甲基睾酮 (Methyltestosterone ) ,饲养 50多天 ,期间观察各组试验鱼的性逆转现象 ,并对其体表及肌肉中所沉积的β-胡萝卜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饲料里添加 10μg/gm的甲基睾酮不能使 5月龄的珍珠玛丽鱼性逆转 ,体色也无明显变化 ;但能使 3月龄的红剑尾鱼全雄化 ,且其群体的体色得到加深  相似文献   
147.
杨理想  徐杭忠  刘长江  王贵龙  艾怡  蒋万胜  罗庆华  李虹  罗莉  向枭 《水产学报》2023,47(10):109614-109614
本试验在大鲵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梯度的维生素C,探究其对机体消化系统各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鱼粉、鸡肉粉等为蛋白源,鱼油为脂肪源配制大鲵基础饲料,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 mg/kg(D1)、150mg/kg(D2)、300mg/kg(D3)、450 mg/kg(D4)、600mg/kg(D5)和750mg/kg(D6)的维生素C(维生素C磷酸酯,35%含量),配制成6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饲喂初始体质量为(34.14±0.15)g 的试验幼鲵。[结果]结果表明:随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幼鲵胃蛋白酶、H+-K+-ATP酶活性均在D3组达到最高,通过对胃切片肌层厚度、绒毛高度等统计,添加300mg/kg维生素C比添加0、600mg/kg更有利于大鲵胃部发育(P<0.05);肠道糜蛋白酶、脂肪酶及Na+-K+-ATP酶活力均呈先升后趋于平稳趋势,在D4组达到最高(P<0.05),对肠道淀粉酶无显著性影响(P>0.05),通过对肠道切片肌层厚度、绒毛高度统计,添加300mg/kg维生素C比添加0、600mg/kg更有利于大鲵肠道发育;胰腺糜蛋白酶及脂肪酶活力均呈先升后趋于平稳趋势,分别在D3、D4组达到最大(P<0.05),对胰腺淀粉酶无显著性影响(P>0.05);肝脏MDA、AST和ALT活性均呈先降后升趋势,并均在D3组达到最低,而CAT、T-SOD、ACP及AKP则呈先升后降的趋势,CAT、T-SOD、ACP在D4组达最高峰,AKP在D3组达最高,通过对肝脏切片发现,添加300mg/kg维生素C相较于添加0、600mg/kg炎性细胞浸润现象明显减少,肝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结论] 综上所述,适量的维生素C可有效的改善大鲵消化道的结构,提高消化酶活性,增强肝脏抗氧化能力,保护肝脏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