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4篇
  1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6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81.
为阐明农田弃耕后土壤质量演变特征,在阴山北麓中段农牧交错区内选择当年耕地、弃耕1 a、2 a、3 a、4 a5种类型土地进行研究,测定弃耕农田0-80 cm层土壤颗粒特征和有机质含量,基于多重分形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土壤粒径分布与有机质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砂粒含量与多重分形参数(D0、D1、α0)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与有机质成极显著负相关;研究区内土壤随着砂粒含量的增加,土壤粒径分布范围逐步变宽,分布越离散,土壤向粗粒化方向演替。随着弃耕年限的延长,表层(0-10 cm)土壤表现出黏粒、有机质含量呈一致减少趋势,黏粒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可以考虑用黏粒含量反应土壤有机质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2.
河南省的南阳牛、郏县红牛是由河南省经过长期不断选育而形成的地方优良品种。近年来,由于牛肉需求的不断加大以及对牛肉品质要求的提高,同时由于河南肉牛的遗传改良基础好,培育具有优良肉质的新品种成为当前河南省育种产业的首要任务,与此同时,河南肉牛产业也凸显了一些新的问题。因此,本文综述了河南省肉牛遗传育种现状、遗传育种相关研究进展以及遗传育种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下一步河南省地方牛种质研究及创新利用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3.
郏县红牛作为我国优良的地方黄牛品种之一,其肉质细嫩,风味独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繁殖技术在郏县红牛上的成功运用,有效且快速的建立起扩繁体系,使郏县红牛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保护。本文对已经成功应用于郏县红牛的同期发情、超数排卵、体外受精、胚胎冷冻和体细胞克隆技术五个方面进行综述,同时对未来郏县红牛产业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4.
DNA聚合酶β(DNA polymerase beta,POLB) 属于DNA聚合酶X家族中的一员,主要参与真核生物DNA的复制、DNA损伤修复、基因重组以及细胞周期调控等多种生物代谢过程。POLB所在的DNA修复基因与癌基因、抑癌基因、细胞周期调节基因以及细胞凋亡基因共同维持着细胞基因组的稳定性和完整性。若特异性敲除POLB会导致胚胎致死。近年来研究发现,POLB与细胞的生长发育、周期调控等息息相关。POLB表达下降使得上述的癌基因、抑癌基因受到损伤后却不能得到正确修复,从而导致细胞周期的紊乱、增殖失控。因此,本文将从POLB的基因结构、生物学功能、POLB在动物方面的研究等几个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阐述其生物学功能,以期更深入了解 POLB,为畜禽品种的改良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5.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常见的产后疾病,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加之抗生素的滥用和耐药菌株的出现,使得寻求子宫内膜炎在分子层面的治疗方法更加迫切,本文就子宫内膜炎的病因、危害、诊断方法及miRNA作为治疗靶点进行阐述,以期为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
为探寻不同载畜率下荒漠草原地表特征变化及其对风蚀作用的影响,以内蒙古荒漠草原(短花针茅为建群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21年5~10月植物群落盖度、枯落物盖度、土壤结皮盖度及裸地率的连续测定和风蚀土的收集,开展不同载畜率下不同高度的风沙通量与地表特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荒漠草原植物生长季,载畜率显著影响地表特征(P<0.05),载畜率增加使植物群落盖度、草层高度、枯落物盖度、土壤结皮盖度降低,裸地率增大;10 cm、30 cm、100 cm三个集沙高度的风沙通量随载畜率增加均呈增加趋势且30 cm高度以下尤其显著(P<0.05)。0~100 cm高度总风沙通量在重度放牧区最高,较对照区增加了69.4%,较轻度、中度放牧区的风沙通量分别增加44.3%、7.6%;不同载畜率下,地表特征对风沙通量有显著影响(典型相关系数0.8960),风沙通量与植物群落盖度、枯落物盖度和土壤结皮盖度均呈负相关,与裸地率呈正相关,其中土壤结皮盖度对风沙通量影响最大(载荷系数为-1.3865)。载畜率梯度干扰下的地表特征对土壤风蚀有直接影响,且干旱环境下的土壤结皮盖度对抑制风蚀有较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87.
基于四子王旗荒漠草原家庭牧场的调研数据和植被监测数据,通过植物群落数量特征计算植物多样性指数,构建草畜平衡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比较第一轮、第二轮草畜平衡奖励在草地植被、草畜能量平衡和经济收入层面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四子王旗草畜平衡区载畜率显著下降,植被高度、盖度、物种数、生物量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显著增加;草畜能量呈夏季能量充足,冬季能量不足的不均衡态,但全年草畜能量趋于平衡;影响牧民收入的主要因素由成本类逐渐转变为牧业规模类和收入类,补贴收入开始显著影响牧民收入。草畜平衡奖励有利于当地植被的生长与恢复,缓解了草畜能量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并改变了牧民收入的经济结构,促进牧民增收和收入结构多元化,补贴收入成为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整体而言,草畜平衡奖励在当地已有一定成效。未来草畜平衡奖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应加强对草畜能量季节不平衡等问题的研究,精细化补助方案,以促进家庭牧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8.
通过Mixture多相流模型和ANSYS软件,旨在探究弯管入流对离心泵固液两相流动特性的影响,并以固液两相流为介质,对3种不同入流条件下的离心泵进行全流道数值模拟,以期获得更准确的结果。重点分析了固体颗粒在离心泵进口段运动分布情况以及叶轮内部流动特性。研究表明:进口弯管与固体颗粒的协同影响使离心泵的扬程和效率有大幅度下降,随着进口弯管角度的增大,固体颗粒会向着进口段外壁面以及叶片吸力面尾部集中,进口弯管为60o时影响最为明显。同时,研究表明:适当增大弯管角度可以减小离心泵隔舌径向力,但在固液两相条件下,随着弯管角度的增大对离心泵内部压力脉动会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9.
为探讨荒漠草原建群种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空间分布的多重分形特征及其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的响应规律,本研究以内蒙古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4个放牧强度,载畜率分别为每公顷每半年0、0.93、1.82和2.71个羊单位,结合变异分析和多重分形研究方法,结果表明: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短花针茅植物种群空间分布存在多重分形特征;伴随放牧强度的增大(轻度放牧除外),短花针茅植物种群空间分布的多重分形复杂性降低:生态位宽度几乎没有变化,空间分布由聚集状态转为均匀状态,个体间的竞争强度增大;轻度放牧下短花针茅植物种群空间分布多重分形特征最为复杂:生态位宽度降低,空间分布聚集特征最明显,个体间的竞争强度最小.无论放牧强度如何变化,短花针茅植物种群在植物群落中的主导地位没有改变,空间分布的整体特征是以大概率子集空间分布为主.  相似文献   
90.
为阐释荒漠草原不同矮小型针茅属为建群种的植物群落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本文以荒漠草原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小针茅(Stipa klemenzii)、沙生针茅(Stipa glareosa)和戈壁针茅(Stipa gobica)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结合建群种、共有种及群落物种的重要值特征综合分析植物群落各成员型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结果表明:(1)4种矮小型针茅属植物的重要值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小针茅≥戈壁针茅≥沙生针茅>短花针茅;(2)不同植物群落中共有种的重要值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群落中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和银灰旋花(Convolvulus ammannii)的作用相对较大,而猪毛菜(Salsola collina)的作用相对较小;(3)4种矮小型针茅属植物在群落中重要值的排序均较靠前,小针茅在植物群落中的重要值最大。研究结果可为荒漠草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