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35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5篇
  2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97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1 毫秒
31.
采用静水法生物测试,研究了Cu2+和Cd2+对克氏原螯虾幼虾(体重0.0142~0.0308g)的急性毒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对Cu2+、Cd2+均会产生较强的毒性效应,其对Cu2+、Cd2+的耐受性随接触时间延长而明显降低。Cu2+对克氏原螯虾幼虾24h、48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0.854mg/L、10.595mg/L;Cd2+对克氏原螯虾幼虾24h、48h、72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5.315mg/L、1.371mg/L和0.414mg/L。Cu2+、Cd2+对其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0.375mg/L、0.027mg/L,为相应渔业水质标准的3.8倍和5.5倍,表明克氏原螯虾具有较强耐受Cu2+和Cd2+污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32.
燃烧室形状对105型柴油机缸内气体流动和排放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燃烧室形状对柴油机缺内气体流动和排放特性的影响。用三维有限元程序,在不喷射燃油的情况下,系统地分析了缺内气体涡流、挤流、湍流等参数随曲轴转角的变化关系,并在单缸105型柴油机上进行了性能试验,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优化燃烧室内何形状可以处长缸内高涡流的持续时间,活跃燃烧后期的扩散燃烧。通过延迟喷油定时,可以达到NOx、烟度和油耗的良好折中。  相似文献   
33.
明确桓仁林下参土壤肥力状况,并科学指导林下参选林及护育。以桓仁地区19个林下参基地为评价对象,在常规养分指标基础上引入土壤微量元素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度函数及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方法,对桓仁地区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桓仁地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为115.33g/kg和53.04g/kg,高于国家一级标准;碱解氮、有效钾及铜的含量均高于国家一级水平;单个指标隶属度函数与描述性统计结果相一致;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土壤肥力指标得分系数,微量元素(Al、Fe、Mn、Cu、Zn)贡献率占所有肥力指标的49.51%,表明微量元素作为土壤综合肥力评价指标科学合理;利用权重系数和肥力指标隶属度值得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值,八里甸基地最高(0.71)、肖家沟3基地最低(0.56)。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34.
以新鲜鱼油和氧化鱼油为脂肪源,制备6种过氧化水平的饲料,连续饲养初始体质量为(48. 8±0. 6) mg的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 60 d,然后测定沙蚕生长性能、体组成及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当饲料过氧化值(POV)超过7. 74 meq·kg~(-1)时,饲料系数显著上升,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则显著下降;当饲料POV超过11. 38 meq·kg~(-1)时,双齿围沙蚕的存活率、末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下降;沙蚕粗蛋白和体水分随饲料POV升高而逐渐降低,粗脂肪则随饲料POV升高而逐渐升高,灰分含量不受饲料POV显著影响;沙蚕丙二醛(MDA)含量随饲料POV升高而升高,谷胱甘肽(GSH)含量变化趋势与MDA相反,随饲料POV升高而逐渐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分别在饲料POV为11. 38 meq·kg~(-1)和7. 74meq·kg~(-1)时升至最高值。因此,双齿围沙蚕饲料的POV不宜超过7. 74 meq·kg~(-1),最好在4. 12 meq·kg~(-1)以下。  相似文献   
35.
氨氮胁迫与恢复对罗氏沼虾幼虾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度为(25±1)℃、p H为8. 0±0. 5条件下采用生物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氨氮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幼虾半致死浓度,并设置0、0. 43、0. 64、0. 85、1. 06 mg·L~(-1)5个浓度研究氨氮胁迫48 h及恢复48 h对罗氏沼虾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非离子氨对罗氏沼虾幼虾24、48、72、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 25、2. 35、1. 86、1. 54 mg·L~(-1),安全浓度为0. 154 mg·L~(-1)。氨氮胁迫48 h,罗氏沼虾SOD活性显著升高(P 0. 05),而CAT和GSH-Px活性变化不显著(P 0. 05); 0. 43、0. 64、1. 06 mg·L~(-1)氨氮胁迫组罗氏沼虾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氨氮胁迫后恢复48 h,各组SOD活性均较胁迫时显著下降(P 0. 05),但除0. 85 mg·L~(-1)组外的其它试验组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 0. 85、1. 06 mg·L~(-1)组CAT活性较胁迫状态显著下降(P 0. 05);试验组与对照组MDA含量无显著差异(P 0. 05)。结果表明,低浓度氨氮短期胁迫对罗氏沼虾造成的氧化损伤在解除胁迫后可修复,但肌肉仍处于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36.
苜蓿自交亲和性、授粉方式及后代性状分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份不同苜蓿Medicago sativa材料的自交亲和性及授粉方式的研究表明:参试苜蓿材料的自交亲和性存在较大差异,自交亲和指数为0~1.39,其中有2个自交亲和材料(自交亲和指数>1.00),5个自交不亲和材料(1.00≥自交亲和指数>0)和1个极端自交不亲和材料;2个自交亲和材料自交所得S1具有出苗后分批逐渐死亡的自交衰退现象,最终叶片多叶型和枝条高且分枝多型成活率分别仅为34.80%和32.30%;在4种自交授粉方式中兄妹自交结实率最高,适宜在苜蓿自交授粉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7.
38.
为研究日粮磷水平对22~42日龄肉仔鸡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用500只1日龄爱拔益加肉鸡公雏,于1~21日龄统一饲喂相同的玉米—豆粕型配合日粮(含非植酸磷实测值为0.39%),于22日龄从中选取360只鸡,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成10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笼,每个重复笼6只鸡,分别饲喂不添加无机磷的玉米—豆粕型日粮(对照组,含非植酸磷0.09%)及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5%、0.10%、0.15%、0.20%、0.25%、0.30%、0.35%、0.40%和0.45%无机磷(饲料级CaHPO4),饲养21 d。结果表明,日粮添加适宜水平的无机磷可显著提高42日龄肉仔鸡屠宰率和全净膛率(P<0.1),但日粮磷水平对42日龄肉仔鸡肉品质各指标及其他胴体性能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1)。  相似文献   
39.
用378只22日龄商品代AA肉公鸡进行静脉注射试验,研究不同锌源与锌水平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及组织锌含量的影响。采用4种锌源(ZnSO4·7H2O、弱络合强度Zn-AA C、中等络合强度Zn-Pro B和偏极强络合强度Zn-Pro A)与3个日粮锌吸收率(0%、6%和12%)静脉注射锌水平构成的4×3两因子安排的完全随机设计,将22日龄肉公鸡按体重随机分成9个组(每组7个重复笼,每个重复笼6只鸡),分别翅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或在生理盐水中溶解硫酸锌及弱、中等和偏极强络合强度有机锌源的注射液12 d。结果表明,锌源显著影响(P<0.10)注射后6 d胫骨灰锌含量,但对肉仔鸡注射后1~6 d和7~12 d的日采食量、日增重、料重比、第6 天胰脏锌及第12 天胰脏锌和胫骨灰锌均无显著影响(P>0.10);锌水平显著影响(P<0.10)肉仔鸡注射后1~6 d的日增重和料重比、第6和12天的胰脏锌和胫骨灰锌,而对肉仔鸡注射后1~6 d日采食量和7~12 d的日采食量、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10);锌源与锌水平互作对肉仔鸡注射后以上各观测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10)。偏极强络合强度有机锌源组鸡胫骨灰锌含量显著低于弱络合强度有机锌源组和中等络合强度有机锌源组(P<0.10),且有低于无机硫酸锌组的趋势(P>0.10)。对照组肉仔鸡的日增重显著低于注射锌吸收率6%组(P<0.10),其料重比显著高于注射锌吸收率6%与12%组(P<0.10),其它锌吸收率注射水平组之间鸡的日增与重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10);随着注射锌水平的升高,肉仔鸡注射后第6、12天胰脏和胫骨灰锌含量呈线性升高(P<0.10)。本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胰脏锌和生长性能而言,静脉注射后第6天的胫骨灰锌能更敏感地反映出不同锌源对肉仔鸡生物学利用性的差异,而偏极强络合强度的有机锌最不利于肉仔鸡体组织的利用。  相似文献   
40.
研究日粮锌水平对4~6周龄肉仔鸡生长性能、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360只1日龄Arbor Acres(AA)肉公雏,0~3周龄统一饲喂同种日粮(含锌86.25 mg/kg),于22日龄从中选取288只鸡按体重随机分成8个处理,每个处理分6个重复笼饲养,每个重复笼6只鸡。分别饲喂不添加锌的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对照组,含锌27.66 mg/kg)和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0、40、60、80、100、120和140 mg/kg锌(试剂级硫酸锌)日粮。试验期21 d。研究结果表明,日粮锌水平对4~6周龄肉仔鸡生长和胴体性能均无显著影响(P>0.10),但日粮中添加适宜水平的锌可显著降低肉仔鸡胸肌、腿肌的滴水损失和胸肌丙二醛含量,提高胸肌L*值(P<0.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