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畜牧兽医   2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上海市普陀区某宠物医院2016年1-12月接诊疑似犬细小病毒病263例,通过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确诊252例。调查表明,该病临床上以出血性肠炎或心肌炎为主要特征,一般春冬两季多发,纯种犬发病率高于杂种犬,公犬发病率高于母犬,3月龄犬发病率最高。通过分析该地区犬细小病毒病发病流行特点,进行针对性免疫预防,为该地区犬细小病毒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表达猪细小病毒VP2基因重组伪狂犬病毒转移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已发表的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NADL-2株全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用PCR方法扩增出PPVVP2基因,将其克隆入pGEM-T载体中,获得了VP2基因的转移载体质粒,命名为pVP2。对含伪狂犬病病毒Min-A株gD、gI、gE、11K全基因,gG、28K基因部分编码区的质粒pPR128进行改造,用StuⅠ和SphⅠ双酶切,切去部分gI,gE基因。把两端带有StuⅠ和SphⅠ酶切位点的细小病毒VP2基因插入,构建了含VP2基因的转移载体pPR-VP2。  相似文献   
23.
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有效途径。只有优质的疫苗、良好的运输和保存条件及正确的使用方法,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预防效果。在动物生产中因种种因素造成的免疫失败时有发生,如何正确使用疫苗是一个令人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24.
母猪分娩后进入泌乳期,不但要有足够的泌乳量,保证仔猪正常生长发育,还要保持一定体况,以便在下一个配种期内能够正常发情和排卵.然而,临床实践中,断奶母猪不发情的病例较多,为此,本文就2007年黄泛区农场1500头基础母猪繁殖数据予以统计分析,发现营养、疾病、气候等因素在综合制约断奶母猪的发情,现将有关调查报告总结如下,以期对养殖户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5.
通过酶切、补平、连接的方法对PUSK 载体质粒进行改造,消除了该载体上的BamHⅠ和HindⅢ两酶切位点。根据pAcGFP1 C1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分别在上、下游引物的5′端引入了NotⅠ酶切位点,通过PCR扩增将目的基因AcGFP(包括GFP、CMV、MCS、SV40 Poly(A))克隆入经改造的PUSK载体内,构建了转移载体质粒PUSG。利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转移载体质粒PUSG与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组DNA共转染PK 15细胞。于荧光显微镜下48 h便能观察到绿色荧光,用吸管将有荧光的病变细胞吸出,经连续传代3次得到了纯化病毒。重组病毒的获得为下一步研制二价或多价疫苗的筛选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26.
河南副猪嗜血杆菌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调查了河南周口、安阳、新乡、濮阳、驻马店、南阳等6个市60个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流行情况.采集病猪组织样品共96份进行副猪嗜血杆菌分离;对疑似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化特性鉴定;最终分离鉴定到30株副猪嗜血杆菌,分离率为31.25%;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型鉴定、致病性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30株分离株中血清4型有6株,5型5株,9、11、13、14、15型各1株,其余13株未能鉴定出血清型.血清型5、13、14菌株和5个未能定型的菌株能引起小鼠全部死亡,其他菌株对小鼠致病性不强.药敏试验结果表明,63%以上的菌株除对庆大霉素、头孢喹诺高度敏感外,对其他药物敏感性不高.本调查结果将对河南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7.
生物芯片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影响最深远的重大科技进展之一,是融微电子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为一体的高度交叉的新技术,具有重大的基础研究价值,又具有明显的产业化前景。文章就生物芯片应用方面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8.
为建立运用多重PCR和基因芯片技术同时检测5种猪繁殖障碍性病毒病的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猪瘟病毒(CSFV)、猪细小病毒(PP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EV)及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与探针,制备相应的寡核苷酸芯片,检测了5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病毒的标准毒株,并对16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通过多重PCR扩增出带有荧光标记的5种病毒的特异性基因片段,并与固定有特异性探针的基因芯片杂交。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结合基因芯片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稳定性好,灵敏度可达10~2拷贝/μL。16份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阳性率达87.5%(14/16)。以上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可高效检测以上5种病毒,为其临床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9.
为建立运用多重PCR和基因芯片技术同时检测5种猪繁殖障碍性病毒病的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猪瘟病毒(CSFV)、猪细小病毒(PP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EV)及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与探针,制备相应的寡核苷酸芯片,检测了5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病毒的标准毒株,并对16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通过多重PCR扩增出带有荧光标记的5种病毒的特异性基因片段,并与固定有特异性探针的基因芯片杂交。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结合基因芯片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稳定性好,灵敏度可达10~2拷贝/μL。16份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阳性率达87.5%(14/16)。以上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可高效检测以上5种病毒,为其临床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0.
母猪分娩后进入泌乳期,不但要有足够的泌乳量.保证仔猪正常生长发育,还要保持一定体况,以便在下一个配种期内能够正常发情和排卵。然而,临床实践中,断奶母猪不发情的病例较多,为此,本文就2007年黄泛区农场1500头基础母猪繁殖数据予以统计分析.发现营养、疾病、气候等因素在综合制约断奶母猪的发情,现将有关调查报告总结如下,以期对养殖户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