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7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我国大兴安岭林区有一片长150公里,宽20公里的绿色林带——红花尔基樟子松林,是世界稀有、亚洲最大、我国惟一集中成片的天然樟子松母树林带。它不仅为国家建设提供优质的木材,而且还为“三北”防护体系提供优良树种,堪称“国宝”。为了保护这片绿色宝库,内蒙...  相似文献   
12.
青贮饲料是将新鲜的青绿饲料作物、牧草、野草及收获籽实后的青玉米秸和各种藤蔓植物等,切碎装入青贮窖内、塔内、拉伸膜包被.隔绝空气,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制的一种具有特殊气味、适口性好、营养丰富的饲料.它基本上保持了青绿饲料原有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3.
以猪伪狂犬病病毒(PRV)Min-A株pMD-gE质粒为模板,利用所合成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了1 000 bp的DNA片段,并将其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0a中,转化到大肠杆菌中进行了原核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了抗原性分析;在此基础上,用纯化的gE蛋白免疫BALB/c小鼠,筛选和鉴定了分泌抗gE蛋白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结果显示,原核表达的gE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其分子质量为46 ku。筛选获得3株分泌抗gE蛋白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实,所获得的3株单抗具有良好的特异免疫反应原性。3株单抗均为IgG1亚类,且轻链均为κ链。  相似文献   
14.
在大兴安岭西侧的内蒙古鄂温克旗境内,有条东西走向,长185公里宽20公里的绿色“屏障”,这就是我国唯一的、也是亚洲最大的樟子松林带。多年来,这条“屏障”不仅为呼伦贝尔大草原挡风遮沙,也为祖国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了加强对林带的保护工作,从1971年起,森警呼伦贝尔  相似文献   
15.
扎兰屯市林业局走出低谷现生机吴国军扎兰屯市林业局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认真贯彻《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深化林业改革,大胆冲破旧的思想束缚和封闭的管理体制的约束,成立了林业开发总公司,提出“总体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总体发展框架,本着“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16.
杜仲叶中绿原酸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相结合,建立一种新的、简单快捷的杜仲液提取液绿原酸检测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杜仲叶提取液绿原酸含量。采用方法:(1)绘制绿原酸标准曲线:分别绘制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绿原酸标准曲线并考察每种检测方法的线性关系;(2)研究两种检测方法是否存在关系:探索杜仲叶提取液中绿原酸吸光度值与对应峰面积是否存在关系。结果:(1)紫外分光光度法标准曲线方程:y=22.6442x-0.2039,r=0.9999(n=6)。绿原酸浓度在5~40μg/m 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标准曲线方程:y=0.0653x+0.6412,r=0.9994(n=6)。绿原酸浓度在5~40μg/m 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2)杜仲叶提取液中绿原酸吸光度值(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对应峰面积(高效液相色谱法)存在关系,关系方程为:y=228.66x-14.538,r=0.9995(n=6)。结论:本试验建立了一种新的绿原酸检测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杜仲叶提取液绿原酸含量。  相似文献   
17.
通过扫描电镜对3个产地的红花进行对比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个产地栽培红花的花粉粒均为近球形,萌发孔为3个,表面具瘤状、刺状、穴状纹饰。但在萌发孔形态和表面纹饰等方面仍有区别。说明生境未改变红花的主要遗传性状,但不同产地的红花在形态上存在细微的差异,可作为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垄沟集雨栽培条件下冬油菜蕾薹期的适宜补灌量,设置垄沟集雨雨养(T1)、垄沟集雨补灌60 mm(T2)和120 mm(T3)3个处理,并设平作补灌120 mm作为对照(CK),通过2年田间试验,系统地对比分析了不同补灌处理对冬油菜0~30 cm和30~100 cm土层的平均土壤含水率、地上部干物质量、主根性状和侧根密度、产量构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T2和T3处理不同时期0~30 cm土层的平均土壤含水率、花期和角果期地上部干物质量均明显高于T1和CK处理,T2和T3处理角果期的主根直径和干质量、0~10 cm和10~20 cm侧根密度显著增加,且T2和T3处理间不存在显著差异。T2和T3处理能显著增加油菜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T2和T3处理2年平均分别比T1增产50.99%和58.15%,比CK增产53.89%和61.19%;T2和T3处理2年平均水分利用效率比T1分别提高37.28%和25.98%,比CK分别提高92.77%和76.90%。2年中T3处理均能获得最高的籽粒产量,但T3与T2处理间产量不存在显著差异,T3较T2仅增产4.74%,但T2比T3能够减少灌水量60 mm,减少耗水量45.5 mm,水分利用效率提高8.97%。从节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垄沟集雨种植并在蕾薹期补灌60 mm(T2)为较优的冬油菜栽培灌溉措施。  相似文献   
19.
围绕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业大军逐步向城镇或小集镇转移这一新的历史机遇,就如何实现环境美,提高城乡居民身心健康,我们开展了城乡绿化树种生长效果的调查,旨在为城乡建设提供“绿化、美化、香化、彩化”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低水平激光辐照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防治效果,试验以某大型奶牛场的奶牛作为试验动物,通过CMT法筛选出阳性牛12头分成2组用于治疗试验,阴性牛12头分成2组用于预防试验,各组奶牛于每天早晨榨奶后应用低水平激光(650 nm、2.5 m W、30 m W/cm2)照射15 min,连续照射10 d,于照射后第3,5,7,10天进行体细胞测定和乳成分分析,并记录产奶量。结果表明:低水平激光照射后体细胞数下降,产奶量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体细胞数与乳糖水平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干物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乳蛋白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激光辐照可以防治隐性乳房炎,能降低奶牛体细胞数,提高产奶量,对乳品质无不良影响,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