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35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25篇
  18篇
综合类   186篇
农作物   46篇
畜牧兽医   63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吴平 《广东茶业》2007,(2):12-14
微生物在黑茶加工中作用广泛而突出,本文从同属黑茶的"六堡茶"生产过程中的渥堆发酵及陈化过程中的微生物构成入手,以科学研究结论和客观事实为依据,较全面地阐述了微生物种群在形成"六堡茶"品质中的作用及机理,以及微生物种群的生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梧州的地理、气候和土壤特点,得出梧州特有微生物的不可复制性和移植性,离开梧州生产不出纯正"六堡茶"的结论.  相似文献   
422.
以苏姜猪、淮猪后腿肉为研究对象,以普通商品猪后腿肉为对照,通过测定其主要营养成分、颜色、pH值、质构特性、剪切力值、蒸煮损失、滴水损失、流变特性、脂肪酸、氨基酸等指标,研究2种江苏地方特色猪肉的品质特性。结果表明,苏姜猪和淮猪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商品猪(P<0.05);苏姜猪和淮猪的胶原蛋白含量显著小于商品猪(P<0.05);苏姜猪、淮猪的L*值、a*值大于商品猪(P<0.05);苏姜猪、淮猪的硬度、凝聚性、剪切力、蒸煮损失、滴水损失显著小于商品猪(P<0.05),苏姜猪、淮猪的弹性显著大于商品猪(P<0.05);苏姜猪、淮猪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显著高于商品猪(P<0.05);饱和脂肪酸含量苏姜猪、淮猪低于商品猪,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苏姜猪、淮猪高于商品猪,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苏姜猪、淮猪和商品猪均高于饱和脂肪酸含量;鲜味氨基酸含量苏姜猪、淮猪高于商品猪,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23.
摘要:宜油薹1号和宜油薹2号是宜春市科学院选育的富硒早熟菜薹专用型油菜新品种,均具有成熟早、抗病性好、风味佳、商品性好、硒含量高等特点;其中,宜油薹1号播种50 d左右即可采摘菜薹上市,每667 m2产量700 kg左右,硒含量达到0.014 mg/kg以上;宜油薹2号播种65 d左右可以采摘油菜薹上市,每667 m2产量800 kg左右,硒含量达到0.018 mg/kg以上。宜油薹1号和宜油薹2号均适宜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424.
吴平 《现代农业科技》2014,(15):338-339
结合纳雍县农村土地流转现状,指出纳雍县农村承包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合理引导和推进承包土地流转的措施及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5.
吴平 《中国茶叶》2022,(4):50-53
为解决渥堆后拼配六堡茶陈化时间计算问题,文章阐述渥堆后拼配六堡茶的拼配工艺、渥堆前拼配六堡茶陈化时间计算方法、加权平均法及其适用条件,分析、判断出用于拼配的六堡茶半成品的陈化时间具有可加性和独立性。研究提出使用加权平均法计算渥堆后拼配六堡茶的陈化时间,计算方法简单,结果能体现相对重要性,是一个准确的分数度量。应用加权平均法计算渥堆后拼配六堡茶陈化时间,与渥堆前拼配陈化时间的计算方法相衔接,可提高计算方法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426.
钮向中  吴平  贾伟娟  龚佩珍 《蔬菜》2022,(12):77-79
摘要:为实现芦笋周年生产以达到生产效益 最大化,在应用大棚避雨栽培、蘑菇菌渣废料资 源化利用、微滴灌节水灌溉、病虫害绿色防控的 基础上,通过芦笋分批分段、绿色循环高效田间 生产管理和采收,开展芦笋周年绿色循环高效生 产,可以实现667 m2 产量1 500 kg左右、产值2万 元以上,较芦笋传统种植方式增收42.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