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试验旨在研究3~4月龄中国荷斯坦犊牛的适宜饲粮蛋白水平。选取24头65日龄犊牛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19%、21%和23%3种蛋白水平饲粮,分析饲粮蛋白水平对犊牛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19%、21%和23%3种蛋白水平饲粮后,试验全组的日增重分别为(1.19±0.16)kg/d、(1.23±0.16)kg/d、(1.24±0.13)kg/d,组间差异不显著;饲粮蛋白水平对犊牛体斜长显著影响(P<0.05)。血清尿素氮,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含量随着饲粮水平的增加而显著提高(P<0.01);饲粮蛋白质水平对总蛋白,白蛋白,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葡萄糖等的影响不显著。粗蛋白、干物质粗脂肪和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随饲粮蛋白质水平提高而减低。综合试验犊牛日增重、体尺指标、血液指标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等各方面的因素,在本试验条件下19%蛋白水平的饲粮对于3~4月龄犊牛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12.
饲用益生素在畜禽健康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益生素是一种新型无毒、绿色的微生物类饲料添加剂,具有调节动物机体微生态平衡、预防疾病、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动物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功能.因其在使用过程中无毒副作用、无药物残留、不产生耐药性,而成为抗生素的理想替代品,广泛应用于畜禽生产中.文章综述了饲用益生素的起源、种类及作用机理,探讨了益生素在畜禽健康养殖中的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不同磷水平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对肉鸡生长性能和磷利用的影响楼洪兴,吴建良,许松,吕玉丽,许尧兴,许少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杭州,310021)选用500羽1日龄上海101商品黄鸡,以玉米一糠麸一菜豆粕型日粮中有效磷水平和植酸酶添加与否设5个处理,即0.4...  相似文献   
14.
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防治单季稻稻飞虱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防治稻飞虱具有良好的控害增产、减少防治次数及农药用量成本等节本增效作用,并能减少对天敌(蜘蛛)的影响。建议每次使用量以90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5.
选用200羽1日龄艾维茵白羽鸡,在玉米-糠麸-棉、豆粕日粮中,设4个植酸酶添加水平(0、250、500、1000pr/kg)和1个添加磷酸氢钙的标准磷自理进行35d的试验,探讨了植酸酶添加水平对肉鸡生长性能和磷利用的效果。结果指出,植酸酶添加剂量与肉鸡体增重、血清无机磷呈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并与植酸磷表观消化率呈正效应。以体增重为标识,69pr的植酸酶可替代1g由磷酸氢钙提供的无机磷。  相似文献   
16.
杜洛克母猪生长、肥育阶段补充维生素E和维生素C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长猪日粮(含添加剂VE 7 IU/kg)中添加VE 50IU/kg和VC 100 mg/kg,对杜洛克生长母猪的生产性能无明显影响,肥育猪日粮(含添加剂VE 4.9 IU/kg)中添加VE 25 IU/kg和VC 50 mg/kg,可提高日增重8.6%,单位增重的饲料消耗下降11. 7%。表明杜洛克母猪肥育日粮的VE和VC水平可能应高于生长阶段。  相似文献   
17.
吴建良 《中国稻米》2006,12(4):53-55
浙江省绍兴县作为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主要集中在二、三产业,如何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绍兴县在稳定种粮大户的同时,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型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并根据绍兴县实际,提出了“构筑三种粮食生产主体、做好五项政策引导和服务”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8.
添加植酸酶对肉鸡生产性能和磷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选用500羽1日龄上海101商品黄鸡,在玉米-糠麸-菜,豆粕型日粮中分3个有效磷水平(1~28日龄,0.45%,0.36%,0.27%,29~60日龄,0.36%,0.29%,0.23%),添加植酸酶(400pu/kg)设5个处理,进行肉用仔鸡生长性能和磷利用率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有效磷水平日粮添中植酸酶,能提高体增重及饲料利用率,在玉米-糠麸-菜,豆粕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受日粮有效磷水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维生素E对湖羊精液4℃保存效果的影响,在前期筛选的湖羊精液稀释液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0.0、0.3、0.6、0.9、1.2、1.5 mg/mL)的维生素E用于湖羊精液冷藏试验,检测湖羊精子活率和顶体完整率,以及精液中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表明:维生素E的添加显著减少MDA的生成,提高了总抗氧化能力(T-AOC);但维生素E的添加对精子活率和顶体完整率无显著提高,本试验中0.6 mg/mL的添加质量浓度保存效果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质量浓度过高或过低保存效果欠佳。因此,在4℃保存条件下,在湖羊精液稀释液中添加维生素E不能提高精液保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旨在研究断奶前补饲粉状精料和颗粒料对羔羊生长性能及整个胃肠道发育的影响,为颗粒料在幼龄反刍动物上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试验选取18只体重相近、体况良好的新生湖羊(公羔),在其12日龄时与母羊分离,饲喂按一定比例配置好的羊奶粉(羊奶粉:水=1:10)。经过3 d适应期后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 group,n=9)和试验组(treatment group,n=9):对照组羔羊自由采食粉状精料,试验组羔羊自由采食颗粒料。两组羔羊每只每天均给予相同的奶粉量(600 mL·d-1),所有羔羊自由饮水。试验过程每天记录羔羊采食量,每周于晨饲前称量羔羊体重。羔羊42日龄时颈静脉采血后屠宰采样,称量胃肠道各部位重量,采集胃肠道各部位组织样品进行上皮形态测定。结果显示,与补饲粉状精料相比,补饲颗粒料显著增加羔羊第6周龄(P=0.047)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增加羔羊第4(P=0.030)和第5周龄(P=0.019)的平均日增重。早期补饲颗粒料显著增加第4(P=0.048)、5(P<0.001)和6周龄(P<0.001)的羔羊体重。与补饲粉状精料相比,补饲颗粒料对羔羊胃肠道重量和肠道长度无显著(P>0.05)影响;显著增加羔羊瘤胃乳头的长(P<0.001)、宽(P<0.001)和上皮吸收面积(P=0.038),但对瘤胃上皮乳头个数(P=0.230)无显著影响。通过HE染色观察胃肠道上皮结构,结果显示,与补饲粉状精料相比,补饲颗粒料显著增加了羔羊瘤胃上皮颗粒层厚度(P=0.027),但对瘤胃上皮角质层(P=0.577)、棘基层(P=0.153)和上皮总厚度无显著影响(P=0.486)。补饲颗粒料显著增加了羔羊十二指肠绒毛高度(P<0.001)和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P<0.001)、显著降低了十二指肠隐窝深度(P=0.010)。补饲颗粒料显著降低了空肠隐窝深度(P=0.010)、对空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有增加的趋势(P=0.087),但对空肠绒毛高度无显著影响(P=0.258)。补饲颗粒料显著增加了回肠绒毛高度(P<0.001)和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P=0.002),但对回肠隐窝深度(P=0.761)无显著影响。两组羔羊盲肠上皮(P=0.266)和结肠上皮(P=0.526)厚度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与补饲粉状精料相比,补饲颗粒料显著促进了羔羊瘤胃上皮和小肠上皮的发育,但对后肠上皮的发育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