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32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白盆珠水库库区坡面径侵蚀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白盆珠水库库区开展水土流失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选择库区典型的侵蚀地貌类型与植被类型进行降雨-径流-产沙规律的初步研究,通过6外径流小区试验对比,分析了在不同植被条件下产流,产沙的差异,结果表明缺乏地表草本植被的纯飞播造林的水土保持效益十分有限,库区降雨径流产沙是白盆珠水库淤积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32.
广东省土壤铜环境背景值空间变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GIS支持下,结合地统计学软件Surfer对广东省261个土壤剖面的铜环境背景值进行空间变异分析,结果表明:背景浓度高的土壤样品通常位于断裂带、盆地和三角洲地区,并与区域盆地的空间分布对应;铜背景值从A层到C层呈明显的增长趋势,但没有底层富集现象;区域广泛分布的花岗岩和断裂构造的分布是土壤铜元素附存和分布状态的主要影响因素,土壤有机质和粘粒含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土壤铜元素浓度的空间展布。  相似文献   
33.
基于缓冲带的区域土地利用格局梯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州为中心的研究区域是珠江三角洲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土地资源分布和利用的区域性比较明显。该研究区土地资源面临自然环境的改变、城乡建设和农业生产等多方面的需求压力,对区域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格局分析,可以为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空间决策支持依据。以遥感和GIS作为主要的研究手段,通过遥感解译获取6种土地类型的区域分布;在GIS的支持下,以广州主城区为中心作900 m的35个缓冲区,形成35个圈层和幅度带;用梯度分析的方法,利用FRAGSTATS和GIS的扩展模块,在空间组成和空间构型两方面进行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的指数运算。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的破碎化程度、形态特征都有较为明显的梯度性;圈层土地利用格局的梯度性变化强度比幅度带的格局变化程度要更为剧烈。  相似文献   
34.
以GIS为技术支持,完成了以元胞自动机(CA)为模型的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土壤侵蚀空间演化分析。通过对土地利用规划前和规划后不同利用模式制约下侵蚀发展状况的模拟,预测了不同利用模式中各地块单元土壤侵蚀的发展方向,为评价土地利用合理程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5.
在GIS支持下,以生态功能指数(E)作为农业景观生态功能的量度指标,以福建省漳浦县马坪镇作为研究区,划分景观评价单元,在各景观单元评价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作用于景观生态功能的各类指标及其权重,并利用隶属函数计算出各指标对景观生态功能的贡献率,最后计算出每一景观单元E值,并根据其频率分布进行景观生态功能分区,结果符合研究区实际情况,为进一步的景观生态设计和规划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景观生态功能的量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广州市农业表层土壤镉和铅多尺度空间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银华  李铖  李芳柏  程炯  吴志峰 《土壤》2015,47(6):1144-1150
基于广州市2005年641个表层农业土壤样点数据,使用地统计学和多尺度嵌套模型,探讨了土壤Cd和Pb在多粒度尺度上的空间结构并进行插值估计。研究发现,随着空间粒度由粗到细,土壤Cd和Pb空间相关性依次减弱,半方差函数对重金属空间变异的代表性依次增强。多尺度嵌套模型插值效果略优于单尺度的普通克里格法,前者插值结果显示:广州农业土壤Cd和Pb含量普遍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Cd超标区主要位于中心城区的菜地,少量位于从化区、南沙区以及花都区与白云区交界。  相似文献   
37.
论福建茶文化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茶文化旅游的内涵出发,分析开展茶文化旅游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对福建茶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及问题作出总结。最后就持续发展茶文化旅游提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文素质以及强化品牌推广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8.
以广州市为例 ,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水土流失的现状与特点 ,针对采石取土、修路、开发区建设和坡耕地等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 ,提出了三角洲地区的一般治理措施 ,并对其水土保持效益进行了评价。这将有助于推动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39.
1基本情况 2009年3月至2010年6月,某养猪场从皖北及豫南地区先后弓I进后备母猪152头,长白种公猪4头,约克夏种公猪3头。加上原来12头老母猪及架子猪等,共计240头。种猪的引进未采取任何检疫措施,饲养管理水平一般,  相似文献   
40.
时空协同的地块尺度作物分布遥感提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地块尺度作物分布信息清晰直观地反映了农田位置、空间形态等空间细节和种植类型信息,对精准农业管理、种植补贴发放和农业资源调查等具有重要价值。虽然遥感时空协同思路为地块尺度作物分布提取提供了解决方案,但在农田地块提取和时序特征构建方面尚存在不足。该研究基于遥感时空协同的思路,以Google Earth高空间分辨率影像为底图,利用擅于学习影像视觉特征的D-LinkNet深度学习模型,快速、精准提取农田地块形态;以地块为观测单元,利用Landsat8和Sentinel-2多源遥感的"碎片化"无云数据构建地块时序数据集,基于加权Double-Logistic函数重建地块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时序曲线;提取地块物候特征和多时相光谱特征,经过特征优选和随机森林分类模型构建,开展地块尺度作物分布制图。以广西扶绥县为研究区开展试验,共提取地块43.7万个,边界准确率为84.54%,相较于常规基于多尺度分割的地块提取,基于D-LinkNet的地块提取方法直接排除了非农田地物的干扰,地块形态与现实情况符合度更高;地块NDVI时间序列重建结果能够较好地捕捉作物开始生长、旺盛期、成熟收获期的动态变化趋势;分类特征重要性评价结果显示,红边特征、与时间相关的物候特征在分类中发挥重要作用,当联合物候特征和光谱特征时分类效果最佳;根据特征重要性分析不同特征数量情况下的分类精度,当特征数量大于40维时,作物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保持稳定,总体分类精度维持在88%左右;对扶绥县地块尺度作物分布进行制图,提取甘蔗地块277 421个、水稻地块33 747个、香蕉地块4 973个、柑橘地块102 055个,分别占农田地块总数的63.48%、7.72%、1.14%、23.35%,种植面积占比分别为69.78%、7.12%、1.71%、18.06%。该研究在理论上构建了遥感时空协同的地块尺度作物分类模型,为大范围、地块尺度作物分布遥感提取提供了实用化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