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4篇
林业   1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8篇
  20篇
综合类   84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天空地遥感大数据赋能果园生产精准管理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水果产业是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在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面对新的产业发展困境,推进果园生产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数字化改造,构建现代化数字果园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文章提出了天空地遥感大数据驱动的果园生产精准管理新模式,以"数据—知识—决策"为主线,以果园生产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目标,推进农业信息技术、农学农艺与农机装备的融合应用。【结果 /结论】利用航天遥感(天)、航空遥感(空)、地面物联网(地)一体化的技术手段,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果园智能感知技术体系,进行果园数量、空间位置与地理环境的精准感知与信息获取,解决"数据从哪里来"的基础问题;集成天空地遥感大数据、果树模型、图像视频识别、深度学习与数据挖掘等方法,构建果树长势、病虫害、水肥、产量等监测专有模型和算法,实现果园生产的快速监测与诊断,解决"数据怎么用"的关键问题;结合自动控制、传感器、农机装备等,利用数据赋能作业装备,实现果园生产的精准和无人作业,解决"数据如何服务"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2.
农业土地资源遥感研究动态评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作为地球陆地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农业土地系统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与资源安全,科学理解人—地耦合关系具有重要作用。【方法】文章从农业土地系统科学视角出发,系统梳理了农业土地资源遥感的总体框架,围绕4个核心内容的研究现状、进展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论述。【结果】农业土地资源遥感包括资源调查和变化监测两个主要任务,其核心内容包括:耕地资源的数量和空间分布调查、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查、农业土地集约化利用监测、农业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监测等。【结论】面向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智慧农业、农业高质量与绿色发展的迫切需求,农业土地资源遥感需要从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科学视角来开展综合研究,天空地一体化、多源数据、多时空尺度和多技术方法的综合集成将是未来农业土地资源遥感研究的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3.
基于高光谱的冬小麦叶面积指数估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天  吴文斌  周清波  周勇  于雷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0):2085-2092
【目的】冬小麦叶面积指数是评价其长势和预测产量的重要农学参数,高光谱技术监测叶面积指数的方法能够实现快速无损的监测管理。本文旨在将田间监测和高光谱遥感相结合,探索研究中国南方江汉平原地区冬小麦的最佳波段、光谱参数及监测模型。【方法】研究选取江汉平原的湖北省潜江市后湖管理区,利用ASD地物光谱仪和SunScan冠层分析系统在田间对冬小麦的冠层光谱及叶面积指数的变化进行监测,并探讨高光谱植被指数与冬小麦叶面积指数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构建6种植被指数与冬小麦叶面积指数的反演模型。【结果】冬小麦冠层光谱反射率中近红外波段870 nm,红光波谷670 nm,绿光波峰550 nm,蓝光450 nm波段对叶面积指数变化最为敏感,通过构建植被指数与叶面积指数模型,相关性均较好,决定系数(R2)为0.675-0.757,其中NDVI反演模型的R2最高为0.757。【结论】经模型精度检验,NDVI植被指数反演模型的精度较其它模型好,较适合对研究样区的冬小麦进行叶面积指数反演。  相似文献   
154.
植被物候参数遥感提取研究进展评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遥感方法提取植被物候具有宏观、高效、便捷的特点,利用遥感提取植被物候结果可以从较大尺度上研究整个植被生态系统的物候特征。【方法】文章以植被物候遥感提取的过程为线索,采用文献综述法,对植被物候参数遥感提取的各个方面进行阐述。【结果】系统描述了植被物候提取的遥感数据资源,包括遥感专题指数和遥感数据来源;归纳了植被物候遥感提取的技术方法,包括时序植被指数重构技术和植被物候参数提取方法;总结了植被物候遥感提取结果验证途径和误差来源,地面物候观测数据和模型模拟数据是直接验证的途径,他人研究成果和植物生理参量的地面观测数据提供间接验证的途径,误差来源于遥感数据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以及植被物候提取技术方法。最后,针对当前植被物候遥感提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从研究对象、数据来源、技术方法和结果验证这4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结论】尽管植被物候遥感提取的大量研究在理论、技术方法和应用方面都取得明显进展,但在研究对象、数据来源、技术方法和结果验证这些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关键科学问题,需要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5.
我国智慧耕地研究重点方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耕地作为土地科学研究中的重要部分,已成为土地科学研究的热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传统耕地利用面临着诸多问题一直未能有效解决。本文将海量数据、互联通信、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技术运用到传统耕地利用和管理中,解决当前耕地利用急需解决的问题。【方法】通过构建智慧耕地理论框架体系,耦合传统耕地利用与现代科技发展的新兴产物,将现代科学技术有机地融入到传统耕地利用中,解决了传统耕地面临的诸多问题。【结果】在现有土地利用研究基础上,构建了我国智慧耕地发展的框架结构,提出了我国智慧耕地重点研究方向和关键问题。【结论】该研究将有助于提高我国耕地的利用和管理水平,为应对全球变化和国际贸易的冲击,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和解决"三农"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6.
【目的】系统梳理农业机器人研发现状,归纳凝练目前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明确未来发展分析,促进农业机器人更好服务于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智能化水平。【方法】通过对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收集、查阅,总结梳理了当前国内外农业机器人的研究现状与应用现状。【结果】目前农业机器人总体包括植保机器人、采摘机器人、信息采集机器人、移栽嫁接机器人4种典型机器人,机器人的共性系统及关键技术主要包括:自动导航与路径规划、作物目标识别与分析、机械臂自主规划与控制、多机协作和智能交互。【结论】当前农业机器人在农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推广与普及的主要瓶颈是农业机器人的制造成本问题和智能化程度问题,农业机器人未来主要研究方向是低成本高适应性的开放性机器人研究和"农业大脑"智能决策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7.
不同采收方式对烤烟上部叶烟碱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烤烟品种粤烟97上部6片叶在一次性采收和分次采收方式下,叶片中烟碱积累量和叶片干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叶片在烟株上停留时间的延长,烟碱积累量增加.一次性采收烟株总烟碱合成量比分次采收总烟碱合成量多.除顶6叶片可能由于成熟度过高导致烟碱降解转化或者叶片坏死以外,其余叶片烟碱积累量均大于分次采收,且烟碱在顶1、顶2、顶3之间的分配具有明显的顶端优势.一次性采收顶1、顶2、顶3和分次采收顶1叶片干重随在烟株上停留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分次采收顶2、顶3与一次性采收顶4、顶5、顶6叶位均呈前期升高后期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8.
出雏     
胚蛋进入20~21胚龄开始大量出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的出壳很早,而前期一般出雏较慢。如果待到80%~90%的雏鸡毛干后再拣雏,早出壳的雏鸡势必会脱水,因此第一次拣雏要根据出雏情况而定。拣雏时应把脐部收缩良好、绒毛已干的雏鸡拣出来;而脐部愈合不良,尤其是脐部突出肿胀、鲜红光亮、绒毛未干的应留在出雏盘下次再拣。同时要把空蛋壳拣出来,这样蛋盘内比较清洁,同时可避免空蛋壳套叠活胚蛋的现象。拣完第一次雏后可每隔4~5小时拣雏一次,直至出雏完毕。拣雏要注意:(1)拣雏时必须将空蛋壳一同拣出。如果空蛋壳套在活胚蛋上,胚雏只能闷死在双重壳内。(2)有的雏鸡的脐带、脚、颈部等被已破裂的壳内膜缠绕,或者是壳膜粘着雏鸡身体的各部分,应及时解除。(3)在拣雏时出雏器前门和后门最好不要同时开放,否则会增加空气的流量,使箱内温度和胚胎的温度骤然降低。尤其在寒冷的冬季,更要注意防止冷风的侵袭使雏鸡遭受到冷应激。最好在拣雏时提高室温到26℃左右,关闭门窗,保持室温的恒定。(4)拣雏时要轻捷快稳。拣完雏鸡和空壳,将未出壳的胚蛋移放集中起来。但必须注意,剩余胚蛋在盘内的密度要适宜,使胚蛋受温一致、出雏齐整。把蛋盘调理好以后,应放入温度较高的...  相似文献   
159.
1翻蛋的目的翻蛋的目的在于改变胚胎位置,防止胚胎与蛋壳膜粘连,促使羊膜运动,改善羊膜血循环,增强胚胎生命力。同时翻蛋可使箱内各部的胚蛋受热均匀,提高啄壳率、出雏率和雏鸡的整齐度。研究表明,不转蛋会影响局部小血管的扩张和胚胎液的形成,使羊水、尿囊液量和孵化后期的蛋白利用减少,导致胚胎发育缓慢。与翻蛋有关的胚胎发育受阻的主要因素是:尿囊绒毛膜发育缓慢不能合拢,使胚膜气体代谢率降低。局部小血管扩张受阻,限制胚胎对营养物质的摄入量。胚胎不能利用剩余蛋白。2翻蛋的时间范围1~15胚龄,正确的翻蛋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1~7胚龄更是关键时刻,这时的胚胎非常弱小,很多器官尚未具备,活动能力、自体产热能力和其他机能有的还没具备,有的已经具备但很微弱。若孵化箱通风良好、温度均匀且管理良好,16胚龄后,翻蛋的效果不太明显。因为此时胚胎重已达15克左右,各部器官基本健全,生命力逐渐加强,已能有规律地运动。3翻蛋的操作实践证明,以每隔2小时翻蛋一次为宜。翻蛋的角度以前俯后仰各45度角为宜。频繁的翻蛋和不正确的翻蛋能使孵化率和雏鸡品质下降,并能引起鸡胚发育畸形。比如:一个方向的翻蛋容易引起卵黄破裂、血管破裂、尿囊绒毛膜与蛋壳分离,胚胎后...  相似文献   
160.
消息动态     
消息动态@吴文斌@赵平消息动态省委、省政府表彰奖励1996年农业抗灾夺丰收先进单位——省农机局榜上有名1997年8月24日,省委、省政府向各市、地、州委、政府和省级各部门发出《关于表彰奖励1996年农业抗灾夺丰收先进单位的通知》。通知说,省委、省政府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