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1篇
林业   46篇
农学   43篇
基础科学   52篇
  46篇
综合类   290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54篇
畜牧兽医   226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病毒性神经坏死病(viral nervous necrosis,VNN)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海水鱼类传染病,可对多种常见经济鱼类造成危害,给水产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根据2016—2021年全国海水鱼VNN监测结果,对该病的宿主种类、规格、易感水温和季节、流行区域、发病养殖场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该病主要在石斑鱼等海水鱼类苗种中流行,且流行时段长,但主要发生于夏秋水温较高季节,在南方主要海水养殖区域广泛流行。针对VNN在我国的流行规律,提出了加强养殖管理,严格执行苗种检疫,开展VNN免疫学研究等建议,以期为海水鱼VNN的有效防控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22.
采用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3种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和比较中华草龟(Chinemys reevesii)、中华花龟(Ocadia sinensis)及其杂种(Chinemys reevesii♀×Ocadia sinensis♂)F1代养殖群体的体质量(Y)和背甲长(X1)、背甲宽(X2)、壳高(X3)等17个可量性状,研究三者的形态差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杂种龟与母本中华草龟亲缘关系较近,聚成一组,而中华花龟与中华草龟、杂种龟相比,形态差异较大。用逐步判别法构建了3种龟的判别函数,中华草龟、中华花龟及其杂种的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6.7%、95.0%和88.3%,其综合判别率为93.7%,可用于3种龟的初步形态鉴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获得前4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33.81%、11.01%、10.25%,及8.13%,累计贡献率达63.20%,其中对3种龟的形态差异起主要决定作用的是腹甲体型因子。主成分散点图显示,杂种龟与中华草龟、中华花龟均有较大的重叠,中华草龟与中华花龟区分明显。  相似文献   
82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蛋白质水平对黑脊倒刺鲃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蛋白质代谢及肠道形态的影响,旨在探讨黑脊倒刺鲃幼鱼的蛋白质需要量。选择初始体重为(8.4±0.1) g的黑脊倒刺鲃幼鱼45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以红鱼粉和豆粕为蛋白质源,配制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9.83%、33.96%、38.52%、42.43%、46.33%和50.67%的6种等能饲料。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46.33%蛋白质水平组终末体重、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29.83%、33.96%、38.52%和50.67%蛋白质水平组(P<0.05),42.43%、46.33%和50.67%蛋白质水平组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29.83%、33.96%和38.52%蛋白质水平组(P<0.05),42.43%蛋白质水平组蛋白质效率(PER)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9.83%蛋白质水平组肠长指数(ILI)均显著低其他各组(P<0.05),38.52%、42.43%、46.33%和50.67%蛋白质水平组肥满度(CF)显著高于29.83...  相似文献   
824.
为探讨饲料中添加藻粉对半刺厚唇鱼生长性能、肠道结构的影响。我们设计1号(基础料)、2号(基础料+5%小球藻)、3号(基础料+5%螺旋藻)3个组别,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300尾鱼,养殖周期为90 d。在试验周期内,2号半刺厚唇鱼的尾绝对增重最大,增重率达到187.96%,显著高于1号、3号;2号、3号丰满度、内脏比显著低于1号;各组别成活率都较高,差异不显著;2号饲料系数最低,为1.70,显著低于1号的1.86、3号的1.81。2号肠道结构完整,杯状细胞含量多,肠绒毛排列整齐且高度最大,褶皱个数最多。根据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学指标分析,饲料中添加适量小球藻,有利于半刺厚唇鱼的生长。  相似文献   
825.
加快发展旱地稻,是稳定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的重大课题和迫切需要。本文在梳理国内外旱地稻研究、生产情况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安徽发展旱地稻的重大意义和前景,深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加快发展旱地稻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826.
为进一步优化南方马口鱼人工繁育技术,以雌鱼重30±3 g、雄鱼重50±3 g规格的南方马口鱼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不同催产激素组合对亲鱼催产及孵化效果的影响,并比较分析了产后护理对降低人工繁殖操作影响的效果。结果表明:南方马口鱼的最佳催产激素配伍为5μg/kg LRH-A2+1 000 IU/kg HCG,催产率达到100%,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93.47%和91.17%;与2020年采用DOM+LRH-A2的催产药物组合进行人工繁育的记录相比,2021年采用最佳催产激素配伍的雌鱼生产效率提升了53.2%,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提升了10、7.0和4.3个百分点;与传统的产后护理相比,优化的产后护理有效降低了亲鱼的损耗,存活率提高了15.4个百分点,说明科学有效的产后护理措施将有助于促进亲鱼快速恢复体质,降低繁殖生产带来的应激损失。  相似文献   
827.
沙棘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沙棘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涉及组织培养、原生质体操作与基因工程,以及分子标记技术在沙棘遗传多样性检测、亲缘关系分析、性别鉴定的应用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