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6篇
农学   12篇
  1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48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吴海英 《北京农业》2011,(36):164-165
水分是中低产田小麦产量提高的最大制约因素。在栽培上,以节水为中心,合理运筹土壤、肥料、种子等生产要素,提高水分利用率,是中低产田小麦增产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2.
<正>为使基层动物防疫员更好地做好动物的强制免疫工作,承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有关技术规范和实际工作经验,组织人员编写了《动物强制免疫使用技术指南》,供大家参考。1强免疫苗使用组合及方法  相似文献   
23.
为降低白灵菇生产成本、促进白灵菇产业多区域发展,本研究以白灵菇JKBL2为供试菌株,对已报道的十种与木腐相关基因的数量进行比较分析,设置5种玉米芯木屑不同配比基质的处理,分别为T1(73%:0%)、T2(60%:0%)、T3(0%:73%)、T4(60%:15%)、T5(50%:30%),以100%木屑基质为对照(CK...  相似文献   
24.
南豆5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大豆新品种“南豆5号”属早熟品种,春播生育期95-100d,夏播生育期75-80d.该品种抗病毒,抗倒伏。蛋白质含量48.5%,脂肪含量16.9%,属高蛋白优质新品种。2001—2002年参加全省早熟组区试,平均产量163.8kg/667m^2,比对照“成豆8号”增产24.8%;2002年在四川省5个生态区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69.98kg/667m^2,比对照“成豆8号”增产27.15%。选用该品种在春、夏、秋三季进行空闲地净作、幼林地间作、田埂豆或土边豆等方式种植,均能获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25.
吴海英  张明荣 《杂粮作物》2009,29(5):358-360
1四川大豆需求现状 中国大豆缺口量很大,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主要靠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近年来,我国进口大豆呈逐年剧增趋势,至2008年中国进口大豆已达到3413万t。据美国农业部在2006年2月份的长期趋势展望报告中预测,十年之后中国的大豆进口量将增加到5720万t水平。  相似文献   
26.
阐述2012年度四川大豆生产情况、生产特点,分析四川大豆播种面积不断扩大和单产水平稳步提高的原因,通过深入调研找到了限制四川大豆生产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7.
四川大豆生产近十年来得到较快发展四川大豆生产近十年来得到较快发展,2016年全省大豆播种面积扩大到663663.8万亩万亩。但面临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面临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新时期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发展,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技术已经不能适应大豆生产快速发展的需要应大豆生产快速发展的需要。文中就发展四川大豆生产的意义、优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对策展对策。  相似文献   
28.
中学历史教学涉及的是相关的历史知识,但同时具有使学生学会学习、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历史教学,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了解人类的过去;又能够促进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发展和历史意识的形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使学生学会以全面、客观、辨证、发展的眼光来认识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29.
一、四川豆类作物生产现状四川豆类作物种类较多,种植面积较大的有大豆、蚕豆、豌豆、绿豆、红小豆等。据四川省农业统计年鉴:2004年全省大豆播种面积为302万亩(1亩=1/15公顷,下同),平均亩产162公  相似文献   
30.
介绍玉米/大豆套种的生产技术,提出选用配套高产良种、严把大豆高产播期、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增施肥料,培育壮苗以及加强田间管理等方法以确保大豆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