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5篇
综合类   53篇
水产渔业   88篇
畜牧兽医   1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嗜水气单胞菌对剑尾鱼的致病性及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GYK1、Q1、B7三株毒力不同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对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GYK1、Q1、B7三株菌之间毒力存在明显差异:以GYK1毒力最强,Q1毒力次之,B7毒力最弱.感染发病鱼呈现接种部位溃疡、腹水、败血等明显症状.病理组织学变化以全身溶血性贫血和广泛的组织细胞变性、坏死为主.  相似文献   
92.
采用盐析法提取3株海水鱼类致病性弧菌的胞外产物(ECPs),并应用草鱼吻端成纤维(PSF)细胞分别对ECPs进行细胞毒性分析。结果表明,3种ECPs对PSF细胞都有毒性作用,可引起不同类型的细胞病变,且不同ECPs导致细胞可见病变的浓度不同:副溶血弧菌AnGS020501在0.125μg/mL时可致细胞病变,哈维氏弧菌EcGY020401的致细胞病变浓度为2.0μg/mL,哈维氏弧菌SpGY020601为4.0μg/mL。溶血性和动物毒性研究表明,3种ECPs细胞毒性与溶血性、动物毒性有一定的相关性。PSF细胞可应用于弧菌ECPs的体外毒性评价中。  相似文献   
93.
小瓜虫病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危害淡水养殖鱼类的主要寄生虫病。美国农业部水生动物健康研究所、佐治亚大学兽医学院和康奈尔大学兽医学院3家研究机构在鱼类小瓜虫病及疫苗研究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为提升我国鱼类寄生虫研究水平,我们访问了此3家小瓜虫病研究机构,并与美国小瓜虫研究学者进行了交流。在总结了访美收获的基础上,介绍了小瓜虫的研究进展,并就我国小瓜虫疫苗研究需要的科研设施建设、突破的主攻方向及国内外合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4.
95.
使用常规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鳜胸腺进行研究。观察到鳜胸腺位于鳃盖与背的联合处,呈三角形,对称分布;胸腺实质随年龄增长分叶逐渐明显,大体可分三个区,外区、中区和内区,中区和内区分别相当于哺乳动物的皮质区和髓质区。外区主要由扁平上皮细胞和粘液细胞组成,中区可观察到大量网状纤维和淋巴细胞,内区主要由排列较疏松的淋巴细胞组成。此外,光镜下还观察到哈氏小体和髓质上皮囊的存在。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胸腺中抗体分泌细胞主要分布在外区和中区,胸腺分叶部位尤为明显。阳性细胞胞膜着色明显,呈清晰棕黄色。  相似文献   
96.
珠江三角洲地区鳜鱼病害现状及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7.
1994年以来,广东省桂花鱼(学名鳜鱼)养殖主产区暴发了大规模的流行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控制此病提供依据,我们开展了病因探讨,经跟踪调查与试验分析,归纳出与病因相关的因素或特性。  相似文献   
98.
选取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h)的4种主要胞外毒力因子(气溶素、溶血素、胞外蛋白酶和细胞毒性肠毒)设计合成4对引物,对2008—2009年广东、江西两省的临床分离菌株进行检测,评价菌株毒力基因的分布特征及其毒力强弱。60株临床分离株中,具有4种毒力基因(aer+hly A+epa+act+)的菌株占58.33%(35/60),是主要毒力基因型;其他25株的毒力基因有不同数量缺失。不同基因型的代表菌株对剑尾鱼攻击试验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因子之间表现出协同作用,aer+hly A+epa+act+型的毒力最强,对剑尾鱼的致死率最高。  相似文献   
99.
不同配比菜粕发酵的抗营养因子脱除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8个不同处理的菜粕固态发酵过程,经过72 h发酵,比较不同处理发酵产物的硫苷、异硫氰酸酯和噁唑烷硫酮等3种主要抗营养因子的含量,从而筛选一个最低抗营养因子含量和最高营养提升率的处理.结果表明,处理七(菜粕20 kg、菠萝汁7.5 kg、活化剂0.01 kg、菌种0.10 kg、水2.25 kg)的总脱除效果最好,硫苷、异硫氰酸酯和噁唑烷硫酮的脱除率分别为97.79%、100%和100%,而主要营养成分粗蛋白和小肽的含量相应提升了3.71%和195.16%.  相似文献   
100.
为了研究牡蛎养殖过程中副溶血弧菌与水质因子之间的关系,2009年3月到11月从广东阳西某牡蛎养殖场采集牡蛎样品检测其副溶血弧菌的感染情况,并检测水体温度、盐度、pH和溶解氧。实验结果表明:副溶血弧菌总量的检出率为94.38%。水温和副溶血弧菌总量呈正相关,盐度和副溶血弧菌总量呈负相关,pH和溶解氧与副溶血弧菌总量的相关性不明显。对水温和盐度与副溶血弧菌总量的对数进行回归分析,水温和副溶血弧菌浓度的拟合回归方程为:lgVP= 0.093×T-0.685(R2=0.336);盐度和副溶血弧菌浓度的拟合回归方程为:lgVP=1.199+0.116×S-0.004×S2(R2=0.217);水温和盐度对副溶血弧菌浓度的拟合回归方程为:lgVP=-1.941 0.116×T 0.058×S-0.001×S2(R2=0.414)。研究结果可为牡蛎养殖过程中副溶血弧菌的风险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