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8篇
  9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51.
磁珠分离法快速提取大肠杆菌质粒D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单分散羧基功能化纳米磁性粒子为固相载体,PEG/NaCl为结合液,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裂解液中的质粒DNA进行了纯化研究.结果表明:PEG8000质量分数7.5%,NaCl浓度1.25 mol/L,磁珠用量0.9 mg时,在室温下,从1.5 mL大肠杆菌菌液中提取到的质粒DNA量为8.3μg...  相似文献   
52.
丙二烯氧化合酶(allene oxide synthase,AOS)基因是茉莉酸(JA)合成途径中第一个特异性酶,具有调控植物体内JA合成积累的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RACE技术克隆得到了‘西伯利亚’百合Lilium‘Siberia’中的AOS基因,并将其命名为LsAOS。该基因全长1 542 bp,编码513个氨基酸,其蛋白序列与小果野芭蕉的同源性最高,属于不稳定亲水蛋白。通过对‘西伯利亚’百合4个不同花期,9个不同组织器官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后发现,LsAOS在花蕾期中的表达量最高,随着花朵的逐渐开放表达量逐渐下降;LsAOS在叶片中表达水平最高,其次是内瓣、根、茎等。JA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与植物抗逆性和次生代谢反应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AOS基因是JA途径中的关键基因之一,对JA的合成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克隆苦荞FtMYC基因,分析非生物胁迫对FtMYC基因表达及花青素含量的影响。【方法】根据苦荞转录组数据克隆FtMYC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4℃和UV-B胁迫处理芽期苦荞,分析胁迫后苦荞胚轴和子叶中FtMYC基因表达量与花青素积累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苦荞FtMYC基因DNA全长1 309 bp,由1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构成,符合GT-AG剪切原则;c DNA序列包括1个1 287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28个氨基酸;在进化树上它与参与花青素调控的其他MYC蛋白聚为一簇;UV-B逆境胁迫处理下,苦荞胚轴中FtMYC基因表达量与花青素含量变化显著性相关(r=0.798,P<0.05),在子叶中则极显著相关(r=0.887,P<0.01);在4℃冷胁迫处理下苦荞胚轴中FtMYC的表达量与花青素积累没有明显的相关性(r=0.744),但在子叶中FtMYC的基因表达与花青素积累显著性相关(r=0.814,P<0.05)。此外,对FtMYC基因启动子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pFTMYC序列包含TATA-Box和CAAT-Box等启动子核心元件以及与光、低温和胁迫应答等相关的功能元件。【结论】FtMYC基因可通过参与花青素代谢调控来参与苦荞对UV-B和寒冷等非生物胁迫的应答和适应。  相似文献   
54.
怎样織蚕網     
在养蚕生产上全面使用蚕纲除沙,对节省劳力、避免蚕体损伤、保证条条蚕儿结好茧,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很多蚕区人民公社已建立了织纲厂,织制蚕纲及防蝇纲,用以满足防蝇和除沙蚕纲化的需要。为了使这项新的工作能够在蚕区广泛开展起来,特将织纲操作过程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55.
鸡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病又称白冠病或出血病,是由卡氏住白细胞原虫(Leucocytozoon caulleryi)寄生鸡、乌骨鸡、珍珠鸡的血液及内脏器官所引起的疾病。该病主要引起肉鸡的肌肉和内脏器官出血,体重减轻;蛋鸡产蛋减少或停止,给养鸡业造成较大损失。该病最早由Mathis和Leger在越南的鸡体内  相似文献   
56.
微波干燥木材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木材进行干燥处理,使其含水率达到一定的使用要求是保证木制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使用前都要进行干燥。当前,一般是采用热空气加热木材的传统干燥方法,这种方法,不管其热源方式如何,都是用热空气从外部加热木材,使其表面水分蒸发,形成表面和内部含水率梯度,促使水分由内向外扩散达到干燥木材的目的。若使表面蒸发速度与内部扩散速度相平衡,木材加热均匀、温湿度适当,木材就能快速干燥。因此,在干燥木材时,为抑制初期表面水分扩散,应采用高温高湿的方法增加导热系数,但因木材本身导热性能差,这种方法很难实现。1微波干…  相似文献   
57.
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高效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实现了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高效表达的基础上,对表达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根据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扩增到获得去除信号肽后约1.4kb的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片段.以此片段成功地构建了pPIC-End载体.并转化至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GSl 15.经过MD和MM平板筛选和酶活性测定,获得了高效表达的转化子GSl15-pPIC-End I、GSl15-pPIC-EndⅧ和GSl15-pPIC-EndⅧ.在摇瓶培养条件下,酵母工程菌表达优化条件:在pH4~8条件下均能稳定表达,诱导起始OD600=5表达水平最高,甲醇诱导最佳浓度为0.5%~1.O%,于250mL以上摇瓶培养对表达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三种工程菌在优化条件后诱导培养,酶活性可达860.7、760.3和786.2 U,分别为原始菌株酶活(63.78 U)的13.5、11.9和12.3倍.SDS-PAGE分析表明.表达产物分子量约为79.82 kD,热稳定性分析表明该酶在65℃保温30 min,可保持最高酶活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58.
规模化猪场猪瘟防制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猪瘟是猪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它传染性强、致死率高,给养猪造成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至今仍是养猪业的大敌。目前猪瘟在我国广大散养农户已得到基本控制,但在少数规模化猪场仍有发病的报道,特别是在免疫过的猪群中发病,包括初生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的发病死亡,怀孕母猪及后备猪发病死亡、怀孕母猪流产和死胎等。本文就规模化猪场猪瘟防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讨论及建议。1 猪瘟发生的原因1.1 防疫制度不健全,引进猪未进行认真检疫隔离,对外来人员进猪场未进行认真管理。1.2 猪舍通风不好,保温、排粪、排尿设备不良,圈…  相似文献   
59.
为探明一株G^-短杆菌红色素的应用价值,对自松乳菇子实体中分离的该G^-红色细菌种属与红色素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细菌初步鉴定属沙雷氏菌属,其所产红色素包含水可溶及有机溶剂可溶两种组分;该色素不属于黄酮类物质,不同于胡萝卜素,可能属类胡萝卜素衍生物;该红色素可耐短时高温处理,对紫外线、还原剂以及对酸均较稳定,但易被氧化剂,Fe^2 及Cu2 ,散射光所破坏.该色素的变色pH域为8.68~9.94.  相似文献   
60.
四环素类抗生素作为一类广谱抗生素,现已产生严重的耐药性.作为人兽共患病原菌的沙门氏菌,也存在大量这样的耐药菌株,使得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不断上升.本研究对规模化猪场分离的经动物试验和生化试验鉴定的致病性沙门氏菌16株、药敏质控菌ATCC25922和沙门氏菌标准株C79-13对进行了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16株致病性沙门氏菌对四环素类抗生素表现出普遍耐受性,耐药率达100%.其中MIC值>128μg/mL的高耐药菌株13株,高耐药率81.25%;MIC值为32μg/mL的低耐药菌株3株,低耐药率18.75%.设计沙门氏菌四环素抗性基因tetC的引物,对16株致病性沙门氏菌的tetC基因做PCR扩增,结果12株菌获得以质粒为模板长约400bp的特异性扩增产物,未能从染色体扩增到产物.分别对临床分离的1株低耐药菌株(DY1)和1株高耐药菌株(SL1-3)的tetC基因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DY1和SL1-3的tetC的核苷酸同源率为97.7%;菌株DY1与质粒PBR322中tetC的核苷酸同源率为98.7%;菌株SL1-3与质粒pBR322中tetC的核苷酸同源率为98.4%,说明对于耐药程度和地方来源各不相同的菌株,在核苷酸序列上同源率很高.本文用PCR技术对规模化猪场分离的致病性沙门氏菌的四环素耐药基因进行了研究,以期对四环素耐药性的分子流行病学进行监测,克服了药敏试验只能检测耐药表型的缺点,为有效控制沙门氏菌感染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在兽医、食品卫生和公共卫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