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0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桑树细菌性青枯病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树细菌性青枯病是由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严重土传性病害,在我国华南蚕区桑园发病危害尤为严重。从病原菌的分类鉴定和检测技术、桑树的抗性鉴定方法及抗性种质资源评价等方面系统介绍了桑树细菌性青枯病的研究进展。针对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应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深入研究桑树细菌性青枯病病原菌的致病机制以及桑树的抗性遗传规律,选育出具有高产优质性能的抗细菌性青枯病桑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2.
蚕体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不同家蚕品种间的含量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高效提取家蚕幼虫体内的黄酮类化合物及筛选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家蚕品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采用NaNO2-Al(NO3)3-NaOH比色法测定分析16个黄血蚕品种和3个普通白血蚕品种幼虫体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家蚕幼虫粉经超声波预处理20 min后以80%乙醇溶解,当原料质量浓度为25 g/L,在60℃水浴中提取6 h的效果较佳,提取蚕体总黄酮的质量比达到0.473 mg/g。黄血蚕品种幼虫体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极显著高于普通白血蚕品种,两类品种样品中的总黄酮平均质量比分别为0.560、0.513 mg/g。在16个黄血蚕品种中,以来源于东南亚地区的二化性品种幼虫体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较高,是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家蚕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103.
本文详细介绍多倍体杂交桑粤桑11号的品种特点,并总结了该品种育苗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4.
采用紫外分光度法测定了广东省几个桑树青枯病主发地区的青枯病菌液浓度,建立了青枯病菌紫外分光度计菌法对平板记数法的标准曲线,通过分析结果表明青枯病菌液浓度在10^9-10^11cfu/mL之间时,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此方法可用于桑树细菌性青枯病菌茵液的快速粗略计数。  相似文献   
105.
抗氟化物蚕品种筛选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检测新近杂交育成的几个家蚕品种材料对氟化物的耐受性,分别给由这些品种组配的双较原种和四元杂交种舔食100ppm、200ppm和400ppm的NaF,调查它们的眠蚕体重和迟眠蚕数。结果表明,双交原种3743×抗5F、3743×丰1、苏学8×6A、6A×5KB和四元杂交种37抗×86A、丰37×68B对100ppm的氟化物具有很高的耐受性,而且实用经济性状也优于现行的生产种,为培育抗逆性强,丰产性能高的新蚕品种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06.
省蚕学会蚕种学组于1993年8月27日至9月3日和9月5日至9日分成两路,分别到茂名市的高州县、化州县,湛江市的廉江县、遂溪县、海康县、韶关市的翁源县,清远市的英德县、阳山县、清新县等4个市9个县的丝绸公司;及高州县蚕种场、化州县合江蚕种场、茂名市化州蚕种场、廉江县蚕种场、湛江市蚕科所、翁源县蚕种场、英德县蚕种场、阳山县蚕种场、清远市蚕种场等九个场(所)进行了调查考察。考察得到有关市县丝绸公司及蚕种场(所)领导  相似文献   
107.
本文报道了家蚕叶面消毒剂消微灵对家蚕微粒子原虫的消毒效果,并对杀菌机理进行了探索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消微灵对家蚕微粒子原虫有显著、快速的杀灭效果:浓度为50mg/L,作用5min,对孢子的杀灭率可达95%以上;在10%有机物存在的情况下,浓度为75mg/L,作用5min,对孢子的杀灭率达99%。根据光镜和电镜的观察结果,推测消微灵的作用机理是药物通过孢壁进入孢内灭活孢原质达到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108.
根据农作物新品种审定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2007年接受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育成的桑蚕新品种粤蚕8号(越·春5×航诱7·研7)参加省2007-2008年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在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使品种审定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现将二年的品审鉴定工作汇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9.
白僵蚕体内所含的草酸铵为抗惊厥的有效药用成分。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白僵蚕草酸铵的提取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原料质量浓度3个因素进行中心组合试验,建立了草酸铵得率的二次回归方程。此模型拟合性好,通过响应面分析以及岭嵴分析得到了优化组合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提取温度及原料质量浓度对草酸铵得率都有显著影响,当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85℃,提取时间65 min,原料质量浓度43 g/L时,草酸铵得率达到最大值。此条件下草酸铵得率验证值为3.25%,与预测值3.29%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0.
为筛选培育适宜华南蚕区饲养的耐湿性蚕品种,通过历时4年的人工高湿逆境定向培育,对保存的4个日系品种研7、湘A、航7和丹的耐湿性进行改良。结果表明,经过8代的连续添湿,4个品种的虫蛹统一生命率均有所提高,将获得的4个累代添湿品系和对应的原母种同时置于高湿环境中饲育,4个品种的累代添湿品系的虫蛹率较原母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研7 的虫蛹率由38.60%提高到72.13%,提高幅度最大。将累代添湿品系组配成改良粤蚕6号一代杂交种,与原一代杂交种同时在高湿环境中饲育,改良粤蚕6号的生命力和经济性状均有极显著提高。表明累代添湿可以提高蚕品种对高湿环境的耐受性,定向培育耐湿家蚕育种新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