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36篇
基础科学   2篇
  13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经过1986~1989年研究证明,经营笋材兼营林,不会减少楠竹竹材供应,还可提高经济收益1倍以上.经营培育笋材兼营竹林,须掌握3个环节,即调整适于立地条件的林分结构;保持竹林生长旺盛的营养繁殖器官;营林技术与竹林生物规律必须紧密结合.通过丰产措施对比试验:深翻、施肥、除老竹鞭蔸措施,对增产增值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42.
箭竹是大熊猫的主要饲料植物,它生长在我国西南高山地区.在邛崃山、大巴山、巫山和大娄山等地,垂直分布在海拔1500~3500米的高山地带.1974年~1976年,我省岷山山系箭竹普遍开花死亡,使大熊猫缺食饿死60多支.今年我省卧龙、蜂桶寨、九寨沟等大熊猫保护区,又发生箭竹大量开花死亡,使这些地方大熊猫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因此箭竹的开花与复壮,是人们十分关心的事情.  相似文献   
43.
正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仔猪和育肥猪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腹泻、呕吐和脱水为特征。本病于1980年在我国分离出该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目前呈世界流行趋势,已成为全球危害较为严重的病毒性腹泻之一,并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下面,笔者对本病的诊断与防治谈一些粗浅看法:一、临床症状该病潜伏期短的12—18小时,一般为1—8天,多数病例2—4天,不同年龄的猪临床症状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44.
长期施肥对旱地红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探讨长期不同施肥对旱地红壤细菌群落的影响,以中国农业科学院祁阳红壤实验站的冬小麦—夏玉米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选取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施化学氮磷钾肥(NPK)和化学氮磷钾+有机肥配施(NPKM)4个处理,于试验开展25年(2015年)小麦收获后采集各处理0~20 cm的土壤样品,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细菌群落进行测定,并深入揭示影响旱地红壤细菌群落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长期不同施肥显著改变了旱地红壤的化学性质,N和NPK处理的土壤pH显著降低至4.02和4.15,而NPKM处理的土壤pH显著上升至5.99。NPK和NPKM处理均显著改善土壤肥力,但后者效果明显优于前者,而N处理对土壤肥力的提升效果微弱。(2)长期不同施肥改变了旱地红壤优势菌的相对丰度,非度量多维度分析(NMDS)和相似性分析(ANOSIM)表明不同处理的土壤细菌群落发生显著变化。(3)与CK相比,N处理的4种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Chao1指数、系统发育多样性和香农指数)显著降低了21.4%~49.4%,而NPKM处理显著增加了7.0%~66.9%,NPK处理也会使系统发育多样性和香农指数显著降低10.3%和13.0%。(4)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pH是决定优势菌相对丰度及4种多样性指数的首要因素,多元回归树分析(MRT)探明土壤pH共解释了83.1%的细菌群落变异,不同处理间细菌群落转变均由土壤pH驱动。(5)STAMP分析发现,N、NPK和NPKM处理与CK分别有11、14和8个显著差异细菌属。综上所述,长期施肥后旱地红壤细菌群落主要受土壤pH的影响,而土壤肥力的作用相对较弱,长期施用化学氮肥造成的红壤酸化的负面效应已远超肥力改善的正面效应。因此,旱地红壤施肥应以防治土壤酸化为前提,长期化肥有机肥配施是一项适宜的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45.
动物源性食品中沙丁胺醇残留快速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亲和力、高特异性的沙丁胺醇(SAL)单克隆抗体为基础,采用竞争式胶体金免疫层析原理,研制出了SAL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试验表明,SAL试纸条除与克伦特罗的交叉率为0.2%外,与其他几种药物的交叉率均<0.01%,最低检测限为2μg/L;将SAL试纸条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同时测试肉类组织和尿液,测试结果符合率达100%。鉴于SAL试纸条的快速、灵敏、准确、高通量等特性,适合现场大量样本的筛查。  相似文献   
46.
为对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制备的重组禽腺联病毒进行生物学特性的鉴定,将含GFP报告基因及AAAV两侧末端重复序列的重组杆状病毒rBac-GFP、表达AAAV结构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rBac-VP、表达AAAV功能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rBac-Rep以感染复数为5,同时感染摇瓶培养中的昆虫细胞Sf9,72 h后收集细胞沉淀,反复冻融3~5次后,离心取上清。经滤膜过滤、氯仿抽提和PEG沉淀后,进行电镜观察和Western blot分析,并体外感染鸡成纤维细胞和鸡肝细胞系。SDS-PAGE结果显示,rAAAV得到了较好的纯化,电镜下可观察到大小约20 nm的典型细小病毒样粒子,Western blot分析数据显示rAAAV由3个结构蛋白组成,与野生病毒相似。体外表达试验结果显示,rAAAV能介导GFP报告基因在鸡细胞中稳定持久地表达。表明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制备的rAAAV具有与野生病毒相似的性质,可应用于后继研究和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47.
长期施用磷肥水稻土微生物量磷的季节变化特征与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土壤微生物量磷的动态变化与差异,揭示其变化特征与土壤磷素供应的关系。 【方法】 以长期试验小区为平台,设置对照(CK)、氮钾肥(NK)、氮磷肥(NP)、氮磷钾肥(NPK)等4个不同施肥处理,在水稻的分蘖期、孕穗期、灌浆期、完熟期分别采集0—20 cm土层土壤,测定土壤全磷、有效磷、微生物量磷和酸性磷酸酶活性。 【结果】 与不施磷肥处理(CK、NK)相比,施磷肥处理(NP、NPK)显著提高了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增幅分别达88%—118%和337%—903%。不同施肥处理对微生物量磷具有显著影响,除分蘖期外,施磷肥处理(NP、NPK)微生物量磷含量显著高于不施磷肥处理(CK、NK),提高了103%—250%;微生物量磷的季节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灌浆期达到最高。酸性磷酸酶活性以NK处理灌浆期最高,比CK高38%;同时,该处理微生物量磷的周转率最大,每个生育期内可循环1.31次。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磷与土壤全磷和有效磷显著正相关。 【结论】 微生物量磷随不同施肥处理和水稻生育时期变化规律明显,与土壤磷有效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秸秆还田配施粪肥与化肥对红壤水稻土水稳性团聚体粒级组成、团聚体微域空间内养分及酶活性分布的影响,为提高秸秆还田在改造中低产田中的利用效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托于鹰潭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4年(1990—2014)的长期定位试验,施肥处理包括:不施肥处理(CK)、全量秸秆还田配施粪肥(SM)、全量秸秆还田配施粪肥与氮肥(NSM)、全量秸秆还田配施粪肥与氮磷钾肥(NPKSM)。利用湿筛的方法得到5个粒级的水稳性团聚体:2 mm、1—2 mm、0.25—1 mm、0.053—0.25 mm和0.053 mm。测定水稳性团聚体内C、N、P养分含量以及转化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结果】长期秸秆还田配施粪肥尤其是配施化肥显著增加了大团聚体(0.25 mm)含量,降低了微团聚体(0.25 mm)的含量,增大了水稳性团聚体平均当量直径,显著改善了土壤团粒结构。秸秆还田配施粪肥与化肥显著提高团聚体微域空间内的酶活性,NSM处理对团聚体内转化酶和脲酶的活性影响最为显著,NPKSM处理对团聚体各粒级内酸性磷酸酶活性影响最为显著。与CK相比,NSM处理的转化酶在5个粒级内增加量是20.3%—396.2%,脲酶的增加量是58.6%—372.1%。NPKSM处理的酸性磷酸酶在各粒级的增加量是48.9%—94.5%。与CK相比,NSM处理下,有机碳在各个粒级的增量是31.6%—65.1%;全氮在各粒级内的增加量是19.8%—51.9%;NPKSM处理下,速效磷含量在各粒级内的增加量最大是:7.4—10倍;集成推进树(ABT)分析表明,有机碳对转化酶活性影响最大,占40.6%。团聚体粒级组成对脲酶活性的相对影响最大,占44.9%;速效磷对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影响最大,占41%。非度量多维尺度(NMDS)对团聚体样本排序结果显示,与CK、SM和NSM相比,NPKSM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更为显著,SM及NSM处理的肥效性相似。【结论】秸秆还田与粪肥、化肥配合施用显著提高了水稳性团聚体的平均当量直径,显著增加了团聚体内有机碳、氮和速效磷的含量以及土壤酶活性,是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红壤生物功能和生产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9.
不同肥力红壤水稻土根际团聚体组成和碳氮分布动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江春玉  刘萍  刘明  吴萌  李忠佩 《土壤学报》2017,54(1):138-149
研究水稻种植期间表层土壤团聚体数量及其有机碳、全氮含量的变化,对揭示人为耕作的影响、认知土壤肥力的演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选择两种不同肥力的红壤性水稻土进行田间根袋试验,分别于水稻插秧前、分蘖期、孕穗期和成熟期采样,分析了水稻生长过程中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团聚体组成、稳定性以及有机碳、全氮分布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低肥力土壤团聚体以0.25 mm大团聚体为主(56.2%~64.0%),0.25~1 mm粒级团聚体含量最高;除1~2 mm粒级外,水稻生育期内根际土壤各粒级团聚体含量均有显著变化;取样时期、根际作用与取样时期的交互效应对0.25~1 mm和0.053~0.25 mm粒级含量有显著影响。高肥力土壤中以0.25 mm微团聚体为主(59.8%~72.0%),0.053~0.25 mm粒级团聚体比例最高,取样时期显著影响0.25 mm大团聚体含量,根际作用与取样时期的交互效应对2 mm粒级含量有极显著影响。与非根际相比,根际土壤大团聚体的破坏率较低,平均重量直径(MWD)较高,种植水稻有助于提高根际土壤的稳定性。两种肥力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表现为1~2 mm粒级最高,0.053~0.25 mm粒级最低,大团聚体中显著高于微团聚体。根际土壤中,水稻成熟期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与插秧前无显著差异,而分蘖期和孕穗期有明显波动;水稻的生长降低了大团聚体中的全氮含量,对高肥力土壤的影响更为显著。总体而言,低肥力土壤中,根际作用主要影响团聚体组成和稳定性,取样时期影响团聚体碳氮含量;高肥力土壤中,团聚体组成和碳氮分布受根际作用和取样时期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50.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质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了一套切实项目实际的质量控制方案,系统地研究了如何做好该项目质量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将PDCA循环理论应用到项目的质量改进中,分别提出了相应的管控措施,为我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质量管控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具有一定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