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36篇
基础科学   2篇
  13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正> 一、前言楠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为单轴散生的多年生禾本科植物。地下茎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营养体的迭替十分迅速,故在幼林郁闭期间,立竹自然稀疏既迅速又明显。因此在生产实践上,研究幼林的合理密度及调制措施,是竹林丰产急待解决的问题。当前,国内外对竹林密度的调制主要是通过间伐地上营养器官来创造适合竹林生长的  相似文献   
62.
四川万岭菁楠竹林枯枝(死)状况与原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省万岭菁楠竹林枯枝(死)状况是严重的。1987~1990年系统研究表明,楠竹林老年竹枯枝(死)主要是由经营因素导致的,占63.87%。虫害和病害是壮年竹株枯枝(死)的主要原因,占15.64%。 为了进一步验证楠竹林枯枝(死)的主要综合因子,采用多元回归和数量化理论(Ⅰ)方法,通过电子计算机运算。建立了多元回归予测方程和数量化理论(Ⅰ)予测模型,供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63.
从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所承担的任务出发,分别从水文情势、下游用水对象、水温水质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对工程的取水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4.
以金玉兰酶制剂(β-内酰胺酶)为抗原,制备出16株能稳定分泌抗β-内酰胺酶特异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对其中的高效价单克隆抗体进行了特性和表位分析,结果显示,抗原金玉兰酶制剂分子表面至少有两个相同或相近的表位,且它们的距离较远,采用4F11、2H5或1B10中的任一株单抗,就能实现对β-内酰胺酶的双抗夹心ELISA检测;4F11、2H5和1B10的免疫球蛋白亚型鉴定都是IgG1,亲和力常数在1×107L/mol~1×1010L/mol之间;4F11的检测灵敏度为19 ng/mL.证实该3株单克隆抗体可用于研制检测牛奶中金玉兰酶制剂的免疫学试剂盒.  相似文献   
65.
MB402D型四面木工刨床常见故障和加工缺陷产生的原因1进料不顺利进给横梁调整过低或过高,使进给辊的压力过大或过小;左立轴前压紧器压力太大;左立轴后导向板与工件间隙过小;压刨轴前压紧器压力过大或有卡滞现象;压刨轴后压紧器的垂直压尺过低或有卡滞现象;导...  相似文献   
66.
楠竹春笋的采伐,我省群众经验,通常在清明后5—7天一次集中采伐。但这只适合培育用材为主的楠竹林,对笋用竹林的采伐,目前国内报导还不多,有的认为以竹笋出土后3—5天割笋为宜。但因竹笋的生长速率,受林地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故以出土后时间而定,还不能完全达到合理采伐的目的。因此我们认为根据竹笋高度来采伐,不仪可以作到合理采伐,同时也便于采割时掌握。为了探求楠竹春笋采伐的最佳高度,我们于1986年4月—5月进行了楠竹春笋采伐高度的研究。研究采取典型抽样的方  相似文献   
67.
小径材和采伐加工剩余物的利用途径及工艺吴萌(西北林学院)随着木材采伐工业的发展,成过熟林日益减少,小径材生产比例显著增加。人工林的大力发展和次生林的更新改造,也使小径材数量迅速增长。另外据统计,林区采伐剩余物约占采伐量的38%~40%,加工剩余物约占...  相似文献   
68.
红壤水稻土累积酶活性及养分对长期不同施肥处理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委涛  李忠佩  刘明  江春玉  吴萌 《土壤》2016,48(4):686-691
本研究基于鹰潭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4年的长期定位试验,揭示对照(不施肥,CK)、有机肥(C)、化学氮磷钾肥(NPK)、化学氮磷钾肥+有机肥(NPKC)等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水稻土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于晚稻收获后采集各小区耕层土壤,测定红壤水稻土中转化酶、脲酶活性(测定时并设加0.5 ml甲苯与不加甲苯处理)及转化酶动力学特征,同时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分析酶活性与养分含量及微生物生物量碳间的关系,明确土壤中累积酶活性及土壤养分对长期不同施肥处理的响应。结果发现,与对照相比,施肥处理下土壤转化酶活性显著提高了31.3%~131.7%,微生物生物量碳显著提高了84.9%~125.1%;在没有甲苯抑制微生物活性下,施肥处理的转化酶底物蔗糖转化速率增加量提高了89.5%~153.7%,脲酶底物尿素转化增加量提高了59.2%~98.9%,表明微生物显著影响两种累积酶表观酶活性;转化酶活性、脲酶活性与微生物生物量碳呈显著正相关。与对照处理相比,施肥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碳(30.1%~36.3%)、全磷(28.6%~102.9%)、速效磷(62.2%~445.0%)、碱解氮(35.9%~56.4%)含量;统计分析显示,转化酶活性、脲酶活性均与碱解氮、有机碳含量显著正相关。与对照相比,各施肥处理土壤的转化酶米氏常数(Km)差异并不显著,而转化酶表观活性(Vmax)及转化系数(Vmax/Km)均显著增加。长期施肥处理增加了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提高了土壤中累积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69.
选择红壤丘陵区典型柑橘园,设置清耕、自然生草和竹豆间种3 种种植模式,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柑橘园土壤化学性质、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碳源代谢特征变化,并探明主导碳源代谢特征变化的土壤环境因素。结果表明,相对于清耕和自然生草种植模式,竹豆间种模式下柑橘园土壤pH 提高了24.03% 和21.65%,有机碳、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分别提高了19.40% 和25.14%、14.02% 和18.61%、2.69 和3.12 倍、63.40% 和1.14 倍。柑橘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受种植模式影响不显著,但是竹豆间种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Average well colordevelopment,AWCD)和均匀度指数。竹豆间种模式下土壤微生物对于酰胺、氨基酸、酚类和多聚物等多个大类碳源的代谢强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清耕模式下土壤微生物对于糖类尤其是赤藓糖醇、葡萄糖-1- 磷酸、D- 纤维二糖的代谢强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微生物的碳源利用能力和土壤有机碳密切相关,而pH是影响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多个特异性碳源代谢强度的首要因素。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柑橘园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模式受土壤环境因素影响的大小顺序为:pH> 有效磷> 碱解氮> 有机碳> 速效钾。因此,竹豆间种能够缓解柑橘园土壤酸化,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有利于柑橘园土壤生态健康和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0.
慈竹(Sinocalamus affinis (Rendle)McClure)是四川盆地主要速生用材竹种之一,面积约50万亩,目前年产竹材12.5万吨左右。由于竹林零星分散,竹秆壁薄中空,对竹林资源和生产效果的评定比较困难,在以往资源清查中,只进行面积和株数的统计,缺少重量指标,而慈竹的产销计价,多以重量为准,因此研究其秆形变化与重量的规律,编制竹秆重量表,对竹林资源和生产效果的评定,用竹杆重量表即可获得竹材重量。我们于1983年在合江地区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