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3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4篇
  23篇
综合类   79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杉木根系对不同磷斑块浓度与异质分布的阶段性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杉木根系在异质供磷(P)条件下的觅磷行为进行动态监测,探讨磷斑块的浓度与其异质分布对杉木根系觅磷行为的影响。【方法】以福建漳平五一国有林场的半同胞杉木家系为试验材料,利用垂直异质供磷装置,设置KH2PO4 0 mg/kg(缺磷,P0)、4 mg/kg(低磷,P4)、16 mg/kg(正常供磷,P16)和30 mg/kg(高磷,P30)4个磷浓度斑块,将其按照不同顺序垂直排列构建异质供磷处理。在生长50、100、150 d时,进行3次破坏性取样,测定不同阶段不同异质供磷处理下杉木根系形态、生物量及觅磷效率的变化,进行杉木根系生长及觅磷行为的动态观测。【结果】杉木根系表现出阶段性的觅磷策略: 1)当杉木根系处于表层缺磷或低磷斑块时,通过根系的增生向供磷量更高的斑块觅磷,根系增生促进了缺磷或低磷斑块根系的干物质积累,但其根系含磷量较低; 至处理中期,表层缺磷处理的根系从缺磷斑块生长至低磷斑块后,杉木根系受低磷胁迫持续大量增生; 而当表层低磷处理的根系从低磷斑块生长至高磷斑块后,根系在高磷斑块内大量增生,且促进了根系磷养分的吸收及干物质的积累; 处理末期,当高磷斑块置于最底层时,其斑块内的根系生长量、 干物质积累量及根系含磷量均明显较大。2)当杉木根系处在表层高磷斑块时,根系初期仅在供磷量较高的表层生长,其根系生长量与干物质积累量均低于表层供磷量较低的处理,但其根系含磷量却显著大于表层供磷量较低的处理; 处理中期及末期,表层的根系生长量、 干物质积累量及根系含磷量均显著大于其他层次,且表层充足供磷处理的根系向地生长速度最快。【结论】异质供磷条件下,当杉木根系处在缺磷或低磷斑块时,主要通过根系的大量增生来寻觅磷养分; 当杉木根系处在高磷斑块时,在初期致力于斑块磷养分的吸收之后,表层根系大量增生,且根系的磷养分吸收和干物质积累显著大于其他层次,同时提高根系向地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22.
通过设计7个钙磷浓度室内水培模拟试验,进行不同钙磷胁迫杉木叶绿素及其荧光参数的比较,探讨钙对低磷环境杉木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低磷胁迫时间的推移,不同钙浓度处理杉木叶绿素含量变化明显,与正常供养CK处理相比,钙对缓解低磷逆境杉木叶绿体受伤程度、保持较高光合效率有显著作用,其中钙浓度Ⅳ(2.0 mmol/L)和Ⅴ(1.0 mmol/L)的这种作用尤为明显。无磷无钙Ⅵ处理条件下杉木叶片PSⅡ反应中心破坏最为严重,且受光抑制程度最大,处理Ⅲ和Ⅳ则较小。施钙可有效缓解低磷胁迫对Fm值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3.
缺磷条件不同钙浓度水培杉木营养液酸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施用钙肥对增强杉木根系活力以适应缺磷环境的效果,笔者通过设计6个钙浓度室内水培模拟试验,进行缺磷条件不同钙浓度水培杉木营养液酸度的测定比较,分析不同胁迫时期营养液酸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培杉木营养液酸度随缺磷胁迫时间推移,呈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变化规律。与低钙处理Ⅳ(2.0 mmol/L)、Ⅴ(1.0 mmol/L)、Ⅵ(0 mmol/L)相比,加钙处理Ⅰ(7.0 mmol/L)、Ⅱ(5.0 mmol/L)、Ⅲ(3.0 mmol/L)条件下根系分泌酸性物质数量明显增多,有利于杉木增强根系活力以抵抗缺磷逆境。  相似文献   
24.
成都市郊油菜地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成都平原农田生态系统的土壤动物多样性,2008年4月对成都市郊区油菜地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共捕获土壤动物427只,隶属于10纲,20类群(目)。其中,大型土壤动物有12个类群(目),优势类群为大蚓类(Megadrile oligoehaetes)、蜘蛛目(Aranene)、鞘翅目成虫(Coleoptera adult)和直翅目(Orthoptera),个体数占大型土壤动物总个体数的77.32%;中小型土壤动物有11个类群(目),线虫(Nematode)、线蚓类(Microdrile)和弹尾目(Collembda)为优势类群,占中小型土壤动物总个体数的85.46%。大型土壤动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高于中小型土壤动物,Simpson优势度指数则低于中小型土壤动物。大型和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和类群数在0~5cm与5—10cm之间差异较大,5~10cm与10~15cm层之间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25.
基于视差图像的重叠果实图像分割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自动采摘视觉系统中重叠果实的分割问题,提出了基于视差图像的果实分割算法。采用双目立体视觉系统获取图像对,对图像对进行预处理和校正,通过图像对的立体匹配来获取视差图像,最后对视差图像进行分割。该算法将分割的依据和信息从二维图像的颜色、形状、纹理等扩展到三维空间的深度,对空间距离不同的目标具有较好的分割效果。实验表明,对获取的视差图像进行基于区域的分割时,其区域间灰度对比度为0.98,目标计数一致性达到0.90;进行基于边缘的分割时,其边缘检测误差为5.74%,因此,该方法对重叠果实区域的分割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6.
进水池表面吸气涡数值模拟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地消除表面吸气涡,对进水池内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模拟了表面涡吸气的动态过程;建立了试验模型,验证CFD方法的可靠性;并提出了圆形盖板消涡装置,探求其有效性;采用了螺旋度密度分析法,揭示了表面涡的吸气及其抑制机理。结果显示:采用的CFD方法可以较好地预测表面吸气涡的动态过程;吸气准备阶段,自由水面出现凹陷,喇叭管进口附近形成螺旋度密度管;随着气体从自由水面进入水体,自由水面下方形成另一螺旋度密度管;当连续气柱形成时,两个螺旋度密度管相互连通,形成气体通道;通过在自由水面和喇叭管进口之间放置一定尺寸的圆形盖板装置,可以消除表面吸气涡。  相似文献   
27.
从美国引入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改善目前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主动性带来了希望。各高校将工作重点放在教学资源建设与相关师资培训上,却忽视了该教学模式的主体即影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角色——学生。中国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低是该模式成功实施的主要障碍,而其根源在于历史和文化两个方面。中美的不同历史导致了不同的教育制度,中美文化差异造就了不同的民族性格。因此,在美国课堂上得以顺利实施的翻转课堂如果要成功移植到中国大学的课堂上,还需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克服与矫正历史与文化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8.
杉木愈伤组织及再生芽分化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杉木愈伤组织形成及再生芽分化过程中的细胞组织发育规律,为建立杉木遗传转化体系提供科学依据。以杉木茎段为外植体,通过对组织培养条件下产生的愈伤组织进行体视显微镜和石蜡切片观察,分析愈伤组织的结构、形成及再生芽分化过程中的细胞组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愈伤组织先是由杉木茎段切口处表皮细胞分裂,再由维管束薄壁细胞通过脱分化逐渐形成的;愈伤组织在增殖期间分生细胞会形成不同维管组织;愈伤组织的再生芽分化是由愈伤组织的表皮分生细胞团先分化形成芽原基,再形成肉眼可见的再生芽;不定芽可从茎段直接分化形成,亦可通过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两种不定芽发生方式均为外起源。  相似文献   
29.
宋金鹏  佘东梅  吴鹏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438-1439,1453
对影响均匀株距的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并以精量播种玉米为例,讨论了型孔的形状、尺寸及排种轮型孔处的线速度对其形成均匀株距的影响、提出采用气吸式与窝眼式相结合的结构形式,使气吸所需的真空度下降,优化吸种效果;利用零速投种,降低投种高度来提高播种精度;合理设计种沟形状以减少种子散射。  相似文献   
30.
对红毛丹果园土壤肥力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海南省农垦科学院保亭试验站红毛丹园土壤属强酸性,100%的土壤样品pH值<5.6;土壤有机质和主要有效态养分含量偏低,且各种养分区域分布不均匀。在红毛丹栽培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加强施肥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