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2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2篇
  34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3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5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61.
本试验研究了pIgR基因5'侧翼区的多态性及其对IgA和IgM含量的影响.从NCBI上的MaP Viewer数据库下载牛pIgR基因的5'侧翼区的序列(NW_174143),长度为3.2 kb,设计4对引物进行PCR扩增,通过对25头奶牛的PCR产物直接测序发现并确定SNP位点,并用SNP Stream标签微列阵基因分型系统对189头牛进行基因分型,将其与牛奶和血液中的IgA和IgM的含量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pIgR基因在-3128、-3072、-2834、-2348和-515位发现了5个SNP位点,其中SNPI和SNP2为A/G突变,SNP3、SNP4和SNP5为T/C突变.方差分析结果表明,SNPI对牛奶IgM和血液IgA含量有显着的影响(P<0.05),SNP3和SNP5对血液IgM含量有显着影响(P<0.05),其他SNP位点与单倍型组合对乳及血液中IgA和IgM的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多重比较分析表明,SNPl位点的基因型AB个体与BB个体的牛奶IgM和血液IgA含量的最小二乘均数差异显著(P<0.05),SNP3和SNP5的不同基因型对血液IgM含量的最小二秉均数分别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因此得出,牛pIgR基因5'侧翼区的多态性影响牛奶和血液中的IgA和IgM的含量,这为进一步研究牛奶中IgA和IgM分泌转运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2.
为了有助于检测市场上乳及乳制品中的乳铁蛋白含量,本试验建立了定量测定乳及乳制品中乳铁蛋白的SDS-PAGE电泳分析法.试验采集了10种液态奶、3种乳清粉、3种干酪、4种奶粉和4种酸奶,利用SDS-PAGE法分离乳铁蛋白,并优化了分离胶的浓度、电压、上样量和染色法.SDS-PAGE法的最佳条件为:分离胶浓度12%,浓缩胶电压120V,分离胶电压200V,改良的考马斯亮蓝染色,乳铁蛋白标准品的点样浓度0.1111mg/mL.点样量12μL.乳清粉及奶粉比干酪、液态奶和酸奶中的乳铁蛋白含量高,并且,液态奶、干酪和奶粉的检出限分别为2.9、29.0和29.0mg/100g,液态奶、干酪和奶粉的定量限分别为9.7、97.0和97.0mg/100g.该条件下测定乳及乳制品中乳铁蛋白含量的RSD分别为0.01%-8.70%.说明利用本文建立的SDS-PAGE电泳法简易、快速、准确,并且可以作为定量测定乳及乳制品中乳铁蛋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3.
EPA/DHA对体外发酵及瘤胃液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DHA/EPA对体外发酵和瘤胃液脂肪酸变化的影响。试验通过采用持续动态人工瘤胃装置,向发酵罐中添加EPA/DHA,连续培养7 d,分析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及发酵模式的改变。试验结果表明,日粮添加EPA/DHA使瘤胃液pH升高(与CK相比,Trt1和Trt2分别升高了0.11和0.35),Trt2 与CK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与CK相比处理组3种主要挥发酸中乙酸浓度下降(P<0.01),丙酸浓度升高(P<0.01),丁酸浓度下降(P<0.01),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与对照组相比略有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日粮添加EPA/DHA使瘤胃液脂肪酸成分发生改变。与CK相比处理组C18∶0含量显著下降(P<0.01); t 11 C18∶1含量显著升高(P<0.01);c-9,t-11 CLA含量显著升高(P<0.01),但是两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因此,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EPA/DHA可以改变瘤胃发酵模式,影响不饱和脂肪酸瘤胃氢化过程,使脂肪酸组成发生改变,为采用新的营养措施调控反刍动物产品中CLA的含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4.
向芬  李维  刘红艳  周凌云  丁玎  曾振 《草业科学》2018,35(7):1679-1684
以槐叶决明(Cassia sophera)"茶肥1号"为材料,采用盆栽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5、10、20、40、80、120、160mg·kg~(-1))镉(Cd)胁迫对"茶肥1号"生长及Cd吸收积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添加0~160mg·kg~(-1) Cd,随Cd胁迫浓度的增加,各器官生长量受到明显抑制。"茶肥1号"各器官Cd含量与Cd胁迫浓度、土壤有效态Cd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各器官Cd积累量顺序为根茎叶。土壤中Cd元素大部分被根固定,向地上部运输的比例较低,说明"茶肥1号"植株根部最易受到Cd毒害。随着Cd浓度的增加,"茶肥1号"的种子Cd累积量增加缓慢。本研究在较高的Cd胁迫浓度条件下,"茶肥1号"在较短的时期内对Cd具有明显的富集作用,其根、茎、叶中浓度分别为113.85、20.15、7.00mg·kg~(-1)。因此,"茶肥1号"可作为土壤修复类的植物,在污染地区种植,对环境保护与田地污染治理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5.
施肥对茶园土壤肥力及茶叶品质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通过对茶园土壤进行有效施肥,使茶园土壤保持较高肥力,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同时有效控制污染,维护茶园生态环境,一直是茶园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科研工作者有关施肥与茶园土壤及茶叶品质化学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施肥措施与土壤肥力因子、微生物指标、茶叶品质之间的关系,并指出了今后茶园施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6.
为了分析传统精粗分饲和全混合日粮饲喂方式影响乳蛋白的表达变化。采用二维凝胶电泳技术分离了精粗分饲和全混合日粮饲喂方式的牛乳蛋白,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ImageMaster 2D platinum 6.0软件分析,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方法鉴定凝胶中蛋白点。结果发现,以蛋白表达量变化2倍或2倍以上为判定标准时,传统精粗分饲和全混合日粮饲喂方式未能检测到乳蛋白的表达变化。乳蛋白凝胶图谱中主要蛋白点经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鉴定为αs1-酪蛋白、αs2-酪蛋白、β-酪蛋白和κ-酪蛋白等酪蛋白及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等乳清蛋白,均为牛奶中的主要蛋白组分。表明饲喂方式对牛奶中主要乳蛋白成分的表达影响较小,牛奶主要乳蛋白成分存在的条件下二维凝胶电泳结合质谱的方法未能检测乳蛋白的变化。  相似文献   
67.
本试验旨在揭示奶牛围产期免疫功能下降的机理。采用二维凝胶电泳方法建立了分娩前第21天、分娩后第1和21天血浆蛋白表达图谱,SYPRO ruby染色后,ImageMaster 2D platinum 6.0软件匹配检测差异表达蛋白点,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鉴定。结果表明:与分娩前第21天和分娩后第21天相比,分娩后第1天血浆中转甲状腺素蛋白表达量下调、而结合珠蛋白和α1酸性糖蛋白表达量上调;与分娩前第21天和分娩后第1天相比,分娩后第21天载脂蛋白A1表达量增加,这些表达变化的蛋白涉及急性期应答反应及运输和代谢等生物学功能。结果提示奶牛分娩后急性期蛋白表达量的增加可能与免疫功能下降相关。  相似文献   
68.
为了探讨不同类型饲粮对奶牛瘤胃乳头组织形态学的影响,试验选择10头初产、带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中期[(127±13)d]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2组,每组5头,分别饲喂2种饲粮,一种以玉米秸秆为唯一粗饲料来源并添加高水平精料,该组称为单一秸秆组(CS组);另一种以羊草、苜蓿干草、全株玉米青贮为粗饲料来源并添加低水平精料,该组称为混合粗料组(MF组),试验期63 d。试验结束经瘤胃瘘管活体采集瘤胃乳头,制备切片,应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瘤胃乳头的组织结构及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CS组奶牛的瘤胃乳头宽度极显著高于MF组(P<0.01)。MF组奶牛的瘤胃乳头表面上皮的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的厚度均高于CS组,角质层厚度低于CS组,但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CS组奶牛瘤胃乳头颗粒层的细胞连接退化,细胞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隙;角质层有少量的蜕皮现象,角质层下的细胞层细胞呈现加速的迁移状态。由此可见,给泌乳奶牛饲喂玉米秸秆并添加高水平精料的饲粮影响了瘤胃乳头的形态学结构。  相似文献   
69.
为调查我国不同牛场奶牛的泌乳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随季节的变化情况,采集北京、滁州、哈尔滨、呼和浩特、乌鲁木齐和西安地区奶牛场泌乳早期奶牛(泌乳日龄,50~90 d)春季和夏季的奶样和血样,并对产奶量、乳蛋白、乳脂肪、乳总固形物、乳糖等泌乳指标,以及血液中的β-羟丁酸(β-HA)、非酯化脂肪酸(NEFA)、胆固醇(CHOL)、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素氮(BUN)、碱性磷酸酶(ALP)、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等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利用SAS 8.1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显示,不同牛场奶牛的泌乳性能指标之间有显著的差别(P<0.01),乳脂受到了季节变化的极显著影响(P<0.01),牛场和季节的互作效应对于奶牛泌乳性能也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血液指标中,除CHOL外的所有指标受到了牛场差异的影响(P<0.01),而大部分指标(除ALP、AST外)随季节变化有显著的差异(P<0.05),季节和牛场对NEFA等7种血液指标也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表明牛奶中的乳脂以及奶牛血液生化指标会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但不同牛场奶牛的泌乳性能指标和血液中的NEFA、ALB、BUN等生化指标随季节转换的变化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70.
选用16头胎次接近的围产期奶牛,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研究日粮中额外添加维生素D3(10万IU/(d.头))对围产期奶牛血常规、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亚群CD4 、CD8 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VD3可以极显著提高外周血中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含量(P<0.0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VD3提高血小板数目、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和单核细胞绝对值,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IgGI、gM和IgA与对照组相比有升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细胞亚群的数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提示,日粮中添加VD3可以缓解围产期奶牛免疫球蛋白和免疫细胞下降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