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3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41.
用MTT法测定20种泰国植物乙醇提取物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卵巢细胞系Sl-1的增殖抑制作用,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表明:5种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高良姜(Alpinia galangl(L.)Willd.)、印楝泰国变种(Azadirachta indica A.Juss var.siamensis Valeton)、姜黄(Curcuma longa Dennst)、泰国青柠(Citrus hystrix DC))乙醇提取物的细胞增殖抑制效果较好,抑制率明显大于阳性对照鱼藤酮,并且与提取物浓度成剂量依赖关系。不同提取物处理24h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包括细胞贴壁性减弱、空泡化、细胞碎片产生;48h后细胞形态变化加强、空泡化严重、细胞碎片增多。5种植物提取物对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均有影响,其中印楝泰国变种、泰国青柠效果最好。初步认为姜、高良姜、印楝泰国变种、姜黄、泰国青柠对Sl-1有细胞毒性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2.
研究了GGR-6对‘大10’果桑全光照弥雾嫩枝扦插的影响。结果表明:GGR-6处理能够显著(P<0.05)提高‘大10’果桑插条生根率,明显缩短生根时间;GGR-6 100 mg.kg-1处理生根效果最好,插条的生根率、平均生根数和平均根长分别较对照增加50.0%、110.6%、68.1%,生根时间缩短10 d。  相似文献   
43.
目的 研究几种代表性商品化除草剂以及植物源除草化合物小檗碱及其类似物对拟南芥根尖细胞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方法 以靶向线粒体的氧化还原敏感绿色荧光蛋白(Mitochondria targeted redox-sensitive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mt-roGFP1)标记的拟南芥转基因植株为材料,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化合物处理不同时间后,测定拟南芥根冠、分生区、过渡区和伸长区的细胞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结果 经几种商品化除草化合物处理后,拟南芥根部分生区的细胞氧化还原电位最小。从分生区到伸长区氧化还原电位逐渐增大,呈现逐渐被氧化的趋势。其中,光系统II抑制剂(莠去津和环嗪酮)的氧化还原电位变化规律最为明显,说明mt-roGFP1荧光探针能较好地响应光系统II抑制剂。氨基酸生物合成抑制剂草甘膦对拟南芥根尖细胞氧化还原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随着草甘膦质量浓度增加,氧化还原电位变化量也逐渐增大,呈正相关关系(R2 =0.9956)。小檗碱及其类似物处理后,大多数处理组的拟南芥根尖细胞的氧化还原电位在分生区达到最大还原值,并从分生区开始逐渐被氧化。结论 研究结果可以为应用roGFP荧光探针技术研究除草化合物对根系细胞线粒体的作用机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4.
菊科植物的杀菌活性及其活性成分(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菊科10个属:紫松果菊属(Echinacea)、醴肠属(Eclipta)、飞蓬属(Erigeron)、泽兰属(Eupatorium)、鼠曲草属(Gnaphalium)、堆心菊属(Helenium)、蜡菊属(Helichrysum)、旋复花属(Inula)、假泽兰属(Mikania)和银胶菊属(Parthenium)中具有杀菌活性的植物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将菊科植物资源应用于植物性杀菌剂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5.
禾本科植物活性多样。本文综述了禾本科香茅属(Cymbopogon)、芦竹属(Arund)、燕麦属(Avena)、蜈蚣草属(Eremochloa)、臂形草属(Brachiaria)、白茅属(Imperata)、高粱属(Sorghum)、香根草属(Vetiveria)和玉蜀黍属(Zea)等9个属的杀虫和抑菌活性植物及其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46.
在不同压力(22 MPa2、4 MPa2、6 MPa2、8 MPa)和不同温度(30℃、45℃、60℃)条件下,用CO2超临界流体对非洲山毛豆进行萃取。结果表明:提取物中鱼藤酮的含量最高是在30℃和24 MPa的条件下为7.41%;每克干粉中提取出来的鱼藤酮质量最高的是在60℃和22 MPa的条件下,为4.49 mg。加入夹带剂后,提取物中鱼藤酮含量和每克干粉中提取出来的鱼藤酮质量最高的均在60℃和22 MPa时,加入10%(V/M)乙酸乙酯作夹带剂,结果分别为7.96%和5.99 mg。  相似文献   
47.
柑桔锈螨是我国柑桔生产的重要害虫 .在我国 ,一般每年有三个发生高峰期 ,造成对柑桔叶、果实的严重危害 ,在高温干旱时危害尤为严重 .其发生适宜温度是 2 3~ 32℃ ,最适温度是 2 5℃ ,光周期是L∶D =12∶12 .近年来已经对一些药剂如三氯杀螨醇产生了抗药性 .就柑桔锈螨的发生规律、抗性和防治等进行了系统叙述 ,并依此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  相似文献   
48.
静注和口服盐酸沙拉沙星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利莎蛋鸡8只单次快速静脉注射盐酸沙拉星10 mg/kg (以沙拉沙星计)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沙拉星的浓度.房室模型分析表明:血药浓度时间数据适合无吸收因素二室模型,其消除半衰期(t1/2β)、表观分布容积(Vd)、总体清除率(CLB)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2.47±0.87O h、(5.10±2.25) L/kg、(1.42±0.24) L/kg.h和(7.27±1.37) μg/m l.h.伊利莎蛋鸡8只口服盐酸沙拉沙星溶液10 mg/kg (以沙拉沙星计)后,药物在体内呈现有吸收单室模型,其吸收半衰期(t1/2ka)、消除半衰期(t1/2ke)、血药达峰时间(Tmax )、药峰浓度(Cmax)和药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32±0.15) h、(3.68±0.89) h、(1.25±0.35) h、(0.86±0.28)μg/ml和(5.53±1.95)μg/ml.h.鸡内服盐酸沙拉沙星混悬剂(以淀粉混)10 mg/kg (以沙拉沙星计)后,药物吸收不规则,统计矩理论分析表明:药时曲线零阶矩(AUC)、药时曲线一阶矩(MRT, 平均驻留时间)和消除半衰期(t1/2ke)分别为(1.03±0.27)μg/ml.h、(6.22±0.76) h和(2.81±0.59)h.鸡内服盐酸沙拉沙星溶液剂后的生物利用度(F)为76.03%, 内服盐酸沙拉沙星淀粉混悬剂的生物利用度(F)仅为14.22%.  相似文献   
49.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源于秃杉的秃杉素、台湾脂素H(Taiwanin H)和台湾脂素E(Taiwanin E)等新型除草化合物对拟南芥根尖细胞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方法]采用mt-roGFP1标记的拟南芥转基因植株测定了不同浓度的新型除草化合物处理拟南芥后,对其根的根冠、分生区、过渡区和伸长区细胞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秃杉素、台湾脂素H和台湾脂素E均能降低根尖细胞氧化还原电位,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化合物浓度的增加,对根分生区细胞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越大。0.1、1、5和10μg·mL-1的秃杉素分别处理mt-roGFP1标记的拟南芥转基因植株后,根分生区细胞平均氧化还原电位变化最大差值分别为13.06、18.59、27.74和29.92 mV;1、5和10μg·mL-1台湾脂素H和台湾脂素E分别处理mt-roGFP1标记的拟南芥转基因植株后,其根分生区细胞平均氧化还原电位变化最大差值分别为12.21、15.72和22.67 mV以及14.71、24.03和28.69 mV。[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秃杉素、台湾脂素H和台湾脂素E的...  相似文献   
50.
珠三角地区小菜蛾田间种群的抗药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2008年珠三角6个地区小菜蛾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溴虫腈、虫酰肼和灭多威的抗药性.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小菜蛾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抗性倍数介于1.08~41.86,所测试的6个田间种群有1个种群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表现出高抗水平,有1个种群表现出中抗水平,4个种群表现出低抗水平;对溴虫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