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7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5篇
  5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为寻求有效控制斜纹夜蛾的高效、安全药剂,引进6%乙基多杀菌素SC、5%氯虫苯甲酰胺SC、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SC进行了相关防效试验。结果表明,6%乙基多杀菌素SC、5%氯虫苯甲酰胺SC对斜纹夜蛾防效理想,可作为目前蔬菜上防治斜纹夜蛾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12.
仔兔在断奶期的肠道菌群结构极易发生紊乱,从而引起腹泻造成大量死亡,严重阻碍了兔养殖业的发展.因此,建立健康稳定的兔肠道菌群对于降低兔腹泻的发生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系统综述了仔兔肠道菌群早期定植规律及其调控措施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缓解和阻止仔兔断奶腹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3.
本文旨在探明收获季节的中华绒螯蟹雌蟹不同部位在不同温度下挥发性物质的变化,并为加工提供参考。运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仪(HS-SPME-GC-MS)对挥发性物质变化进行检测和分析。电子鼻能够灵敏的检测加热前后气味的变化,新鲜雌蟹在加热到100℃和150℃气味发生明显变化,最终利用GC-MS从新鲜、100℃和150℃雌蟹的不同部分中鉴定出101种、130种和113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有醇类、酮类、醛类、酚类、酯类、碳氢类等化合物。新鲜雌蟹土腥气味较重,主要是三甲胺等物质引起;100℃雌蟹呈现出浓郁香气,主要是壬醛、6-甲基-5-庚烯-2-酮等化合物引起;150℃雌蟹会表现出烤香味,是由2,5-二甲基吡嗪、2-乙酰基吡咯等引起。雌蟹在加热前后挥发性物质变化较大,电子鼻与HS-SPME-GC-MS结合使用后可以分析不同加热温度下雌蟹不同部位挥发性物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4.
应用分子系统发育学的方法, 以浙江沿海一海地瓜的18S rDNA和COI片段序列为分子标记,自行设计引物,进行了克隆, 结合来自GenBank 中10种海参的18S rDNA和COI 同源序列, 用邻接法和最大简约法构建系统进化树,并结合形态学特征对它们的分类地位进行了探讨.初步分析结果,基于此海地瓜的各形态学的研究,可以认为它属于海参纲芋参目;鉴于18S rDNA基因的分析,此海地瓜与拟刺参遗传距离为0.017亲缘关系非常近,可以认为它属于海参纲;从COI基因的角度分析,它虽然与怀玉参在系统树上聚成一枝,但支持率很低;仅为49%,遗传距离比较大,为0.223,不足以作为分析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5.
【目的】初步筛选伯乐树优良种源。【方法】以6个不同种源(江西崇义、江西井冈山、江西上犹、湖南绥宁、浙江龙泉和贵州黎平)的伯乐树为研究对象,对其种子和苗木性状、种子性状与地理-气候因子和种子发芽率进行分析。【结果】江西崇义和贵州黎平种源的6个性状与其他种源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种子长度分别与种子宽度和种子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其他5个性状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种子性状与年均日照时数均呈显著正相关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其他地理-气候因子相关性均不显著。种子发芽率为江西崇义最高,88.00%,贵州黎平最低,42.00%,均与其他种源发芽率差异显著。【结论】不同种源伯乐树种子和苗木性状及发芽率均部分存在显著差异,可以为其优良种源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6.
周君  陈宗玲  张琼  王红清 《园艺学报》2009,36(12):1717-1724
 以‘晚蜜’桃为试材, 果实于盛花后75 d套袋、盛花后144 d除袋, 以未套袋果作对照, 应用HPLC - MS技术对果皮中酚酸类和类黄酮类物质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在成熟果中分离、检测到了3种酚酸类物质, 8种黄酮醇类物质, 5种黄烷- 3 - 醇类物质和2种花色苷类物质。伴随果实成熟, 酚酸类和黄烷- 3 - 醇类物质的含量逐渐下降; 黄酮醇类物质在果实发育早期含量较高, 而后逐渐降低, 果实着色初期其含量骤然上升, 到成熟后期又急剧下降; 未套袋果在盛花后144 d已有花色苷积累, 套袋果除袋后果皮迅速合成花色苷。成熟期套袋果和未套袋果中的酚酸和黄烷- 3 - 醇类物质的含量没有差异, 但套袋果中花色苷类和黄酮醇类物质的含量显著高于未套袋果, 其中套袋果的花色苷含量为未套袋果的1174倍。试验表明, 酚酸类和黄烷- 3 - 醇类物质对光较敏感, 套袋显著抑制了这两类物质的合成, 但未影响成熟果中的含量, 套袋处理增加了成熟果中花色苷和黄酮醇的积累。桃果皮中的花色苷类物质代谢在果实发育早期向花色苷以外的各分支代谢方向进行, 果实着色初期同时积累黄酮醇和花色苷, 到成熟后期主要为花色苷的合成。  相似文献   
117.
118.
以盆栽3种观赏植物(萱草、鸢尾、美人蕉)为试验材料,用不同质量浓度的铅、镉进行单一及复合处理,分析植物的生长特性和植物体内的铅镉含量。结果表明:1)在单一Pb处理下(500 mg·kg-1),3种观赏植物的生物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32.33%、35.08%和51.27%。2)在Pb-Cd复合处理下(Pb 1 000 mg·kg-1 Cd 10 mg·kg-1),3种观赏植物的生物量较对照分别下降了75.36%、74.80%和68.50%。3)在单一Pb和Pb-Cd复合处理下,3种观赏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Pb、Cd含量随着处理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且地下部分大于地上部分。4)在Pb-Cd复合处理时,Pb使3种观赏植物地上部分对Cd的吸收表现为抑制作用,Cd使植物地上部分对Pb的吸收则表现为促进作用。3种观赏植物在铅镉污染土壤中均可正常生长,说明其对铅镉污染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可为铅镉富集植物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9.
以茄芯品种云雪39号为试验材料,设置2022年4月中旬、4月下旬及5月上旬3个不同移栽期的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移栽期对云雪39号的生育期、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抗病性、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云雪39号于4月下旬移栽的田间农艺性状最优,田间自然发病率最低,鲜烟叶产值和晾制后产量最高,分别为127581.20元/hm2和2046.70 kg/hm2,晾制后烟叶化学成分含量与国内外优质茄芯烟叶含量接近,且冷杉醇的含量最高,达到0.12 mg/g。因此,昭通市金沙江流域雪茄烟茄芯品种云雪39号的最佳移栽期为4月下旬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