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4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雏鸡绿脓杆菌病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某种鸡场雏鸡病原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分离培养并鉴定为绿脓杆菌感染.用动物回归试验、药敏试验、药物治疗和卵黄抗体治疗为临床治疗和防治该疾病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3.
鹿源链球菌的分型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链球菌(Streptococcus)胞壁多糖为特异性抗原,根据抗原的不同分为A~T等18族,对人类有致病性的链球菌90%属于A族.A族链球菌有较强的侵袭力,可产生多种酶和外毒素,B、C、D、G族的链球菌感染较少见[1].  相似文献   
44.
从健康奶牛的血液中分离白细胞,用刺激物诱导白细胞产生干扰素,采用RT—PCR扩增干扰素-α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QE30-IFNα,用IPTG诱导表达。得到重组的奶牛成熟干扰素-α基因全长498bp,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诱导6h后表达量较高,表达产物的分子量约为20kD,从而获得了表达奶牛干扰素-α的基因工程菌株。  相似文献   
45.
用链球菌灭活菌苗免疫产蛋母鸡,监测卵黄抗体效价达到试验要求收集鸡蛋,提取卵黄中的卵黄免疫球蛋白(IgY)。临床发病鹿群用药物和IgY配合治疗,观察IgY的作用和疗效。  相似文献   
46.
试验旨在观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和鸡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之间的增殖干扰现象,分析在免疫过程中两种疫苗存在的免疫干扰,为确定疫苗的免疫程序提供依据。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10日龄鸡胚尿囊腔接种不同浓度的IBV、NDV以及不同浓度混合的IBV和NDV,收集尿囊液测定其血凝效价(HA);用不同浓度的IBV、NDV以及不同浓度混合的IBV和NDV分别免疫BALB/c小鼠及SPF雏鸡,收集血清,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血凝抑制(HI)试验测定IBV和NDV的抗体效价及抑制效价。结果表明,同胚培养时,无论先接种IBV后接种NDV还是先接种NDV后接种IBV或IBV和NDV同时接种,IBV对NDV均有干扰作用,而NDV对IBV没有干扰作用;接种IBV和NDV的小鼠,其产生IBV和NDV的抗体效价均低于单独免疫组,免疫的次序及免疫间隔时间对IBV和NDV的抗体效价均有影响,IBV对NDV的免疫效果具有较大的干扰作用。不同针混合免疫方式能提高IBV和NDV的抗体效价;接种IBV和NDV的雏鸡,免疫次序及免疫相隔时间对IBV和NDV的抗体效价均有影响,IBV对NDV的免疫效果具有较大的干扰作用;雏鸡和小鼠免疫血清HI试验数据表明,免疫次序及免疫间隔时间对IBV和NDV抗体的产生均有影响,但对NDV抗体的产生影响更明显,随着免疫间隔时间的增加,IBV和NDV的抗体水平呈增加趋势,雏鸡比小鼠更能敏感地反映出IBV对NDV的免疫干扰作用。混合注射时IBV和NDV的抗体水平均降低,IBV对NDV的免疫效果有干扰作用。因此,在同胚培养、小鼠及雏鸡的免疫中,IBV对NDV有干扰作用,而NDV对IBV无干扰作用。混合接种时IBV和NDV抗体效价均下降,IBV对NDV的免疫效果有干扰作用。免疫次序及免疫间隔时间对IBV和NDV抗体的产生均有影响,但随着免疫间隔的增加,IBV和NDV的抗体水平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47.
苦豆子碱对产β-内酰胺酶动物源性菌株的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40株动物源性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在此基础上探讨苦豆子总碱对产β-内酰胺酶动物源性阴性菌株的抗菌活性,目的筛选出能够逆转耐药菌株的中药。方法:以肉汤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筛选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耐药菌株。以琼脂稀释培养法、试管稀释法、活菌计数法检测苦豆子总碱对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40株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共有16株为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药菌株,苦豆子总碱在体外对抗生素敏感株、产β-内酰胺酶(ESBLs)耐药菌株和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药菌株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考察黄芪提取物黄芪甲苷(Astragalus Ⅳ,AS-Ⅳ)及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干预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BMECs)炎症的作用及对炎症细胞中β–酪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APS、AS-Ⅳ干预LPS诱导的BMECs,检测细胞炎症因子、氧化因子、凋亡因子、β–酪蛋白的变化。【结果】CCK-8筛选发现,1 g/L APS及50、75、100 mg/L AS-Ⅳ为刺激BMECs的最适质量浓度,0.5 mg/L LPS刺激BMECs 24 h后成功建立炎症细胞模型。AS-Ⅳ、APS可显著抑制炎症细胞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表达,缓解炎症状态下细胞膜的持续损伤;显著抑制炎症细胞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表达,缓解细胞的氧化损伤;显著抑制炎症细胞中IL-6、IL-8和TNF-α炎...  相似文献   
49.
旨在研究重组克柔念珠菌(Candida krusei)14-3-3蛋白(rCK14-3-3)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MAC-T)炎性反应的分子机制,为系统研究克柔念珠菌损伤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原核表达的方法构建克柔念珠菌BMH1基因重组质粒并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诱导表达纯化后进行Western blot鉴定;CCK-8法筛选rCK14-3-3蛋白对MAC-T的最适作用浓度和时间;Western blot检测rCK14-3-3蛋白对MAC-T的Toll样受体、MAPK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主要蛋白相对表达量的影响;ELISA检测rCK14-3-3蛋白对MAC-T中相关炎性因子IL-1β、IFN-γ、IL-18、TNF-α、IL-6、IL-12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pET-21a-BMH1重组表达载体,经诱导表达纯化后获得有生物学活性的rCK14-3-3蛋白,纯度达90%以上,浓度为0.2 mg·mL-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采用50μg·mL-1的rCK14-3-3作用MAC-T,TLR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