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48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携带猪囊虫表位的嵌合蛋白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PCR法将猪囊虫抗原表位n1、n2插入乙肝病毒核心蛋白(HBc)序列的第78~79位之间,将猪囊虫抗原表位n3接在149位之后,再将该序列克隆入pET28a载体中,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28a—△c-3n,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融合蛋白。命名为PCCE。将PCCE纯化后免疫小鼠,以ELISA检测小鼠的体液免疫应答,Western blot检测抗体的特异性.Dot ELISA验证所选表位的保护性。另用绦虫卵攻击免疫小鼠,以观察疫苗的保护作用。测序结果表明,重组质粒构建成功;SDS—PAGE显示,融合蛋白表达正确,电镜证实有蛋白颗粒形成。对免疫小鼠应用ELISA检测到高滴度抗体;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免疫鼠体内诱导出了3种特异性抗体;Dot ELISA结果表明,所逸表位对宿主可能具有保护性。绦虫卵攻击免疫小鼠试验表明,疫苗PCCE的相对保护率为89%。结论:成功地表达和纯化了以HBc为载体的携带3个猪囊虫表位的融合蛋白(PCCE),以PCCE作为疫苗免疫小鼠,能诱导较强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免疫小鼠对绦虫卵攻击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2.
以人工感染伊氏锥虫的小鼠血液涂片为抗原,建立了IFA试验检测马骡伊氏锥虫抗体的方法,并对伊氏锥虫病马、同群马、健康马、非伊氏锥虫病马血清作了检测。伊氏锥虫病马和无症状同群马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7%(33/34)和12%(18/150);25匹健康马血清伊氏锥虫抗体均为阴性;84份非伊氏锥虫病马血清的IFA试验均为阴性,未出现交叉反应。多数病马发病一周内的血清IFA试验即为阳性。3匹病马血清抗体消长动态观察结果表明,病马于治疗后110天,血清IFA试验仍为阳性。本试验表明,IFA试验检测马骡伊氏锥虫抗体,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对无症状的感染马也能检出,可用于本病的早期诊断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33.
以猪囊虫DNA疫苗pPCV为研究对象,其生物安全性问题。将DNA疫苗pPCV以肌注方式免疫仔猪,分别于接种后1d、7d、4周、8周分离各组织,提取组织总DNA,利用PCR技术分析了质粒DNA在各组织的分布,以及与细胞基因组整合的可能性;同时采集环境样品,PCR法分析DNA疫苗上的CMV启动子基因、抗性基因和抗原基因在环境中发生转移和扩散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疫苗接种后第1天几乎所有组织都能检测到质粒DNA,随着时间的延续,仅在注射部位检测到质粒的存在,并且未发现质粒DNA整合入细胞基因组以及转化环境细菌。实验结果表明肌注DNA疫苗在注射部位以外组织中很快被清除,在注射部位组织及环境细菌中均未发现整合现象,因此认为该DNA疫苗对猪体和环境都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4.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高变区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2基因CDNA序列,在VP2基因高变区设计一对引物,用RT-PCR方法扩增IBDV分离株JS3和JS4。将扩增片段克隆后以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定核苷酸旬。JS3和JS4的同源性最高达98%。与已发表的vvIBDV,IBDV变异要BDV经典株为IBDV弱毒株核苷酸序列的同尖拨天92 ̄98%之间,根据IBDV的大ORF推导出该片段蛋白的氨基酸序更,JS3和JS4的  相似文献   
35.
用猪瘟猪肾原代细胞菌和猪瘟牛睾丸细胞苗分别免疫的两群猪体内抗体的消长曲线明显不同.猪肾原代细胞苗免疫抗体于免疫后90d左右达到峰值(OD值1.59).随后迅速下跌到OD值0.5左右的水平,相对稳定一段时间后缓慢下跌;而牛睾丸细胞苗免疫抗体没有出现明显的峰值,免疫后缓慢上升,60d后OD值达0.42,至150d方达0.66,以后开始下跌.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两种疫苗的免疫原含量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36.
用IBDV特异引物对IBDVRNA进行逆转录和PCR扩增。以低触点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回收PCR扩增带,经酚-氯仿纯化后,用DIG际记制备IBDVCDNA核酸探针.斑点杂交试验证明,该探针能与IBDV不同毒株(STC、Lukert、B_2和LQ)发生阳性杂交反应,敏感度为1pg.本实验制备的IBDVcDNA核酸探针不仅为IBDV的流行病学研究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提供了敏感可靠的手段,而且也是核酸探针制备方法的一次探索。  相似文献   
37.
应用HRP—SPA—ELISA检测猪瘟病毒抗体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猪瘟兔化弱毒PEG沉淀抗原、HRP—SPA建立了HRP—SPA—ELISA检测猪瘟病毒抗体的方法。通过对5份阴性血清和32头仔猪注苗前及注苗后不同时期256份系列血清的检测以及阻断试验,证明本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猪瘟抗体ELISA效价与兔体中和试验效价比较,二者呈显著的正相关(r=0.8072)。对32头仔猪系列血清的检测结果表明,免疫母猪(配种前45d左右注苗)所生的30~40日龄未注苗仔猪的母源抗体水平不很高,有1/3在阴性范围内,注苗后15d,ELISA抗体开始上升,90d达峰值;90~120d大部分猪的抗体水平迅速下跌到略高于60d时的抗体水平上,保持稳定约2个月左右,但也有一少部分猪90d后抗体水平下跌缓慢,一直保持相当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38.
5株已适应鸡胚细胞的AVAV在Vero细胞上传2~5代后各毒株均能产生明显的CPE和较高的病毒滴度,而2株非鸡胚细胞适应株(分别为鸡胚毒和野外组织毒)在Vero细胞上盲传7代,仍无明显的CPE出现。这一结果初步表明Vero细胞能用于已适应鸡胚细胞的毒株的增殖。而不能用于病毒的分离。吸附时间与冻融次数明显影响病毒的适应进程,以吸附1小时、冻融2次以上为佳。AVAVJN-1株能在Vero细胞上产生蚀斑,大小为2.7~4.4mm,出斑时间为接种后4~5天,Vero细胞用于中和试验,测得S(1133)株免疫鸡血清的小和效价为1:80。  相似文献   
39.
40.
将IBD病鸡粪便及饲料经PEG浓缩处理后用RP PCR与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进行IBDV检测。在RP PCR试验中,粪便和饲料的阳性检出率均为100%(8 8);在夹心ELISA试验中,粪便的阳性检出率为100%(8 8),而在饲料中未检出IBDV(0 8)。试验结果证明,RP PCR是IBDV流行病学特别是传播途径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