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科学   17篇
综合类   17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8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研究了大豆分离蛋白(SPI)对10~35g幼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肝胰脏发育及消化道蛋白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用SPI替代鱼粉蛋白水平对幼建鲤肝胰指数、肝胰脏中的胰蛋白酶、凝乳蛋白酶活力以及肠道中胰蛋白酶、凝乳蛋白酶活力影响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随着SPI替代鱼粉蛋白比例的增加,蛋白酶活力均极显著下降(P<0.01),肝胰指数显著升高(P<0.05)。用SPI替代鱼粉蛋白后,可引起幼建鲤消化能力下降,肝胰脏和肠道等消化器官的发育受阻,胰蛋白酶和凝乳蛋白酶的活力降低,饲料利用率下降;SPI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是引起上述症状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白甲鱼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初始体质量为(0.78±0.05)g的白甲鱼幼鱼90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分别饲喂豆油添加水平为0(对照组)、2%、4%、6%、8%和10%(实测脂肪水平为2.83%、4.52%、6.68%、9.14%、11.35%和14.07%)的试验饲料,养殖期为60 d。结果表明: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白甲鱼幼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饲料系数(FCR)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饲料脂肪水平为11.35%时WGR、SGR达到最大(分别为362.98%和3.06%/d),显著高于除6.68%和9.14%组之外的其他各组(P<0.05);饲料脂肪水平为9.14%时PER达到最大(3.70%),而FCR达到最小(1.34),显著高于/低于除11.35%组之外的其他各组(P<0.05)。白甲鱼幼鱼的肝体比则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上升,6.68%、9.14%、11.35%和14.07%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白甲鱼幼鱼的脏体比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二次回归分析可知,白甲鱼幼鱼WGR、SGR、FCR及PER最优时,饲料脂肪水平分别为10.12%、9.56%、9.42%和10.18%。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白甲鱼幼鱼全鱼及肌肉粗脂肪含量逐渐升高,而全鱼及肌肉粗蛋白质含量则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饲料脂肪水平对白甲鱼幼鱼全鱼及肌肉水分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白甲鱼幼鱼的血清胆固醇(CHO)和甘油三酯(TG)含量先升高后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胆汁酸(TBA)含量以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逐渐升高,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则逐渐降低。饲料脂肪水平为9.14%时,血清CHO含量达到最高,且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饲料脂肪水平为11.35%时,血清TG含量达到最高,且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由此得出,适宜的饲料脂肪水平可促进白甲鱼幼鱼的生长,提高其饲料转化率和免疫能力;饲料脂肪水平过高则可引起其肝损伤或组织病变。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生长性能、体组成及血清生化指标,白甲鱼幼鱼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水平为9.42%~10.18%。  相似文献   
23.
【目的】揭通过比较包被复合微量元素与常规微量元素对生长中期草鱼生产性能、消化吸收能力的影响,探讨包被复合微量元素在淡水鱼饲料中的添加效应及应用。【方法】选取平均体重266 g左右草鱼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饲喂添加包被复合微量元素[0(基础饲料)、150、300、400和450 mg/kg]和常规微量元素(NRC,2011)的饲料8周。【结果】饲料中添加300 mg/kg包被复合微量元素组显著提高生长中期草鱼体增重、SGR、FI,全肠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力,前、中、后肠AKP、CK活力,前、后肠Na+,K+-ATP酶和γ-GT活力,前、中、后肠皱襞高度,肠重及肠道乳酸杆菌和芽孢杆菌数量(P0.05),而饵料系数、肠道大肠杆菌和嗜水气单胞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且作用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微量元素组(P0.05)。【结论】与常规微量元素相比,包被复合微量元素能更有效地提高生长中期草鱼消化吸收能力,促进其生长。以SGR和FI为标识,生长中期草鱼(266~716 g)饲料中包被复合微量元素最适添水平分别为239.32和241.20 mg/kg。  相似文献   
24.
江西省安福县地处赣中西部,与吉安、新余、宜春、萍乡等城市毗邻.安福县也因此被称为这些城市的“公共卫星城”。近两年来,安福县提出了“赶超发展、提速进位、好上加快、决战‘两区’”十六字发展战略。2009年,安福GDP实现53个亿,完成财政总收入6.02亿元,比上年增长20.2%,连续4年名列吉安市前三名,  相似文献   
25.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是一类能选择性地结合重金属离子的低分子量蛋白质。自Marafante及其同事于1970年证明MT在真骨鱼类中的存在以来,人们就对MT在动物体内和体外的作用和功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Dunn等(1987)对鱼类MT的研究表明,这类蛋白质长度极为均一,由60~61个氨  相似文献   
26.
蛋氨酸对幼建鲤生长及消化吸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体重为(12.34±0.02)g健康建鲤864尾,平均分成6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48尾。6个处理组分别饲喂蛋氨酸水平为0.39%、0.70%、1.00%、1.30%、1.60%和1.90%的饲料,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饲料中蛋氨酸水平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影响幼建鲤增重、摄食量、饲料系数、蛋白、脂肪和灰分沉积率;饲料蛋氨酸水平对组织谷-草转氨酶活力、血氨浓度也有极显著影响(P<0.01);饲料蛋氨酸水平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影响幼建鲤肝胰脏重、肝胰脏蛋白含量、肠重、肠长、肠蛋白含量、肠皱襞高度、肠道和肝胰脏蛋白酶活力、脂肪酶活力、肠碱性磷酸酶活力、肠Na+,K+-ATPase活力。试验结果说明,蛋氨酸可促进幼建鲤消化器官生长发育、提高消化酶活性、增强吸收能力、从而提高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27.
采用模拟胃酸环境,检测饲料原料玉米、豆粕和麦麸抽提物对4株猪源乳酸杆菌耐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 2.5模拟胃酸环境中处理3 h,约氏乳酸杆菌JJB3、SNZ10,罗伊氏乳酸杆菌MNZ8、KNZ4分别经90、30、60 min和30 min完全失活。添加豆粕和麦麸抽提物后,4株乳酸杆菌在pH 2.5模拟胃酸环境中处理3 h后活菌数没有显著变化。玉米抽提物只对JJB3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可以延长SNZ10和KNZ4在酸性环境中的存活时间30 min,对MNZ8 30 min的成活率有一定的提高作用,但是不能延长它的存活时间。进一步的单因子分析表明,葡萄糖浓度变化显著影响乳酸杆菌的耐酸性,游离氨基氮含量对乳酸杆菌成活率几乎无影响。证明饲料原料豆粕和麦麸抽提物作为载体对4株乳酸杆菌耐酸性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可作为提高乳酸杆菌制剂成活率的过瘤胃保护剂。  相似文献   
28.
谷氨酰胺对动物肠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肠道是动物重要的吸收消化器官,对生长性能和机体健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肠道不断的暴露于各种外源物质中,因此也极容易产生各种应激反应,损害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自从Windmueller做了一系列关于非必需氨基酸在小肠中的重要代谢作用研  相似文献   
29.
微生态制剂对奥尼罗非鱼生长、饲料利用和抗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非鱼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鲡鱼科(Cich-lidae)、罗非鱼属(Tilapia),约有60种。目前,中国养殖的杂交品种主要有奥尼罗非鱼、红罗非鱼和福寿罗非鱼等。罗非鱼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产量高、群体繁殖力强、对环境适应性强以及抗病力强等特点。然而,随着高密度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罗非鱼养殖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30.
本试验通过比较80%赖氨酸硫酸盐[80%L-Lys·H2SO4,简称80赖氨酸(80-Lys)]与98%赖氨酸盐酸盐[98%L-Lys·HCl,简称98赖氨酸(98-Lys)]对生长中期草鱼生长性能、消化吸收能力和消化器官生长发育的影响,探讨80-Lys和98-Lys在草鱼上的生物效价并确定以80-Lys为赖氨酸(Lys)添加形式时饲料中Lys的适宜含量。选择初始体重为275.80 g左右的健康草鱼54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分别饲喂Lys含量为0.8%(基础饲料)、1.0%、1.2%、1.4%和1.6%的添加80-Lys的饲料及Lys含量为1.2%的添加98-Lys的饲料60 d。结果表明:与基础饲料相比,饲料中添加适宜水平的80-Lys使饲料Lys含量达到1.2%时可显著提高生长中期草鱼的增重率(W GR),特定生长率(SGR),采食量(FI),全肠脂肪酶、淀粉酶活力,肝胰脏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力,前、中、后肠碱性磷酸酶(AKP)、肌酸激酶(CK)活力,肝体指数与肠体指数以及前、后肠皱襞高度(P0.05),显著降低血清GOT和GPT活力(P0.05),且80-Lys对上述指标的作用效果显著优于98-Lys(P0.05);此外,还可显著提高生长中期草鱼的饲料效率(FE),全肠胰蛋白酶活力,前、中、后肠Na+,K+-ATP酶(Na+,K+-ATPase)和γ-谷胺酰转肽酶(γ-GT)活力,肠长与肠长指数以及中肠皱襞高度(P0.05),但80-Lys对上述指标的作用效果与98-Lys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得出,与98-Lys相比,80-Lys能更有效地提高生长中期草鱼的消化吸收能力,进而促进其生长。以80-Lys为Lys添加形式,以SGR和FE为标识,生长中期草鱼(276~667 g)饲料中Lys的最适含量分别为1.31%(占饲料蛋白质的4.68%)和1.27%(占饲料蛋白质的4.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