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0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将从黑龙江西部地区部分奶牛场采集的临床型乳房炎奶牛的22份奶样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共分离到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3种主要病原菌5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2株,占分离菌株的57.14%;大肠杆菌15株,占分离菌株的26.79%;无乳链球菌3株,占分离菌株的5.36%,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主要病原菌对头孢噻呋、达诺沙星、新霉素敏感,对大多数抗生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氨苄青霉素已经产生完全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
奶牛隐性乳房炎给奶牛场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乳复康"作为一种新型复合制剂,是基于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原因及机理研制出来的。它的功效以增加机体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增强乳腺细胞活性为主。本文使用"乳复康"对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行治疗,并检测治愈率和产奶性能,结果显示,口服"乳复康"的试验组治愈率和奶牛日均产奶量增加值都高于口服盐酸左旋咪唑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2011年引起德国奶牛疾病的一种新病毒——施马伦贝格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检测方法进行了阐述。。该病毒可引起牛、山羊、绵羊等家畜发病,造成动物发热、腹泻、乏力等临床症状,可导致动物早产或难产,给畜牧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选取分子生物学试验中常用的4种细胞裂解方法,分析其对隐性乳房炎患牛乳中体细胞的裂解效果,寻找出能获得高纯度DNA的方法。结果表明,这4种方法获得的DNA数量和纯度各不相同,根据DNA获取效率和临床适用性及经济因素,确定碘化钾法最适合用于裂解牛乳中体细胞。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试验比较了用0.5%的洗必泰溶液、3%的次氯酸钠溶液、0.3%的新洁尔灭溶液、0.01%的高锰酸钾溶液和1%的聚维酮碘溶液药浴奶牛乳房后的效果。结果表明,1%的聚维酮碘溶液是较为理想的奶牛乳头药浴消毒液。  相似文献   
16.
抗生素在奶牛临床上的使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同其它动物一样,在人类饲养繁育及其自身生长发育、生产生存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很多疾病,其中对奶牛危害较严重的、常见的还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如乳房炎、子宫内膜炎等,对这些疾病的防治,目前,兽医临床上主要仍以抗生素为主。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对奶牛疾病治疗和机体恢复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抗生素在牛体内蓄积以及药物残留产生的有抗奶,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选用日龄、体重相近,健康无病的杜洛克与当地猪杂交的断奶仔猪120头,随机分成4组,每组30头。第1组为对照组,饲喂普通日粮;第2组、第3组、第4组为试验Ⅰ、Ⅱ、Ⅲ组,在日粮中分别添加0.1%、0.2%、0.3%的复合低聚糖(异麦芽低聚糖和低聚果糖的混合物)。通过日增重、日采食量以及腹泻率的测定,研究复合低聚糖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Ⅲ组在日增重和增重率方面均有提升,且差异显著(P<0.05),腹泻率均显著降低(P<0.05)。综合考虑对生长性能的影响和经济效益,在基础日粮中添加Ⅱ组所用比例的复合低聚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黄芪经发酵后对黄芪总皂苷释放量的影响。采用水浸法、水煎法提取黄芪与发酵黄芪中总皂苷,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芪总皂苷的提取量。结果显示,发酵黄芪经水浸法、水煎法提取的总皂苷量分别为6.568、4.843 mg/g,显著高于对照黄芪的提取量5.356、4.007 mg/g。黄芪经产纤维素酶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后,可有效提高黄芪总皂苷的释放量,长时间水煎会致皂苷受损,致使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9.
<正>蓝狐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1种急性或亚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常引起大批蓝狐发病、死亡,病死率在90%以上,对蓝狐生产危害极大。我国的蓝狐生产虽然起步较早,但由于目前蓝狐养殖不如猪、牛等家畜那样广泛,规模和数量有限,再加上犬瘟热病毒存在地域差异较大以及病毒的不断变异,常引起不同地区  相似文献   
20.
以响应面法优化苦参渗漉液中氧化态生物碱的还原条件,对亚硫酸钠用量、pH值和还原时间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优化后的还原参数为:每100g苦参原料经渗漉提取得到5倍料液比的渗漉液,将渗漉液pH值调节为2.66,添加亚硫酸钠0.20g,还原147min,在此条件下,通过验证实验得出OMT还原率为82.88%,较预测值83.75%略低,可见模型预测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